清朝皇帝特别不自由:想召幸妃子,只能在吃过晚饭以后,且程序特别复杂;想过夜,只能找皇后,且不能对她动手动脚。因为过夜,就只是纯过夜,不能让侍寝。
这是清朝入关后的规矩。
在清军入关前,满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没有那么多苛刻的规矩,可以随心所欲宠幸女人。但是,清军入关后,他们吸取了明朝嘉靖皇帝的教训,开始限制皇帝和后妃之间的交欢。
在清朝,皇帝虽然坐拥天下,却不能随意宠幸妃嫔。
他们认为,皇帝的一言一行,是天下的表率,因此,清朝皇帝白天必须为朝政兢兢业业,用过晚膳之后,才能按照规矩,召幸妃嫔。
召幸妃嫔的步骤
皇帝坐拥天下,但他如果生活在清朝,一定会为召幸制度头痛万分。
第一步,翻牌子,确定人选。
在清朝的历史上,皇帝召幸妃嫔,需要翻牌子。
《清代野记》
根据《清代野记》的记载,皇帝翻牌子的时间,一般是在准备吃晚饭的时候:“每日晚膳时,凡妃子之备幸者皆有一绿头牌,书姓名于牌面,式与京外官引见之牌同。或十余牌,或数十牌,敬事房太监举而置之大银盘中,备晚膳时呈进,亦谓之膳牌。”
在等待吃晚饭之际,敬事房太监需要瞅准时机,端着大银盘出现在皇帝面前。
他们手上的大银盘上,放着写有妃嫔封号的牌子。这些牌子,顶部为绿色,因此也被称之为绿头牌。
一般来说,皇帝将谁的牌子背过去,谁就是当晚侍寝的幸运儿。
不过,再大的银盘,也摆不了全部妃子的绿头牌。比如康熙皇帝有50多个妃子,大多数时候,有一半以上妃嫔的绿头牌不在银盘里。
在清朝,哪个妃嫔的绿头牌可以摆上去、哪个妃嫔的绿头牌放在中间,都有非常大的讲究。为此,确实有不少人,会选择贿赂敬事房的太监。
毕竟,他们日日看着皇帝翻牌子,清楚皇帝的习惯,了解摆在哪个位置,容易被皇帝顺手翻中,哪个位置最容易让皇帝动心。
绿头牌
当然,如果是皇帝喜欢的妃子,就不需要动这些小手段了。毕竟,皇帝心心念念的人,就算绿头牌不在银盘里,也会被直接被问起。
第二步,吃晚饭,坐等敬事房送人。
确定侍寝妃嫔的人选后,皇帝就可以安心吃晚饭了。
吃饱喝足后,基本上就可以坐等敬事房的太监,把选中的妃子送过来了。
《清宫词》的诗注中,有人专门对描写了敬事房到底是怎么把人送过来的。原文如下:“嫔妃召幸,遣内侍扣宫门,用红被裹而负之以行。至第一间房,除去衣锦,裸体而进;至第二间房,复取衾裯;至第三间房,方是皇帝寝室。”
在清朝,被选中侍寝的妃嫔,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好好洗澡。剩下的,都有人代劳,连走路都省掉了。
第三步,侍寝动作标准化,侍寝时间有限制。
侍寝这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千人千面。但是,清朝把侍寝的动作进行了规定。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侍寝开始时,皇帝得躺在床上,把被子盖好,但是需要把脚露出来。然后,妃子从裹着的被子里爬出来,然后从皇帝脚的那头,开始往上爬:“帝先卧,被不复脚,妃子赤身由被脚逆爬而上。”
侍寝结束后,宦官们需要将妃嫔,从皇帝脚的那一头拖出来,然后用被子裹着抬出去:“帝命之入,则妃子从帝脚后拖而出,驼妃者仍以氅裹之,驼而去。”
以上,就是对侍寝动作的具体规定了。
不过,除了规定侍寝动作,清朝还对侍寝时间有了规定:“敬事房总管与驼妃之太监,皆立候于窗外,如时过久,则总管必高唱曰:是时候了。帝不应,则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
至于多久提醒一次,正史里没有详细的记载,如今看到的那些具体时间描述,大多来自于野史。因为可信度不高,所以暂且不提。
第四步,决定是否留孩子。
妃子被扛走后,皇帝还必须做一件事,那就是决定是否留孩子。
一般来说,妃嫔刚被抬走,领头的太监会进来询问皇帝,是否要给妃嫔留孩子的机会。即:“留不留?”
如果皇帝同意留孩子,那么,侍寝妃子就能安然回到自己的寝宫。随后,敬事房会详细记录侍寝的具体时间,以备来日怀孕时核查。
如果“帝曰不留,则总管至妃子后股穴道微按之,则龙精皆流出矣。”
古代避孕手段,没有现代发达,因此,不允许留孩子的妃嫔,一般是通过物理手段杜绝怀孕。这种避孕方式,到底是否科学,咱们也不清楚。不过规矩就是这个规矩,必须按要求来办。另外,皇帝很少不让妃嫔怀孕,因为多子多福嘛。
以上,便是清朝妃嫔侍寝的一般步骤了。
那么,有没有皇帝不遵守的情况呢?
当然是有的。
绝大多数妃子,都必须按照以上规矩和步骤侍寝。
但皇帝毕竟坐拥天下,如果他非要玩不一样的游戏,似乎也没人能拿他怎么样。
不过,侍寝这件事,兴头是比较重要的,如果总有人让自己扫兴,也会很难受。
按照规矩,皇帝如果不遵守以上规矩,那么中宫皇后必须出面规劝。此时,皇帝必须听从皇后意见,离开妃子,而这个妃子,将会受到杖责的处罚。
根据《清稗类钞》记载,咸丰皇帝就曾违反游戏规则,被皇后劝诫,颜面大失。
咸丰六年(1856年),咸丰皇帝特别宠爱懿妃。
懿妃,是未来的慈禧太后。而皇后,则是未来的慈安太后。
当时,咸丰帝总爱在懿妃处过夜,一连好几天都不出门,也不理朝政。皇后就顶着祖训,跪在皇帝寝宫外面,然后派人进去把皇帝叫起来,听从祖先的训诫:“咸丰六年春,皇帝住在孝钦处数日,不理朝政。孝贞便头顶祖训到皇帝寝宫外跪正,命人请皇帝起来听训。”
这件事的结果是,咸丰皇帝赶紧出门上朝,而懿妃跪着受罚,还被杖责一番。至于皇后,毫发无损。
根据清朝的祖训,皇后有规劝的职责,皇帝不能因此责罚,还必须听劝。
清朝疆域图
由此可见,在清朝当皇帝,着实有些憋屈。
其实,从繁衍子嗣的角度来说,侍寝时间长,让皇帝尽兴,能增大妃嫔怀孕的概率,对皇家开枝散叶,百利而无一害。
可是,清朝却规定了近乎苛刻的侍寝规则,还不让皇帝和妃嫔过夜。
这种奇怪的制度,到底是为什么呢?
细究制度背后的原因,不难发现,清朝皇室宁愿少些子嗣,也要坚持侍寝制度,不仅是为了皇帝的安全,更有政治考量的因素。
其一,吸取明朝教训。
俗话说,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越是极致的快乐,越容易让人放松芥蒂。很多时候,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
嘉靖皇帝晚年迷信方士,崇尚道教,天天琢磨着长生不老。为求长命,嘉靖皇帝听信妖道“采阴补阳”的鬼话,大量征召十三四岁的女孩入宫,采补她们的处女经血,炼制不老仙丹。为了保证药效,宫女们必须保持身体干净,她们经期时不得进食,只能吃桑叶、喝点露水。再加上嘉靖帝多疑暴戾喜怒无常,鞭打宫女是家常便饭,宫女们不堪受辱,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动了“壬寅宫变”。
那年十月的一天晚上,嘉靖帝吃完道士炼的仙药,不由得浑身燥热,“兴致勃勃”。他来到“端妃”所居住的“翊坤宫”,想泄泄火。这位端妃也是嘉靖帝的宠妃,但因为这个皇帝阴晴不定,有时也免不了受到责罚,而侍奉端妃的宫女,更是屡受责罚。
朱厚熜
伺候端妃的宫女中,有一位叫杨金英的,她先前就拉拢了十多个平日里受到皇帝欺侮的宫女,准备在皇帝来到翊坤宫时,将皇帝杀死。这一天,吃了药来寻欢的嘉靖帝正撞到了枪口上,还不知自己即将大祸临头。
深夜,嘉靖皇帝完事后照例睡在端妃宫中,杨金英和几名宫女一齐下手,把嘉靖帝死死按住,掐住脖子,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绳子,就往嘉靖的头上套。嘉靖从美梦中惊醒,药劲儿也过了,立马清醒过来,正想张嘴喊人,却被人用布团塞住了嘴。宫女们有的按着胸前,有的按着身上,有的控制左手,有的控制右手,有的按着两腿,有的用力扯着绳套儿。
嘉靖帝拼命挣扎,一个宫女就把绳套打了一个结,想拉得更紧些。也该嘉靖帝命不该绝,慌乱中宫女把这个结打成了死结,无论怎么拉就是勒不死皇帝。宫女们急了,拔下自己的金钗、银簪,朝着皇帝身上便是一顿乱捅。嘉靖帝动也动不了,勒也勒不死,宫女们却害怕了,认为这皇帝果然是“真命天子”,死不了啊。于是一个宫女为求自保,跑去向皇后自首。皇后听说一群宫女谋杀皇帝,大吃一惊,连忙带人赶往翊坤宫救驾。
宫女们见大势已去,只得抛下皇帝,四处逃命,可偌大的皇宫,能逃到哪里,最后一个个被抓了回来。嘉靖帝虽然没有被勒死,却也被吓得昏死过去了,但是伤的其实并不太重,只是被宫女们乱挥钗簪,扎得浑身是血。
皇后早就嫉妒端妃受宠爱,这下有了机会。宫变后的第二天,趁嘉靖帝还未完全苏醒,不能开口说话,就将情敌端妃连同那16个宫女一起顺带处死,诛灭三族。此后,除皇后外,嘉靖帝再也不敢与其他妃嫔过夜,因为皇后毕竟是自己的正妻,皇后的儿子也是太子,没有理由谋害皇帝。
朱厚熜
幸好宫女们力气不够,又没有经过演练,手忙脚乱,嘉靖帝才逃过一死。如果这群宫女里,但凡有那么一个心理素质强大、身手利落的,嘉靖帝都有可能直接丧命。
清朝入关后,承袭了明朝的制度,也充分吸取嘉靖皇帝的教训,才制定了这种近乎苛刻的侍寝制度。
其二,反清势力太强大。
除了吸取嘉靖皇帝的教训外,反清势力强大也是一个原因。
在清朝皇帝的后宫中,汉族或者具有汉人血统的妃嫔数量不少。万一这些妃子里,有人不要命,就想着暗杀皇帝,那么极有可能成功。
清朝疆域图
为此,清朝侍寝制度才要求妃嫔侍寝要用棉被包裹,且严格控制时间。
被专门的棉被包裹,可以防止妃子带利器;严格控制时间,可以缩减作案时间;门口有人把守,可以随时处理突发情况。
至于皇后,大多都是满军旗出身,和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家族联系、利益联系。她们恨不能皇帝长生不老,自然不可能对皇帝有杀心,这才有了过夜的殊荣。
其三,彰显皇后地位,平衡后宫。
后宫讲究雨露均沾,但这句话,只在妃嫔身上适用,皇后不在此列。
只规定皇后处可以过夜,满足了皇帝需要陪伴的需求,也不至于招致后宫妒忌。
相比于其他妃嫔,在皇后宫中过夜,就没那么多规矩了,也可以促进帝后感情。
当然了,按照规矩,在皇后处过夜,一般也不能对皇后动手动脚。
因为过夜是过夜,侍寝是侍寝。如果想让皇后侍寝,也不是不行,但是需要走一下程序,至少需要告诉敬事房,将侍寝的时间记录下来。《清代野记》记载:“帝与后交,敬事房则第记其年月日时于册,以便受孕之证而已。”
不过,不管怎么样,和宠幸妃嫔相比,宠幸皇后的步骤就简单了许多,想要留宿也没有问题。
其四,避免皇帝沉迷女色,荒废朝政。
皇帝在坐拥天下的同时,也需要承担更重的责任。
在皇权时期,皇帝的每一个决策,都有可能影响成千上万的人。因此,皇帝在处理朝政时,需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能沉迷于女色。
为了避免后代子孙沉迷女色,清朝才特地规定了侍寝制度。
限制侍寝时间、不让过夜、太监掐点抬人……这些看似没人性的规矩,藏着清朝皇室祖先的拳拳苦心。
这些制度,都在暗地里提醒皇帝,要当一个贤明君主,不能沉醉于温柔乡。
清朝的皇后统摄后宫事务,权力也是非常大,不止可以享受只有她能和皇帝过夜的特殊待遇,而且还有权力决定皇帝每晚宠幸妃嫔人选。
这就是到了清朝康熙之后,由于康熙皇帝十分挚爱原配皇后孝诚仁皇后,为了向皇后表示尊重又定下规矩,所有翻牌子的嫔妃必须经由皇后的凤章盖签之后才能由敬事房太监交给皇帝选择,也就是说皇帝每晚想宠幸妃嫔的范围得由皇后说了算。
爱新觉罗·玄烨
这无疑提升了皇后的权力,如果皇后没有盖签,那么这就是不合规矩,所以自清朝康熙之后皇后的权力非常大,而且清朝宫廷规矩皇后在世时不立相当于副皇后的皇贵妃也是自康熙皇帝之始,可以说康熙皇帝对孝诚仁皇后非常尊重和喜爱,也因此康熙皇帝成为了清朝后世皇帝表率,他定的规矩也都被后世所遵从。
比如雍正皇帝的生母德妃乌雅氏被清圣祖宠幸就多亏了清圣祖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的推荐。清圣祖在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崩逝后不再册立皇后,但却册立了舅舅佟国维的女儿佟佳氏为皇贵妃统摄后宫,佟佳氏名义上虽然是皇贵妃实际就是当时的皇后,而清圣祖是在她临终前才将她册封为第三任皇后,但在正式封后之前,佟佳氏也基本等同于皇后,她有向皇帝推荐侍寝宫女的权力。
清世宗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就被佟佳氏看重,将她推荐给清圣祖宠幸,结果清圣祖一次宠幸就让乌雅氏怀上了清世宗,生了皇子之后就成了清圣祖的妃嫔。而清圣祖更是将雍正自幼交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因此来说孝懿仁皇后对清世宗母子有大恩,对其母德妃有推荐之恩,对清世宗有养育之恩。
孝懿仁皇后除了推荐了清世宗生母德妃,还推荐了清世宗的政敌弟弟皇八子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良妃也是在孝懿仁皇后推荐和许可下受到了清圣祖宠幸,一夜春风之后生下了皇八子胤禩。
胤禩是清圣祖诸子中才能非常卓越的儿子,也成为孝懿仁皇后养子清世宗争夺皇位之中最强劲的对手,如果孝懿仁皇后能预料到后来她推荐的良妃所生儿子胤禩成为了自己养子政治路上最强对手,不知道她会不会后悔了。
爱新觉罗·玄烨
所以从这些就可以看出来在康熙之后,皇后的权力有多大,基本皇帝想宠幸某位妃嫔是要最先是要皇后许可才能宠幸。
在清朝宫廷之中规矩非常繁琐复杂,即便皇帝也得按照宫廷规矩行事,按照规矩皇后就是皇帝的正妻,不管皇帝喜欢与否,他的过夜权只能属于正妻皇后,这就是宫廷规矩。
这些宫廷规矩别说现代人看起来繁琐复杂,连当时的皇帝也不是很喜欢,但又不能擅自更改祖制规矩,因此皇帝也只能忍着了。
不过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些规矩只限于在紫禁城皇宫之中才能生效,如果皇帝去了承德避暑山庄或者圆明园这类皇家休闲场所,那么则不用再遵守紫禁城皇宫之中的规矩了,在这些地方他们想找哪个嫔妃就找哪个嫔妃侍寝,而且在这些地方妃嫔们也都可以和皇帝过夜,皇帝想“战斗”到什么时间都由自己决定。
这也是为什么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喜欢下江南或者去避暑山庄的道理,清朝自雍正皇帝之后好多皇帝也都愿意居住在圆明园中,就是为了躲避这些宫廷繁琐复杂的规矩,可以让自己随心所欲。
因此说清朝的皇帝只能与皇后过夜是宫廷规矩所限,这也可以看出皇帝当的并不是那么自由自在,都有着各种皇宫规矩所束缚和限制。
当然了,也有专家认为,通说认定的清朝侍寝制度,并不可信。因为清朝官方记载,没有对具体制度进行说明。
但是,目前关于侍寝制度的记载,可信度应该非常高。
首先,不记载详细的侍寝制度,是正史的一贯做法。
历朝历代的正史中,都只记录后妃制度。至于侍寝制度,几乎没有几个朝代的正史会详细去写,因为这个事情真的太小了。因此,清朝正史不记载,也并不奇怪。
其次,清朝侍寝制度的记载,并非来自毫无根据的野史。
已有记载了清朝侍寝制度的文献,并不都是没有任何可信度的民间野史。
比如,《清宫词》的作者,是清末吴士鉴编撰的。在时间上,《清宫词》比较贴近史实。而这本书里的诗词,要么是满清遗老写的,要么来自官方记载,立意就是披露宫闱之事,可信度极高。
最后,清朝侍寝制度,有许多书籍可以印证。
清朝末年,直接写妃嫔侍寝的书,并不算多,但也不少。
《皇清秘史》
相比于毫无根据的野史,这些书的内容,大多可以相互印证。
比如《皇清秘史》、《清宫秘事:光绪与德龄秘恋》,都提到了敬事房太监驮着侍寝妃嫔的规矩。而《宫女回忆录》里,也以宫女间说笑打趣的口吻,提到了侍寝是被裹着抬进抬出的。
由此可见,清朝的侍寝制度,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和历朝历代的差别很大。
但不管是清朝入关前,还是入关后,妃嫔都只是皇帝的附属品。她们的一切,都是为皇帝服务的。她们的最终的地位和归宿,也都在皇帝的喜怒之间。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哪怕是贵为一朝皇后,一旦惹怒皇帝,也容易面临万劫不复的境地。
且看乾隆帝的那拉氏皇后,断发后被抹去了一切存在痕迹,自己也被塞进了妃陵。
相比于瞬息万变的宫廷生活,当一个普通小老百姓,也挺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