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玉林秀,也叫玉林琇,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卒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讳通,号玉林,清初临济宗著名禅僧,曾两次奉召入京,膺国师称号。临济宗是中国佛教禅宗的五家之一,因为开创者义玄(?一867)在河北(今河北正定县)建立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宗风,故后人称之为临济宗。
玉林琇原籍江南蓉城(今江苏江阴),俗姓杨,出身于“名门巨族”,但到祖父时,家境已开始衰败没落。其父杨振陵,一介儒生,因未能入仕而厌世嫉俗,早年曾同其仲弟到杭州云栖寺受戒摩顶,取法名为广馥,并代通琇求法名为大潜,因此,通琇又每称潜子。
玉林琇受他父亲影响,幼年即虔诚奉佛。明天启五年(1625年)四月,其父杨振陵病故,临终时,遗命其子:“不读书,即当出家。”从此,他有感于父辈身世,信仰愈笃,立志弃文场之笔而就空门。
十八岁时,母亲强为婚事,但结婚后不到两个月,他便假读书之名,离家外出,借住在当地广因寺,终日与和尚为伍。不久,便往常州磬山寺,投了天隐圆修禅师。
入磬山寺后,玉林琇初充使者,白天执劳方丈,夜晚入堂坐香。仅仅几个月,他就“悟道得法”,圆修因此极为器重,曾嘱咐他说,“既为大僧,立志要高,愿力要深,胆气要大,心行要细”,“决不肯应点时流,埋没自己。”
他以此作座右铭,身体力行,立志为“高僧名神”。三年后,玉林琇归江阴省母。圆修禅师在湖州(今浙江吴兴)报恩寺,因身体日衰,恐不久人世,连连致书促其归山,要他继承法席。不久,圆修示寂,玉林便做了报恩寺住持。当时他年仅二十三岁,“出世”之早,为禅门罕见,故佛子多视为“奇特”。
从此,他以法门为己任,经常亲自出外行化,筹集资金,扩建禅堂丈室。不几年,报恩寺面貌为之一新,并且以寺境清肃,“道风严峻”,成为一时典范,他本人也因此在禅修之中备受赞扬。
当时,顺治帝福临,崇尚佛事,喜好参禅,闻玉林琇之名,于是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九月,遣使宣诏,请他入京说法。其时,由于清初江南士人多不满异族统治,相率遁迹于禅,崇尚遗民风节;佛门之中,又向有所谓高僧“谢宠忘荣”之说,因此诏书到日,玉林诱颇以清高自持,先是“卧床不起”,继则以先母未葬为借口,辞谢不应。使者深感为难,曾三次启奏,言明情况,但均未得允许。
有旨说,命入葬事竣之后来京。官差恐其迟延耽误,整日跟随左右如影随形,寸步不离。至翌年正月,他才跚跚启程,途中还作诗一首云,“面壁有寒骨,避人无峻辞。避人须避世,悔悟十年迟。”三月,玉林琇至天津,又称病不行。福临不悦,答应他问道毕即送归。此事,福临于一年之后仍耿耿于怀。
他曾对木陈忞说:
“当初在山,(玉林琇)即坚卧不起,极是高尚,到天津,欲饿死不来,如人家请客相似,客到门不肯入,教东家体面何在。朕是直人,便草个扎子,数他一上。故论佛法,朕当拜他,若朕去岁教他一番,报恩和尚又当拜朕。”
但是,玉林琇终究还是到了北京,而且既博得皇朝的宠眷,又给了人们超然脱世,淡漠世荣的印象。他在京时,福临以禅门师长相待,请他取法名为“行痴”,自称弟子某某,并且不时亲自到玉林琇馆舍,向他请教佛道,礼遇极为优渥。
一次,福临问:“悟道的还有喜怒哀乐否?”玉林答:“唤什么作喜怒哀乐。”又问:“山河大地从妄念而生,妄念若息,山河大地还有也无?”答:“如人睡梦中之事,是有是无。”福临如聆佛语,神情大悦,随即赐予“大觉禅师”称号。
一个月后,玉林琇辞归,临行,赐黄衣、银印。后又派钦差资敕书至湖州报恩寺,晋封玉林透为“大觉普济禅师”,赐紫衣,金印。
至第二年十月,福临在一次骑马时,因为马蹶而有“省悟”,玉林透又应召入京为之“证道”。当时,正值端敬皇后董鄂氏之丧,福临哀痛深切,欲遁空门,待他到京时,其弟子溪森已经为皇上净发。但玉林琇所以极力以佛教影响福临,目的并非要福临出家去当和尚,而是为了提高他本人威望,并皇权以扩大他宗派势力。
因此当他得知此事之后,勃然大怒,当即命人取来柴薪,想要烧死溪,福临于是不得已表示愿意蓄发,溪才免于死。后福临就见玉林琇于丈室,问道:“朕思上古惟释迦如来舍王官而成正觉,达摩亦舍国位而为禅祖,朕欲效之如何?”
玉林琇回答说:
“若以世法论,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圣母之心,下以乐万民之业;若以出世法论,皇上宜永作国王帝主,外以护持诸佛正法之轮,内住一切大权菩萨智所住处。”
福临乃欣然听决。接着,命选僧一千五百人,于阜成门外慈寿寺,从玉林琇受菩萨戒,并加封他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至翌年正月初七,福临逝世。二月,他才得旨南还。
玉林琇性格阴鸷,平素寡言多思,而又野心勃勃。他接连两次应召入京之后,一时名重朝野,声势赫然。晚年,他开法于浙江西天目山,四方佛子闻风奔赴,所居“狮子正宗禅寺”,时有所谓“法窟”之称。但尽管如此,当时在士人缁素之中,亦汹汹然非议累累说他依仗权势,霸占别人寺庙,“阳为忘荣谢宠,而实阴行其沽名钓誉之术”,回“狐假虎威”,“盗名欺世”。
曾有一偈曰,“王林却继绿林风,惯占丛林伐己功。天目虞山为别业,善权地藏作行宫。长言大义何曾义,自谓孤忠却不忠。冒宠欺君人不识,法门也有此奸雄。"
偈中所说王林,即玉林,语见寒松智操《语录》,寒松智操是百愚净斯和尚的弟子,属曹洞宗,康熙十年(1671年),继席善权寺。
该寺在江苏宜兴西南五十里之善权山,景色秀丽,寺境清幽,龙池传剃度师安乐塔亦在此,玉林因此以保护祖塔为名,占善权寺而为己有。
玉林琇得善权寺后,令他的弟子白丰松住持,白丰松得陇望蜀,又想夺寺侧之陈祠,陈氏族人不允,他便借机撤废该祠,结果陈族人忍无可忍,蜂拥而至,一炬而焚善权寺,白丰松亦因此罹难。
有的说,陈氏与三藩势力有关,故事后为首者虽被官府所杀,而玉林琇却仍然惶惶不可终日。因此,他“尽屏参侍,不食粒米”,独自仓皇北通,先到了居士孙孝则家中,改号为无住,然后至淮安清江浦慈云庵,终日危坐室中,“惟饮冷水”,至第七天便悄然死去,终年六十二岁。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