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慈禧形影不离的是老佛爷的称呼。
在满语里,这是女真最初首领“满柱”的汉译,代表皇帝的特称。
慈禧权力从中可窥一二。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这位老佛爷依旧把权力紧紧攥在手上。
光绪离世当天,仪銮殿上立满了当时国内权势滔天的人物:庆亲王、醇亲王、袁世凯、张之洞……
可唯一能坐的便是高高在上的慈禧。
她力排众议,将年仅3岁的溥仪立为继承人,并让醇亲王载沣担任摄政王。
此刻,她依然幻想自己能够长寿,以此永掌大权。
她在谕旨里写道:“监国摄政王秉承予之训示处理国事。”
载沣得先听她的“训示”才能处理国政。
可惜11个时辰后,这个试图把权力牢牢抓在手上的女人便撒手人寰了。
其临死前的遗言与生前作为相比更是显得讽刺异常。
1908年对腐朽的清王朝来说是大变之年。
这一年,在慈禧的“照片外交”下,英法等七国相继退还赔款3亿两白银去,清朝好像缓过了一口气。
也是这一年秋季,光绪皇帝病入膏肓,与他一同拖着病体的还有慈禧。
光绪病重后便下不了床了,在祭祀大典等重大活动上都无法露面。
而夏季开始“时有不适”,九月“腹泻”,十月度过74岁生日的慈禧身体反倒是更硬朗些。
虽在庆典后“头痛目倦,时而恶寒发热”“周身疼痛,面目发浮”,可仍旧能露面殿前处理朝政。
慈禧让许多医生入宫为皇帝治病,中西医皆有,病症判得一样:肾病。
可各类方子疗法却无一有用。
根据英国记者约翰·布兰德的记载,慈禧在光绪病重之际意外地显露了慈母特征。
不但常常勉励皇帝鼓足精神,还令皇帝任命大臣,朝中事情按照之前旧例,谕旨一定先让皇帝先行审阅。
当维新党人王照回国自首时,向来厌恶此人的慈禧罕见地跑去问光绪,他想怎么处理此人。
奄奄一息的光绪希望能饶对方一条性命,慈禧答应了。
慈禧原话大意是,我的意思也是想饶了他性命,可很想听一下你的意思。我感觉,你也痛恨康有为一些人,因为我担心你要判王照死罪。
这样温言软语的慈禧在过去是很少见的。
当光绪病情加重后,慈禧暴怒非常。
她没由头地训斥其身边宦官,说以后皇帝来请安,不准让他在外等候过久,还要免除皇帝跪地迎接的大礼。
要知道,那时下不了床的光绪是无法请安的。
听闻有人在议论皇帝病情,慈禧直接放出话:“谁要这样乱说话,必须治他死罪。”
去看望光绪,听到他说气血虚弱,无法叩头为自己庆生时,慈禧也怜悯地说道:“保养身体最要紧,我希望你的病能够痊愈,比叩头的事情重要得多。”
无人知晓慈禧为何在光绪最后日子一改过往风格。
人们只知道,当光绪病入膏肓之际,慈禧下了道特别的命令,让宫中奶妈抚养醇亲王之子溥仪。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病危。
按清朝惯例,只有皇帝病危之时才可以立嗣子。
因光绪无子,于是新帝的人选只能在其他宗亲中选出。
首席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赶回京城后,立马在仪銮殿召见清王朝各大臣议事。
慈禧走出御宝座时面色苍白,此时的她已经饱受重症折磨半年有余,可面色仍旧镇定。
她言谈如故,册立新帝的声音传入在场每个大臣耳中。
“现在时间已经到了,应该按照皇帝即位时的上谕为同治皇帝立嗣。我主意已经确定,还想给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是什么意思?”
参会大臣议论纷纷。
庆亲王一派主张将溥伦或者恭亲王立为新帝,对道光皇帝长支的后人溥伦的支持更是十分明显。
醇亲王载沣表示同意。
另一些人则表示要立“醇亲王之子”作为新帝。
慈禧并未在意大臣们的想法,她直接说明了之前的打算:
这话说完,醇亲王立马叩头不止,表示辞谢。
对于载沣的担心慈禧并未在意,此前让宫中奶妈抚养溥仪本就已经表明心思。
她制止了载沣的辞谢,随后颁下谕旨。
随后屏退众人,离开仪銮殿去见病危的光绪。
此时的光绪仅有一些回光返照了,他听到新帝人选后很是高兴:“立一长君,岂不更好?太后不必顾虑,这个主意很好。”
听闻同父异母的亲兄弟载沣任职监国摄政王后更是开心不已。
下午三点,载沣带着溥仪入宫。
值得一提的是,末代皇帝溥仪始终不愿离开进宫,在乳母王焦氏的安抚下才勉强被带入宫中。
此时慈禧再去看望光绪病情时,对方已经神志不清了。
待其有点知觉,侍从们便为即将死去的皇帝穿上长寿礼服。
在清朝,在驾崩前穿寿衣是礼仪的一部分,若在之后再穿被视为不吉祥。
可光绪却挣扎着不愿穿上。
5点左右,光绪帝驾崩,慈禧没等礼数完毕便回到了宫里,随后发出皇帝遗诏与新皇帝登基的诏书。
这一天,慈禧一直在为册立新帝的事奔波,可到晚间才能休息的她却面色红润,比早前显得更健康。
光绪驾崩的第二天,慈禧照常参政。
当天6点,她一如既往地召见军机大臣,与皇后、监国摄政王等人谈了许久。
随后以溥仪的名义下发谕旨:尊西太后(慈禧)为太皇太后,尊皇后为太后,并开始筹备庆祝尊号典礼,预定监国的大礼。
上午处理完光绪的后事,慈禧面色依旧如常,可中午刚一用膳便突然昏迷了过去。
从夏季起她饱受痢疾折磨,伤了元气,此番是数日操劳后心神放松下的急病。
等清醒过后,她立马召见大臣。
“奉太皇太后懿旨:昨已降谕,以醇亲王为监国摄政王,秉承予之训示处理国事,现予病势危急,自知不起,此后国政即完全交付监国摄政王。若有重要之事必须禀询皇太后者,即由监国摄政王禀询裁夺。”
慈禧一天前仍旧想把权力抓牢,可如今却不得不彻底放权。
深知自己命不久矣,慈禧下令草拟遗诏。
当大臣奉上遗诏时,她却并不满意。
对于自己的一生,她有许多话要说。
在慈禧的删删改改下,她为自己做了许多辩解。
大意是“我数次垂帘听政,不知情者认为是贪权,实际情况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如此。”等等
到了遗诏末尾,她额外写道“回念五十年来……”以此表明自己一生无悔。
当为自己诉说完生平后,慈禧显得十分平静。
她不像垂死的老人,仍旧能连续讲话,语气中也保持着往日的威严。
随着话语渐断、语气愈轻,慈禧慢慢昏迷了。
可当大家都以为时候到了,她忽然清醒,留下了自己最后一句遗言交代。
“今后,不允许妇人预闻朝政,这样做违背祖宗家法,一定要严加限制,尤其要提防不可以让宦官专权。明朝末年的事情须引以为戒。”
未正三刻,慈禧去世,离光绪去世不到11个时辰。
离世的慈禧面朝南方,在古代习俗里,君王临终都要面向南方。
布兰德记录到,当时有人说“西太后去世后,口张着没有闭合。”这代表着离世者的不甘心。
慈禧的遗言里交代女子与宦官不可干政,可笑的是,她全做了。
慈禧的葬礼很浩大,金棺椁由84人抬着离开北京城,出城时更是变为128人。
行于队前的是监国摄政王和诸位王公贝勒、军机大臣,其后则是一对骑兵护驾,再后就是骆驼等驮畜。
从京城走到东陵需要四天,期间要预备好众人宿营用具。
安葬慈禧的东陵由荣禄监工,耗费白银800万两。
对自己的万年吉地,慈禧生前很是上心,不但时常问询,还常亲身查看。
在1987年完工后,更是因嫌弃柱子不够大,下令拆了重做。
直到1903年荣禄去世,东陵都未彻底完工,后续由庆亲王继任负责陵寝雕刻装饰等事。
随着辞别大礼完成,东陵落下石门,慈禧一生正式落下帷幕。
有意思的是,光绪的丧葬费约有46万两白银,而慈禧的丧葬耗费则是光绪的3倍不止。
慈禧生前徽号已有十六个字,待其身死后更是在前头添加“孝钦”,在后头搭配“配天兴圣显皇后”七字,将谥号扩充到22字,不但是中国历代皇后之最,更是超过入关后满清所有皇帝谥号的长度。
可惜的是,这些东西并无大用。
慈禧死后3年,清王朝覆灭。
再17年,孙殿英盗墓东陵,无比奢华的东陵沦为废墟,慈禧口含的夜明珠也被军阀一扣带走。
靠着贿遍政要,孙殿英逍遥法外。
生前权势滔天的慈禧连一声怒骂也无法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