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大多十分勤勉,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是可以的。那么清朝为什么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向灭亡,而且清朝在末期的表现还那么差劲,成为标准“战五渣”呢
中国的传统朝代中,早期的君主大多是比较有作为的,如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等。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早期君主大多经历过草莽杀戮年代,不论其能力还是经验,都足以应对国事,整个王朝也呈现勃勃生机之态。虽然,清朝的皇帝十分勤勉,但是到了中后期,君王大多居于深宫而长于妇人阉人之手,其见识也就难免大打折扣。
清朝是满洲八旗在关外起家夺取天下的,这在传统王朝中更多了一层异族的色彩。通常而言,这种异质政权很难维持一百年(如元朝,如金朝等),但由于清朝统治者沿用明制并极力推行汉化,倒也内外相安。
在雍正帝之后,清廷推行秘密建储制,其在数量有限的皇子中鼓励竞争,从而能选择一个相对优秀的皇子继位,这一制度较之前的嫡长子继承者要先进,这也是清朝能维系268年历史的原因之一。
在晚清以后,秘密建储制却失去了效用。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清朝最后三位皇帝,竟然没有一个生出儿子!话说咸丰皇帝驾崩时,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同治死时太年轻,尚未满二十岁,所以没有来得及生育。而光绪皇帝成婚二十年,自始至终都没有一子一女。
甚至,包括最后的宣统皇帝(即溥仪),在妻妾皆有的情况下,同样是没有生育能力。换言之,在1856年同治出生之后,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皇宫中就再没有新生儿的啼哭之声。这对于大清皇朝的国运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已经成年的情况下,清朝的最后三个皇帝(同治、光绪、宣统)都没有子嗣,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极为罕见的“宫荒”。
但是,一个国家强盛与否,君主英明与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素。中国古代是一个标准的中央集权封建帝国,他的制度决定了古代我们大天朝500多年的繁荣富强,但这种制度在近代民主觉醒和工业革命的时代洪流里是必然会被淘汰的,任何以近代或同时代西方的标准去苛责清代,都是很不科学的,只是站在上帝视角的意淫而已。
乾隆盛世的出现,有赖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传统人治明君的所有技术资源,这也是中国传统体制的全部潜力,如果在汉朝或者唐朝,依旧是天下第一帝国,因为那时,野蛮和贫困依旧横行于整个地球,古人称其他国度为“蛮夷”确实不过分。
然而,十八世纪,是人类历史伟大的转折点历史开始跑步前进,速度达到了令人头晕目眩的程度,这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相辅相成的爆炸性进步:
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乾隆十三年(1748年),孟德斯鸠发表了名著《论法的精神》;1776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一年,美国宣布独立1789年,也就是乾隆五十四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提出了“主权在民原则”1795年,乾隆皇帝退位后的第二年,华盛顿宣布拒绝担任第三任总统;
十八世纪,世界文明大潮的主流是通过立宪制和代议制“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化,西欧社会的政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普通人的公民权利保障大为提高。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时代如涌进的激流,而清朝的统治者却在做着相反的事情,仿佛逆水行舟,不仅没往前滑,而且一门心思的倒着滑。君主再勤勉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