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都误会鳌拜,将鳌拜的黑越描越大。康熙少年时期就扳倒大权在握的鳌拜,当时鳌拜手中掌握大清实权,更有四十万的重兵,为何鳌拜没有举兵控制紫禁城,而是被少年康熙擒获呢?
答案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是因为鳌拜从来没想过造反。
在诸多影视剧中,鳌拜的荧幕形象多是反派角色,但是实际上的鳌拜是擅权的权臣,并不是造反的逆臣,对于皇太极以及顺治皇帝都是忠心耿耿。
将门出身的草原勇士
鳌拜生于瓜尔加氏家族,爷爷是苏尔部族长索尔果,还是后金五位开国功臣费英东的侄子,鳌拜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将门出身。青年时期的鳌拜就投身军旅,希望在征战中展现自己的武力,延续祖上风光,鳌拜确实做到了,并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种。
当初皇太极率军攻打察哈尔部落,鳌拜就在军中,并且此战立有战功,随后又跟随皇太极远征朝鲜,再次立下大功,鳌拜在军中凭借着自己的实力赢得一定的名声。
但要说鳌拜名声大振,必须是在皮岛战役中。当时皇太极任命阿济格作为主帅,而鳌拜只是军中小将,按照阿济格兵分两路的计划,鳌拜主动请缨担任任务最艰巨的一路,在战斗中几乎面临失败,是鳌拜不辜负伤勇猛冲杀才挽救战场危局。
其实皇太极一直在攻打皮岛,但是久攻不下,皮岛在努尔哈赤时代就是心腹大患,但始终未能成功。在皇太极任命阿济格之前,皇太极曾经任命其他人负责进攻,全部都失败了,这才任命的阿济格,就在阿济格即将重蹈覆辙时,全凭借鳌拜勇猛才杀出胜利之路。
由此可见鳌拜的勇猛是数一数二的,此战之后,鳌拜因获首功直接被晋升为三等男爵,并且被皇太极册封为“巴图鲁”,这是满清夸赞勇士的称号。
四年之后,鳌拜又参加了关系到明清对抗关键战役--松锦战役。在此战中,满清统帅是济尔哈朗,明军统帅是洪承畴,当时明军有十三万大军,并且军中已经装备了火器,战场杀伤力还是很大的。
战场上清军先是失利,结果鳌拜再次站了出来,率领镶黄旗大军勇敢冲杀,竟然击败明军,随后不等统帅传令就率军追击,取得五战连胜的战绩,鳌拜再次被晋封为一等梅勒章京。
后来,在皇太极率军驰援的帮助下,清军大败明朝军队,松锦之战后,明朝灭亡成为必然。在第二年,鳌拜就被升迁为护军统领,奠定了在八旗中的地位。
满清入关之后,鳌拜先是攻打李自成的军队,紧追李自成横跨多个省市地区,取得累累战功。随后,鳌拜又率兵清理张献忠的部下,张献忠最后中箭身亡,鳌拜再次立下头功。
总之,鳌拜是凭借着自己的战功成为清朝名副其实的开国功臣,这一路走来的艰险都藏在鳌拜身上的刀剑伤痕里。
忠心护主的大清元老
公元1643年,皇太极突然去世,正在勃勃兴起的大清王朝在继承人问题上陷入争斗中,当时的热门继承人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
多尔衮的背后是满清正白旗和镶白旗,而豪格的背后是正黄旗和镶黄旗,鳌拜当时担任镶黄旗护军统领,手里面掌握着重兵,因此鳌拜的支持是豪格的重要底气。
双方势力剑拔弩张,相争不下,最后鳌拜动用武力威胁多尔衮,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各自退让一步,由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福临继承大统,也就是清朝顺治皇帝。
按照双方约定,顺治皇帝登基称帝,而多尔衮则作为摄政王,随着多尔衮掌握主动权,开始对鳌拜进行打压,多次找借口削减鳌拜爵位,一度差点死掉。
后来多尔衮意外死亡,对鳌拜和顺治皇帝来说都松了一口气,鳌拜才重新再次走入朝堂。
顺治皇帝非常倚重鳌拜,感念当年鳌拜等人勇敢盟誓对抗多尔衮,而鳌拜对顺治皇帝也非常忠诚,经常跟随在顺治皇帝身边,帮助顺治帝处理国家事务、联络草原部落、协助审理案件等等。
有一次,鳌拜旧伤复发需要卧床静养,顺治皇帝以天子之尊亲自到鳌拜家中去看望,君臣之间信任程度可见一斑。
在大清权力传递的关键时刻,又是鳌拜勇敢地站了出来,忠诚地支持皇太极的后代成为继承者,虽然多次受到政敌打压依然坚定无悔,对顺治皇帝忠心侍奉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