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714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明太祖朱元璋在诬陷宰相胡惟庸谋反以后,立刻就下令撤销了中书省和宰相这个职位。而且还把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还有工部升为一级的机构,那么那些尚书可以归皇帝所管。明太祖朱元璋其实就是为了确立自己绝对的专制统治。他在废除了宰相制度以后,特意成立了一个机构,称为“内阁”,而机构里面的工作者被称为“大学士”,于是“内阁制度”正式成立。
不仅如此,为了稳固他的绝对专权,他还特意下令,“后世的那些子孙都不可以恢复之前的宰相制度,如果有人请求恢复宰相制度,那么就把他定为叛逆的罪名,凌迟处死。”这个旨令,使得后世的子孙们,没有办法再去恢复传统的宰相制度。
那么,让明太祖朱元璋十分满意的内阁制度,和一直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宰相制度相比,到底有什么缺点呢?
第一、皇帝的工作强度很大
明太祖朱元璋他是来自于平民出身,并且年轻的时候吃过不少的苦头,所以说虽然政务十分繁琐,但是他处理起来还是可以应付的。
可是,等到明太祖朱元璋子孙的时候,那些人都是从小锦衣玉食,在皇宫之中长大,每天面对的不是宫女就是宦官,自然而然对国家的政治事务无从下手。
以前是因为有宰相帮助皇帝一起分担这些繁琐的事物,但是现在把宰相制度给废除了,所以那些大明朝的皇帝们就只能依靠内阁了。
第二、大权逐渐落入大学士的手中,但是又没有决策权
因为皇帝想要自己繁琐的政务变得压力没有那么大,所以就让内阁的那些大学士们,在那些奏章上面,写上自己的意见以及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方法。
还有皇帝准备颁布什么命令,内阁的大学士也需要帮助皇帝打好草稿,给皇帝呈上去。所以在当时被称为“票拟”和“条旨”。
皇帝只需要根据内阁大学士们给的建议和草稿,再加以批示。这样,也造成一个后果,就是权利其实开始慢慢到了那些大学士的手里面。
因为并不是每个大学士都有权利可以在皇帝的那些奏章上来一些签注意见的,必须得是皇帝特别信任的人,那么这个职位的人,被大家称为“首相”。
其实和那种宰相也差不多,不过却没有宰相的权利,宰相可以单独地推行一些命令,但是首相却没有。
有种在其位而不能谋其政的感觉,好像一个公民没有自己的户口一样。
第三、大学士和皇帝之间拥有距离,需要宦官裁决
虽然说大学士拥有所谓的“票拟权”,但是皇帝到底有没有采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自己也不得而知。因为他们是很少有机会可以见到皇帝的。
特别是到了后期,那些皇帝根本是久居深宫,根本不露面,所以大学士们可能几个月甚至几年都见不到皇帝的面。而大学士也只能靠着“票拟权”,来维持自己的权利。
所以这些“票拟”需要宦官来传达给皇帝,并且宦官还进行一些口头描述。那么,皇帝颁发的命令,自然而然也是由宦官来进行传达的。
有时候是批示,也有的时候,直接是口头命令让那些宦官去传达,无形之中,宦官的权利越来越大。虽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职位,但是权利却很大。
因为皇帝和大学士们很少见面,所以皇帝对大学士的印象,有的就是全靠宦官们的描述,所以宦官们的地位也逐渐超越了那些大学士。
虽然说我们一直称大学士是实质性的宰相,就是干着宰相的工作,但是却没有宰相的权利。那么,这个宦官,就能称为宰相之上的位置。
因为宦官属于皇帝和大学士之间的联络渠道,大学士们的批注,还得先给这个宦官首领看过以后,宦官首领才会把它呈给皇帝,再给皇帝看。
不仅如此,皇帝进行批示奏章的时候,那个宦官还有权利给皇帝提意见,让皇帝进行改正。
第四、绝对专制的弊端
由于宦官首领的地位越来越高,到了后期反而演变成,那些大学士们还需要听从宦官首领的安排。更为过分的是,后面的那些大学士,居然都是宦官们进行推荐出来的。无形中,变成了宦官当权。
宦官的地位是在明王朝是十分大的。比如明武宗朱厚照十五岁成为皇帝,因为自己年少贪玩。自己身边的首领太监刘瑾,每次在明武宗朱厚照玩的正开心的时候就让他去批示奏章。
引得明武宗朱厚照特别生气,表示“你不会代替我去批那些奏章吗?我要你是干什么的?”其实刘瑾巴不得去帮助皇帝批示奏章,只不过故意引诱明武宗朱厚照给说出来。
这样的结果就是,到了后面刘瑾越来越嚣张,朝野上下几乎全部听从他的安排,好像他才是真正的皇帝一样。不过,最终也是被明武宗朱厚照给诛杀掉了。
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