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90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对于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南书房,这些机构都是明清两代极具代表性的权力机构。更为确切的来说都是皇权专制下的产物,随着皇权专制的日益加强,这些脱离官僚集团,服务于皇帝的机构日益增多。
尤其是明代宰相被废除之后,皇帝为了维护皇权,先后便出现内阁、军机处等。但是这些机构又有着怎样的区别呢,其作用又是什么呢。
内阁从一开始便是政务居多,而军机处则是处理军事的。而这天差地别,但是最终都成为了一朝权势最为旺盛的机构,其中的因果也是大致相同的。
一、分担皇帝政务的内阁
内阁的建立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宰相的废除。朱元璋时期因为宰相胡惟庸独揽大权,肆意妄为,最终引发朱元璋不满,斩杀了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
丞相制度废除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务繁多,随着丞相制度的废除,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所以的政务大小都需要朱元璋负责,可谓是苦不堪言。
于是便设立了内阁大学士,来帮助自己一起批阅奏章,处理繁多的政务。而这也就是内阁的早期,真正设立内阁是在朱棣时期。朱棣通过靖难之变,打败了侄子朱允炆,坐上了皇位,并且迁都到来北京。
在处理政务上也遇到了和朱元璋一样的问题。那就是一个人处理不过来,这使得朱棣每天的工作量非常的大。再者就是当时的大臣都非常不满朱棣的篡权行为,因此也是多有不配合,最终迫不得已朱棣设立了内阁来辅助自己办公。
当然这一时期的内阁并非是中央的决策行政机构,实质上就是皇帝的一个决策顾问团罢了。只是这个顾问团的成员不论是学识还是能力都非常高。
真正开始扩大内阁权力的是在朱瞻基时期,这一时期内阁大臣已经能够左右朝堂。但是权力的实质还是皇权的赋予和认可,而非内阁大臣所具有的。
二、军机处的演变
内阁从其诞生,不论是皇帝的顾问还是朝堂的权力中枢,内阁的作用始终都是皇帝为了解决政务所设立的。但是清代的军机处则不同,清代最初也是沿用的内阁,但是此时的内阁并不受皇帝重视,权力也是日渐削弱。到来雍正时期,便出现了军机处。
首先军机处最初设立其目的是为了处理军政,尤其是当时西北地区战事焦灼,很多决策要尽快拿出方案。而朝堂之上讨论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意见也难以统一,因此雍正设立了军机处来统领西北军政,为前线战争做好后勤。
随着战争的结束呢,军机处也并没有立马就取消,反而是保留了下来,权力还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军机大臣成为了朝堂的重臣,影响皇帝的决策。
尤其是乾陵时期,军机处俨然是朝堂第一权力中枢,很多决策都要通过军机处。当时的权臣和珅便担任着军机大臣的职务,由此可见此时军机处的权力之大。
三、军机处、内阁大臣的地位悬殊
另外就是关于内阁大臣和军机处大臣那个地位更高,其实相对于在皇帝面前的地位,内阁明显更高。在大臣和皇帝商讨政务的时候,内阁大臣是能够和皇帝端坐商讨的,更多的时候皇帝是在向其询问政务等。
而军机大臣面见皇帝的时候,需要跪着奏对,是没有资格站着得,从这里就能够看出二者在皇帝心中得地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皇权专制的加强,尤其是清代皇权已然达到了顶峰。
二者的始终其实都是皇权加强的产物,并无不同,只是一个度的区别罢了。再者就是整个明清两代我们会发现权臣无数,但是却很少出现臣子威胁帝王的事情出现。
明朝万历登基年幼,张居正纵然权势通天,也是尽心尽力辅佐万历,最终不仅没有被万历惦念,最后还抄家问罪,落了个一无所有。
其实这才是明清两代皇权的实际状况,那就是无限的强化和维护。不论是权倾朝野的军机大臣还是内阁首辅;还是令百姓大臣闻风丧胆的锦衣卫、东西厂。
他们能够有如此多的权力,就在于权力的赋予者乃是皇帝。皇帝今日给予的权力,便是重臣,收回了,那么便一文不值。
因而不论是内阁还是军机处,虽然最初设立的出发点不一样,但是其最终的结果和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成为了皇权专制的代表,也在之后成为了权力强盛的中枢机构。权力的争夺是皇权之下永远无法避免的问题,权力的诱惑也是无尽的。
朱元璋之所以要废除宰相制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宰相胡惟庸贪婪无度,结党营私,完全不顾当时的朝堂。胡惟庸虽是权臣,也是能臣,但是错就错在其对权力的贪婪引发的错误,令朱元璋极为不满,最终的结果就是走向覆灭。
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