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中华大地上都有无数的老将渴望建功立业,辛弃疾老年无法上阵写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名句,既是抒发心中不快,也是他内心抱负的展现。
人不应将自己局限在年龄之中,人生充满着许多未知的可能,每一个年龄段都可以有不同的成就。许多老人已经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在老年时期依然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84岁的老太黄令仪就是其中之一,她造成国产芯片,成功的打破美国的技术垄断,为祖国节约上万亿。
黄令仪生于1936年,正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夏大地遍布战火,人民的生活时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幼年的黄令仪目睹了这一切,她亲眼看到中华战士们为保家卫国而抛头颅洒热血,这一幕幕印在了她内心最深处,也让她立志长大后报效国家。
她凭借着自身的努力考上了华中工学院,1958年,她从该校毕业,转而进入清华大学进行深造,当时中国正在努力研究半导体行业,而清华大学正是该项研究最为突出的高校。
黄令仪在清华学习了两年,基本掌握了当时的半导体核心技术,此时的她决定返回母校报恩。回校之后黄令仪一手创办了半导体专业,并且亲自担任导师,对母校学子们讲解半导体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国家经济还不景气,实在没有多余的资金拨给学校开办半导体实验室,在这种情况下黄令仪自己掏钱创办了实验室,为学生们提供实验条件。
后来因无法长期维持实验室开销,学校的半导体专业也就此撤销,让人惋惜,黄令仪也被分配到中科院的固体电路组工作。1966年,国家分配了微型计算机的任务给中科院,于是中科院紧急成立相关研究小组,大家一致推选当时30岁的黄令仪为组长。
但当时的微型计算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是极其困难的课题,导致了小组项目研发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黄令仪几乎是每天都待在实验室做相关研究,最后终于在诸多同事帮助下完成了任务,而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在后续的多个项目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到了1989年,国家安排黄令仪到美国和当地公司合作,而当时的美国正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中心,国际芯片展恰好也在当地举行。黄令仪作为从业人员当然也参加了这次展会,不过她发现这上千个展位的科技公司竟然没有一家属于中国,如此情景也彻底惊醒了黄令仪。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半导体科技更是王冠上的明珠,国家想要发展绝对离不开半导体。黄令仪看到国外芯片发展如此蓬勃,就暗中下定决心回国后定要大力发展国内半导体行业。一年之后黄令仪离开了美国,回国之后便遇到有着同样理想的胡伟武,两人都希望能够提升国内半导体行业的竞争力,于是他们共同加入了当时的龙芯CPU团队。
半导体开发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很有可能一做就是数十年,龙芯开发团队也不例外,他们进行了无数的尝试,希望能够找出国外芯片的先进之处,并且再次基础上做出突破,研发属于中国自己的中国芯。
在整个研发途中经验丰富的黄令仪无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她在行业内摸爬滚打多年,更是在美国见识了国外芯片的厉害。2004年,黄令仪已经67岁,她感觉身体已经难以支撑,于是向领导交代了所有工作内容,并且提出退休申请,想要回家养老。
可黄令仪回到老家后,胡伟武便找上门来,希望她能够继续为龙芯奋斗,大家的理想还未实现,而黄令仪更是这个项目的重中之重。在龙芯研发的十五年时间里,整个CPU进化过程都凝聚着黄令仪的心血,祖国的电子行业从二极管到三极管再到大规模集成电路,最终研发出第一枚龙芯,可以说黄令仪见证了全部过程。
技术壁垒是最难打破的,而且其他西方国家垄断了技术更是难以突破,如果想要获得授权,就得缴纳极其高昂的专利费。她所带领的实验团队研发出的新一代通用处理器,不仅打破了外国对中国的技术垄断,还为国家节省了上万亿元的经费。
2020年1月份,黄令仪已经84岁高龄,而当时中国计算机学会举办的颁奖大礼上为她颁发了“CFF夏培肃奖”,这个奖项乃是以著名的女性科学家夏培肃命名,意在表彰为我国计算机科学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女性科学家,而黄令仪完全能担得起这样的荣耀。
当然我们今天来看这份荣耀不仅属于黄令仪个人,她的团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都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奉献出自己的力量,而年长的黄令仪更是值得人们尊敬。
参考资料: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