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俾斯麦,谁都不知道德意志的统一会推迟多久,虽然被成为“铁血宰相,”但实际上,俾斯麦领导下的德意志统一并不鲁莽,相比于烽火连天的战场,外交层面的俾斯麦更被人称道,他支持俄国在波兰的军事行动,换取俄国的支持,他口头承认卢森堡归于法国,来赢得法国的沉默,俾斯麦的原则是,和平环境更有利于德意志的统一和发展,因为地理原因,德意志的所有行动必须慎之又慎,因为我们很容易陷入两线作战。
正是因为俾斯麦的存在,普鲁士诞生了一大批“俾斯麦”式的人才,他们不崇尚武力,但是善于运用武力,理智是他们的标签,发展自己的国家是他们为德意志民族工作的初衷,兴登堡就是其中的代表,1903年,凭借着在奥利地和法国取得的骄人战绩,成为德国上将。
不久一战爆发,兴登堡遇到了他一生的知己——鲁登道夫,这位参与制定西线“施里芬计划”的参谋长脾气耿直,军事嗅觉敏锐,但却是典型的顺风笑哈哈,逆风咆哮帝,这和性格稳重的兴登堡形成了完美的性格互补,他们在东线和俄国的战斗中多次重创对手,兴登堡更是凭着两人合作的战果成为陆军元帅。
一战后期,这对哥俩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浮躁,作为亲历普鲁士统一历程的老兵,俾斯麦宰相的告诫言犹在耳:我们德意志必须避免两线作战。而现在的德国,正是在这样的诅咒下艰难前行,特别是在1917年兴登堡视察西线战场后,这种不安的感觉更加冲上心头,“可惜俾斯麦宰相已经不在了。”
这个时候的德国已经不是兴登堡或者鲁登道夫能拯救的了,于是他们在德国未来道路的问题发生了冲突,1918年,这对老搭档决心拼死一试,鲁登道夫在兴登堡的支持下载索姆河一线发起攻势,最后都因为后劲不足停止了。两人这才发现,战争是打不下去了,鲁登道夫建议德皇应该寻求停战,兴登堡表示支持,两人的态度惹恼了普鲁士高层,由于兴登堡在军队中的威望,德皇没有追究,反而把鲁登道夫罢免了。
此时德国发生了内乱,英法已经兵临城下,德皇在兴登堡劝说下逃亡荷兰,兴登堡作为战败国代表和战胜国开始谈判。
一战对德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割地赔款,军队数量被严格限制,同时也在德意志人民心中萌发了复仇的种子,1925年,在人民心中拥有巨大威望的兴登堡,当选为总统,人民本来指望这个在德国统一和一战中的英雄可以复兴德国,但是年近七旬的兴登堡却畏手畏脚。
1929年,资本主义危机席卷德国,德国经济无比萧条,与此同时,希特勒的纳粹党开始抬头,在议会中的席位不断增加。1931年,兴登堡第一次和希特勒见面,他表示:希特勒最多能干个邮政部长,至于总理,他是不可能的。
1931年大选当中,期初阶段,希特勒的票数不如兴登堡,希特勒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一面,他突然喊出口号支持兴登堡,就这样兴登堡再次当选总统,就是凭借这个事,希特勒博得了兴登堡的好感。
1933年,尽管对纳粹党很多地方持有顾虑,兴登堡还是正式任命希特勒为总理,并说出了那句著名的:我应该把盗猎者变成守林人。
1934年,87岁的兴登堡去世,随后希特勒宣布取消总统和总理,就任元首,德国法西斯政权完全形成。
兴登堡的前半生,在脾斯麦的号召下投身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德意志的民族英雄,脾斯麦在的时候,可以发挥最大能力,当俾斯麦不在了,德国的路也歪了,兴登堡的路也歪了,一战以后德国的窘境不是他一个军人出身的武将可以挽救的,晚年的政治生涯更是显得有点倚老卖老,但是他出色的军事素养依旧影响了德国一批军人,在曼施坦因还在学生时代的时候,兴登堡就屡次教导他,后来曼施坦因回忆起此事的时候依旧对兴登堡充满敬意。从军事上说,兴登堡的成就在一战前无出其右,在政治上,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