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印度是英国全盛时期的殖民地,并且英国将印度看得非常的重要,把印度当作是英国女王皇冠上的那颗最为璀璨的明珠。只不过随着两次世界大战,英国的实力已经衰弱,已经无法再维持海外庞大的殖民地。尤其是二次大战之后,全球民族主义浪潮兴起,印度人民一直要求独立,英国事实上已经无法再压制住这种情绪,最终只能够顺应潮流,让印度独立。
既然印度的独立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那么英国自然要在印度独立中谋求自己的利益。首先就是扶持一个亲英国的政党,而当时印度国内最强大的政党印度国民大会党说实话就是在英国人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印度民众中享有盛誉的圣雄甘地也是在国民大会党里面。当然英国人的小算盘打得非常的精,他甚至希望将印度变成类似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那样的自治领地,也就是说印度在享有事实上独立的前提下,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依然是英国女王。
不过当时圣雄甘地和尼赫鲁都不同意这样做,他们寻求的是印度的完全独立。这点自然让英国人有些不满意,而印度国内同样也不是铁板一块,印度国内的穆斯林民众占的比例非常大,这些人也开始要求属于自己的权利,他们甚至要求脱离印度成立一个完全由穆斯林统治的国家。穆斯林的首领真纳当时就脱离了国大党,成立了一个全印度穆斯林联盟,要求成立是一个属于穆斯林的国度,也就是后来的巴基斯坦。结果在英国人还在思考用怎样一种形式让印度独立的情况下,印度国内的最强大的两股势力已经斗得不可开交了。
当时印度的总督蒙巴顿,在不得不让印度独立的情况下,自然就考虑让印巴分制,这样能够保证英国利益的最大化。欧洲很多国家在离开他们的殖民地时候,都会把一块地盘分为好几个国家,这样独立的国家自身斗个不停,自然也就无法去找宗主国的麻烦,甚至在很多情况下还不得不请宗主国回去主持“公道”。蒙巴顿当时就按照印度国内的宗教对立的情况,将英国所占的整个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当时的情况确实相当的紧张,因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互相对立非常严重,甚至在还没有独立之前就已经开爆发了严重的冲突,很多人在冲突中死于非命。而印度教徒在人数上处于优势,有人多势众的感觉。本来巴基斯坦的国父真纳开始并没有想到要独自建国,只不过印度独立之前所爆发的冲突导致的惨案让真纳深深地感受到,只有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才能够在让在印度大地上居住的穆斯林获得真正的安全保障。
英国人自然也就顺势而为,不过圣雄甘地是非常不希望巴基斯坦独立出去,所以他当时绝食,并且向巴基斯坦进发,凭借他个人的崇高威望做最后一次拉回巴基斯坦的努力。可是当时印度的极端宗教主义者非常的多,他们与穆斯林之间的对立也非常的严重,所以并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结果他们之中的一个人暗杀了圣雄甘地。圣雄甘地死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分裂已成定局,再也没有回转的可能性。话说在历史上,印度几乎从来没有统一过,印度真正的统一居然是由英国这个外来的殖民者促成的。印度国内有着诸多的民族宗教,互相之间对立相当的严重,所以英国人一走,印度人自己就闹翻了天。
而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争议最大的克什米尔地区,如果按照蒙巴顿开始的决议,克什米尔地区穆斯林人口占70%以上,应该划给巴基斯坦。但是印度的土邦王公却是一个印度教徒,而且当时他并没有打算加入哪一方,甚至打算自己独立建国。只不过当时当地的穆斯林爆发了起义,裹挟克什米尔加入巴基斯坦,而印度又在这个时候强势的军事介入,导致克什米尔的分割成了世界性的难题,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双方为了克什米尔可谓是打了不少的仗,这一次中印边境冲突的拉达克地区也是属于克什米尔。
巴基斯坦刚建国的时候,分为两部分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但是两个巴基斯坦虽然都是穆斯林为主,却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种族。西巴基斯坦也就是现在的巴基斯坦是以旁遮普族为主,而东巴基斯坦是以孟加拉族为主。西巴基斯坦的人对东巴并不是很好,这也就给后来两者之间的分裂埋下了伏笔。印度由于体量大,所以在国际上左右逢源,而巴基斯坦毕竟只是一个小国,对抗印度起来总是非常的吃力。不过在其他穆斯林国家以及北部某大国的帮助下,巴基斯坦虽然打不赢印度,但是也能够和印度一直对抗下去。
英国人当年离开印度的时候实行在印巴分治,现在看来确实是一个相当高明的做法。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从建国开始就一直对立,几十年来大大小小的战争不断,英国人当年在印度所做的恶,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人去追究他们了。而且由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印巴两国甚至争相讨好英国,还从英国手中购买了不少的武器。印度一直想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可是被旁边的巴基斯坦牵制着,始终走不出南亚,这也给西方减少了一个潜在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