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清朝时期,普通人家拥有多少资产才算得上是小康之家?

清朝时期,普通人家拥有多少资产才算得上是小康之家?

其实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灭亡到现在也只有短短的几百年时间,距离现在也不是很远,但是这短短的三百年之间,人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传统的农耕文明,到了如今的巨大生产力。

这其中的变化着实有点让人好奇,所以,在清朝,普通人家到底拥有多少钱的资产才可以算得上是小康家庭呢?

小康之家的定义是什么?又该如何定位?笔者并没有进行过很彻底的研究,更何况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小康家庭的制定标准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并没有准确的数字来进行支撑。大致想来,有老婆(老公)有孩子,有房有车但无贷款,卡里还有保命急用的上万存款,这样的生活可以说的上是小康生活了。

其实需要声明的是,清朝康乾盛世的时候,百姓的生活也没有想象中的好。从外国人访华的文献可以看出,中国当时并没有展现出很繁华的景象,而且田园生活也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只有少数几棵树,且形状怪异。

英国的使节表示,船上的中国员工都普遍消瘦,大片的人群之中,很难发现如今比比皆是的大腹便便的人,几百上千的人中,连一个啤酒肚都看不到。在中国雇工接过使节给他们的残羹剩饭的时候,都超级感恩;就连英国使节使用过的茶叶也会进行争抢,再次利用来泡茶喝。由此可见,当时的消费水平真的不高。

但是,这仅仅只是洋人的一面之词。我们从鸦片战争开始进行计算,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可以达到4500万两。经济学家对当时的工农业收入进行评估表示,一共有25.18亿两左右,去除税负,人均收入可以达到6两。由此可见,真的不是很高。

那么在古代,小康社会又该如何去定义呢?我想这要放在古代的背景来进行定义。我们就以清代来说。

在清代,人们使用的货币是银两,那么用银两进行换算,一个普通人家,要拥有多少银两才可以衣食无忧呢?这一问题清代的大量史料之中并没有进行相关的记载,但是我们可以从清代流传下来的史实、小说杂志等文献看出其中的比例。

首先要计算出小康家庭的水平,我们要了解清代的消费水平与购买力,从现代的纸币就可以看出,每一个时期甚至每一年的纸币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清代也是如此。清代的一两银子在不同的时期,购买力与作用也大不一样。

以乾隆皇帝在位时期为例。在那个时候,人们拿着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一石大米,古时候的一石等于120斤,但是用现在的计量单位一石是142斤。

有人会问,那时的鸡鸭鱼肉等商品卖到了多少钱?史料之中对于这个并没有过多的介绍。但是,从《醒世姻缘传》中,我们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一些有关物件的信息。文中相关内容显示,一斤肉需要花费八分的银子,一只鸡需要一钱半的银子,且着重表示,酒是一件奢侈品比较昂贵。

从文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大致来说,一两银子可以买回来十二三斤左右的肉。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京城的物价历年来都远高于其他地区,就像现在的北京一样,但是,大致上差别并没有特别大。

掌握了相关的物价信息,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的工价。首先我们看看妇女劳动力的价格。封建时期的女性,基本上与“三台”(磨台、炕台、锅台)紧密相连,当然也有不甘于一辈子守在这些台子前的,会选择外出谋生,但是由于时代环境的影响,经商的门路女子少得可怜,所以,为了挣脱时代的枷锁,许多女子选择出去做接生婆,或是媒婆,还有奶娘等职业。

但是,这些职业的不稳定性很强,除此之外,这些职业的收入也超级低,一年到头仅仅只有十两不到的银子。

再来看看家庭的顶梁柱,男性的工价。一个成年男子,一年下来可以获得15到20两的银子,这里面不仅包含自己做杂工的费用,也有自己进行耕作的费用。总的看来,在当时的一个四口之家,七七八八加起来,量收入也只不过是40两银子罢了。

这和当时的知县的年俸禄差不多,当时的知县一年的俸禄也就45两银子。那个社会,我们通过历史的长廊可以看出,商品一点都不发达,人们赚钱的主要目的都只是为了活下去,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

根据现在的科学显示,一个成年男子一天要吃一斤的粮食,一年也就是要消耗掉265斤粮食,四口之家也就要消耗掉1460斤的粮食,折算下来,需要大概14两左右的银子。

很早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就开始以小农经济为主,这一经济形式一直延续到了清代。农民保持着自产自销的生活方式,通过辛勤的劳作来实现自己的温饱幸福。在风调雨顺的年代,农民不仅可以吃饱穿暖,还拥有很多余粮,这样他们不仅可以将粮食进行囤放,也可以将他进行变卖,获取资金。但是,有喜就有忧,有丰收就有灾荒,如果遇到旱涝等自然灾害,在当时的情况下,只得求助于龙王,希望老天爷赏饭吃。

当然,有饭就要有饭,在当代还需要各种配料,尽管清代还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是生活必备品,什么油盐酱醋缺一不可,这一计算下来又是一笔开支。除此以外,还有衣服的添置,住房的需求,乃至类似现代人的各方面的应酬,都需要银两来开销。所以七七八八的综合起来,一年40两的收入,只能勉勉强强维持一年的开销,根本很难拥有余钱。

由于所有的一切都包含着富人阶级,农民的自给自足注定了他们没有产品交易。所有,经济学家表示,85%的人都是贫农,人均收入只有2两左右。而封建社会的中农与富农人均可以达到30到50两。

那么,一年40两的收入都只够勉勉强强支撑一年的生活,那么要多少钱才可以算得上是清代的小康家庭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笔者接下来给大家举几个清代被抄家的例子,让大家看看什么叫小康家庭。

第一个是清代的举人王锡侯。根据当时的科举制度,举人的地位高于秀才,还可以进入朝堂做官。但是王锡侯中举之后并没有像其他举人一样入朝为官。尽管这样,远离纷争的王锡侯还是受到了文字狱的牵连。乾隆四十二年,王锡侯被抄家,家产经过估算有将近478两

第二位是生员祝廷净。生员就是我们常说的秀才,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级,秀才不可以入朝为官,但是在乡下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觑。对于他的定位,可以基本与小康生活相吻合。

祝廷净是江西德兴人,他被抄家还是在他死之后,由于文字狱《读三字经》一事被抄家。从抄家的清单上面来看,祝廷净的家产包括房产、地产、上好的家具,祝廷净被抄家时,只要是稍微可以变卖的物件全部被拿走,保守估计大约在317两左右。

从这两个抄家案例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在清代做官与不做官一年下来的收入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例如李侍尧、和珅等人,家里资产动则几百万的毕竟是少数,就算入朝为官,一年下来可以有几万或者十几万的资产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尽管前面两位没有做官,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收入比一般的寻常百姓要高太多。毕竟他身上拥有功名,在地方以及很多领域都受到人们的尊重,很多有权威的事情都需要他们上场。因此得到钱的门路也就比较多,且很容易基本上动动嘴巴,动动手就可以。

按照这个来计算,普通百姓要想达到小康水平,尽管资产不能达到数百两,但是也不能少于100两。乾隆盛世之时,是清朝国力最好的时候,全国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拥有将近3亿人口,但是却有很大一部分人都生活在温饱线以下,家产能够到达100两的更是少之又少。

这就是古代的贫富差距,与现在的差距一样很大,但不一样的是,现代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在享受的过程中差别有点大罢了。

总的来说,普通人家一年要是可以获得50两的银子,就可以算的上是温饱符合了,要是有100两银子,就是小康家庭了。

但是,由于自给自足的生存方式,清代的普通百姓每一家根据人口与劳动力的不同,收入也有所不同,生存标准也不同,要是遇上天灾人祸,小康的定义就会更不一样。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定义,所以要想过上小康生活,请保持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进行,生活,资产,收入,清代,时期,清朝,银子,中国,家庭,故事传记,清代,祝廷净,小康家庭,银子,王锡侯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进行,生活,资产,收入,清代,时期,清朝,银子,中国,家庭,故事传记,清代,祝廷净,小康家庭,银子,王锡侯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进行,生活,资产,收入,清代,时期,清朝,银子,中国,家庭,故事传记,清代,祝廷净,小康家庭,银子,王锡侯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