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曾国藩,这位晚清文人以及英雄领袖,为何能从一个农民成长为大清的中流砥柱。他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即日起,客多邦将推出《采访曾国藩》系列报道,全面解读曾国藩智慧木讷或者阴险毒辣的一生。
《采访曾国藩》系列之一:
三十岁以前的曾国藩,多次考试失败后,心情也极度郁闷。好在他心理素质比较好,没有颓废下去,而是更加发奋读书。
曾国藩清楚地知道,在通过科举制度选人的大清王朝,要想在官场上有一番作为,最好的方式是考中进士,然后进入翰林院工作。
在朝廷没有任何背景的曾国藩,历尽千辛万苦后,终于如愿以偿进入翰林院。但现实重重地打了他一巴掌。
01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在腐败的大清王朝,没有大把银子,要想得到升迁,比登天还难。
曾国藩除了满腹诗书外,偏偏缺少的就是银子。虽然28岁考中进士,可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因此,只能进入翰林院成为庶吉士,也就是一名实习生。
实习生不是正式官员,但能享受到七品官员的待遇,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生活费。没有生活压力和考试压力,曾国藩觉得轻松了许多。这期间,他读了大量著作,对理学有了进一步理解,尤其是对古玩字画鉴定,更是精进不少。
在翰林院虽然要实习三年,但对曾国藩来说十分值得,因为只要实习期满,接受皇帝面试后,是留在京城为官,还是到地方任职,很快就会有答案了。
光阴似箭,三年的实习期很快就要过去了。曾国藩看到和他一同在翰林院实习的另外四个同学四处活动,送礼拉关系时才猛然发现,没钱巴结权贵,即使是翰林出身,也无人问津。
02
终于等到实习期满,曾国藩的四个同学先后都得到了皇上面试,有的被放到了广西,有的被放到了江西,还有的被放到了湖北成为候补知县,不仅松了一口气。
曾国藩和他这四个同学的想法不一样,他们都喜欢到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当父母官,然后狠狠地捞点银子,也好把在京城贿赂给官员的本钱早点捞回来。
曾国藩却想留在翰林院工作。翰林院作为大清王朝最重用的部门,很多高官也都是从翰林院走出去的,这里不仅可以经常见到皇上,还能结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文人。
看到四个同学得到道光皇帝面试后,都欣喜若狂地到地方上任去了,曾国藩的心中一阵激动,看来自己得到面试的时间很快就到了。没有了竞争对手,留在京城工作的机会也大了许多。
实习期满后,庶吉士也就没有了补贴。曾国藩每天都盼望着吏部的通知,可每天都失望。眼看身上的银子所剩无几,曾国藩开始慌起来。
03
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曾国藩也没有接到吏部的通知。他知道,自己因为没有银子贿赂,肯定是吏部的官员故意刁难。
反正也没有银子,自己也已经30岁了,心情再急躁,也不在这一时半会。曾国藩逐渐冷静下来。
每天,他都暗自安慰自己:“吏部也不能无休止地隐瞒自己,而不让皇帝面试。到时如何朝廷追究下来,谁也推脱不了责任。”
心情放松下来的曾国藩更加努力,他开始背诵大清法律条例的同时,并对当朝每个有影响力的官员都做了详细研究,包括他们的背景、兴趣、爱好等等。
曾国藩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虽然没有银子贿赂,但一定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得到当朝一些有名望大臣的推荐。因为除了金钱外,即使再贪婪的人,也会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都有他的软肋。
很快,曾国藩就发现,在京官中,很多人都喜欢收藏古玩字画。尤其是自己的恩师穆彰阿,对收藏古玩字画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
穆彰阿是当朝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九门提督,是道光皇帝面前的大红人,朝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由于穆彰阿是曾国藩会试时的大总裁,自然也就是他恩师了。
曾国藩决定通过古玩字画的鉴定,找出一条非同寻常的路子出来。他认为,自己的几个同学都没能留在京城,是因为他们身上没有能被别人利用的地方。
“30岁还一事无成,就是因为自己的身上缺少被人利用的地方,缺少被人利用的资本。一个人不要怕被人利用,只有被人不断利用,才能显示出你的重要性。”想到这里,受到冷遇的曾国藩兴奋起来,他决定再好好地学习古玩鉴定知识,一定要成为一个行业专家。一个被朝中大员利用的专家。
就在曾国藩苦苦学习了几个月的古玩鉴定知识后,吏部的通知终于发到了翰林院。曾国藩知道,只要过了皇上面试这一关,自己以前所有的辛苦都会得到回报了。(未完待续。图片为配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