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在母亲死后,辞别父亲被外祖母接进京城来到贾府,年纪应该是几岁?原文对此虽没有明确,但线索铺垫的很清楚。
(第二回)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前科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籍姑苏人……今如海年已五十,只有一个三岁的儿子,又于去岁亡了,……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见她生得聪明俊秀,也欲使她识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
贾雨村给林黛玉做启蒙老师时,黛玉是五岁。
古代学塾一般是二月二十五开学,需要启蒙的孩子会带着束脩前来拜师。
那时候的蒙童年纪一般都是四周岁,大体是五虚岁(古人多以虚岁论)。
林黛玉出场时才只五岁,非常清楚。
(第二回)“……又是一载有余,不料女学生之母贾氏一病而亡……”
一年多以后,贾敏突然去世,林黛玉是六岁丧母。年纪脉络非常清楚。
但随着林黛玉进京,关于她进贾府的年纪,产生了歧义。
古代丧仪礼法规定,父母丧,子女要守丧三年,祖父母守丧一年。
贾敏死后,女儿林黛玉要为母亲守丧三年,在此期间非必要不能离去。
黛玉此时年纪小,若已到年纪订婚了,守丧期间也不能婚嫁。
所以,薛宝琴只有十四五岁就被急忙出嫁,婆家梅家甚至根本不知情,还要在京城等待梅家回来。
就因为薛宝琴父亲死后才守丧完事,母亲又痰症。
眼看母亲情况不好,不得已薛家急忙将她以冲喜之名出嫁。有效规避母丧三年。
否则母亲去世再守丧三年,就是十八九岁的大姑娘了,婆家等不得。
而只要出嫁了,就是待嫁新娘。等婆家回来,择日完婚也就是了。这也是薛家没第一时间通知梅家的原因。只因是娘家为女儿规避守丧的安排。具体婚期还得两家再议。
闲言少叙,林黛玉如果给母亲守丧三年再进京,就是九岁多接近十岁了。
但从原文的线索来看,却并非如此。
贾敏一死,林如海肯定马上派人进京报丧。随之而回的,虽然没有贾家人,却是贾母派了一些仆人和妇人过来,要接林黛玉进京抚养。
这一来一回时间,已经到了当年的冬天。
贾母要接林黛玉进京,也是当时的风俗。
女儿丧母,失去教养,《大戴礼记》记载“五不取”第一为:丧妇长子不取。
意思是说母亲早丧的大女儿,不能娶作媳妇。会有教养不够,德行稍差的弊端。这从邢夫人和尤氏身上体现的很清楚。
所以,母亲去世后,如果父亲没有续弦打算,女儿就会由外祖母接去教养。毕竟母亲也是外祖母教养的。
尤其这个外祖母还是荣国公诰命夫人,保龄侯府大小姐,对外孙女更有十分加成。
但贾母要接外甥女,肯定需要女婿林如海的通同意。前提也是林如海和岳母沟通过不想再续弦。否则贾母也不会派人来接。
推测林如海在去信报丧时,主动请求岳母派人来接黛玉。
从第十九回“小耗子偷香芋”故事,清楚影射出扬州盐课出了贪腐大案,耗子们不但监守自盗搬空税银。更要偷林黛玉这个“真香玉”……
林如海作为巡盐御史,要么与耗子们同流合污,要么就是死敌人。
他显然遇到很严重的官场危机,不排除怀疑妻子和儿子的死因是被这些“耗子”所害。
如此,送林黛玉进京事不宜迟也是避难。
从他小题大做,以给四品前知府贾雨村复职为借口,请他随行代为护送林黛玉,也表明背后的危机。
如此算下来,林黛玉最可能是在母亲去世这年的年底或者第二年正月出发进京。
从第一回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在正月十五丢失来看,林黛玉离家也大体在正月前后。这样来说她只有七岁。
原文在提到如何安排林黛玉时,贾母也说:“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
北方的冬天并不严格按照二十四节气来定,一般冬天漫长,农历十月到第二年的三月,都是冬天。
贾母提到残冬就表明冬天将近。大体是正二月份。也与推测林黛玉正月十五左右到京,以及黛玉二月十二生日的时间大体契合。
综上,能够确认林黛玉进京时只有七岁。贾宝玉是八岁。两年多以后,薛宝钗才进京。那时候林黛玉十岁,贾宝玉十一岁,薛宝钗十三岁。基本不错。
电视剧中林黛玉的演员选择明显要大太多。反而是那个小戏骨的《红楼梦》,演员年纪更适合。又是题外话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