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27岁考中进士,殿试的成绩并不算很好,仅为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幸而在军机大臣穆彰阿的提携下,勉强进入翰林。
在人才辈出的翰林院里,曾国藩表现得也不突出,在散馆考试中仅获得二等十九名的成绩,勉强授任翰林院检讨。
然而,曾国藩的官场之路走得颇为顺畅。十年之内,七次升迁,从一名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升迁为从二品的工部左侍郎。作为一名汉人,能够得到如此频繁的升迁,殊为难得。用“飞黄腾达”来比喻,并不夸张。
这还不算完。及至后来,曾国藩创建湘军,奉命出任两江总督,手握重兵,执掌大权,长达10余年。1868年,曾国藩更是出任有“疆臣之首”美誉的直隶总督。在曾国藩之前,极少有汉人能做到直隶总督。曾国藩做到了。
曾国藩在晚清官场呼风唤雨的诀窍,固然与汉人崛起的历史大背景有关,也与他个人的能力有关。其中之一,就是绝不断人活路。
这里有一个故事。
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的时候,身边有一群幕僚,起着“智囊团”的作用。其中,有10个幕僚,号称“三圣七贤”。曾国藩对他们给予优厚的待遇,好吃好喝供养着,但是不给他们具体职务,不假以事权。
在曾国藩幕府里,还有一个幕僚,叫李鸿裔。李鸿裔,字眉生,四川中江人,生于1831年。李鸿裔才华横溢,倜傥而不拘小节,深得曾国藩器重。曾国藩有一个密室,一般人不允许进入,只有李鸿裔可以进。
一次,曾国藩与李鸿裔正在密室里谈事情时,有人来访。曾国藩出去接待。李鸿裔留在密室里,无意看到办公桌上有一篇《不动心说》,是“三圣七贤”中某人所作。文章里面写道:
“使置吾于妙曼娥眉之侧,问吾动好色之心否乎?曰不动。又使置吾于红蓝大顶之旁,问吾动高爵厚禄之心否乎?曰不动。”意思是,你把我放在美丽的姑娘面前,我会动好色之心吗?我不会。你再把我放在大红的顶戴面前,我会动高官厚禄之心吗?我不会。”
李鸿裔看完,噗嗤一笑。笑完,拿出笔在文章旁边批注说:“妙曼娥眉侧,红蓝大顶旁,尔心都不动,祗想见中堂。”意思是,美丽的姑娘和大红的顶戴都不能让你动心,你只是想见中堂(曾国藩)而已。李鸿裔暗讽此人欺世盗名。
李鸿裔题完就离开了。曾国藩回来,看到他的批注,派人将他追回来,厉声告诫:“此辈皆虚声纯盗之流,言行必不能坦白如一,吾亦知之。然彼所以能获得厚资者,正赖此虚名耳。今汝必揭破之,使失其衣食之资,则彼之仇汝,岂寻常睚眦之怨可比,杀身赤族之祸,伏于是矣。”
曾国藩表示,这些人当然是欺世盗名,然而我们心里清楚就行了,看破不说破。如果你去揭破他们的面具,让他们失去衣食的来源,等于是绝人活路,他们对你的仇恨,就不是平常语言之间的仇怨,而是杀身灭族的大祸了。
李鸿裔听了,下出了一身冷汗。从此以后,他就低调多了。
曾国藩不但教人,而且自己也做到了不断人活路。
1868年,曾国藩在平息了捻军之后,将历年来的军费开支汇总,经由户部审核报销。按照惯例,曾国藩必须向户部缴纳8万两银子的“部费”。
就在这时,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批复,允许曾国藩免予报军费开支。这样一来, 8万两银子的“部费”似乎就可以省下了。但曾国藩没有这样做,照常支付了8万两银子的“部费”。
原因很简单,户部的官员俸禄很低,几乎是靠这种“部费”维系生存。如果所有的人都像曾国藩那样不缴纳“部费”,户部官员们就断了活路,那得是多大的仇怨啊?精明如曾国藩,怎么会为了区区8万两银子,将户部官员得罪完了呢?
【参考资料:《清史稿》《慈禧全传》《曾师往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