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
摘要:李鸿章虽然因为作为清朝的全权代表签署了和日本的《马关条约》,被很多人痛骂为卖国贼。但是,没有清朝最高层的同意,李鸿章怎么可能背负千古骂名签下这个必将遗臭万年的名字?那么坊间传闻,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竟然成了日本天皇的驸马?
【本号原来关联公众号“老周的深度君事”被永久封冻,现已开新公众号“老周深度君事28”,敬请继续关注支持】
李鸿章虽然因为作为清朝的全权代表签署了和日本的《马关条约》,被很多人痛骂为卖国贼。但是,没有清朝最高层的同意,李鸿章怎么可能背负千古骂名签下这个必将遗臭万年的名字?那么坊间传闻,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竟然成了日本天皇的驸马?
《马关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来因为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因此,代表清朝在条约上签字的李鸿章更是成为千夫所指,不过没有清朝最高层的同意,他是绝对不可能签这个字的,作为臣子,肯定还是要替朝廷背锅的。而且正是李鸿章的努力,将原先的3亿两赔款减少了1亿两。但这事对李鸿章刺激很大,他由此发誓,今生绝不踏上日本一步。作为陪同父亲一起参与了条约谈判签字的李经方很清楚这个过程,也很清楚李鸿章心中的悲愤,那么他又怎么可能去娶日本天皇的女儿为妻?
再说他也没有机会可以和日本天皇的女儿结识。再退一步,就算李经方想娶日本天皇的女儿,这样的政治联姻,日本方面又怎么可能同意?这明显是折辱了日本天皇,日本压根看不上清朝,就算是要联姻,至少也得是和满清的皇室子弟联姻,无论如何也不会和李鸿章联姻。
为什么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会被讹传成“日本驸马”?在小编看来,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值一驳的伪命题,但偏偏就被当时的某些人言之凿凿的大加渲染,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这类无根无据、近似于无厘头的荒唐说法,会如此容易的被很多人相信呢?
甲午战争期间翁同龢曾经收到了一桩言官弹劾李鸿章儿子李经方的奏折,内容是李经方在担任驻日公使期间娶了日本天皇的女儿、被日本天皇招了驸马,以此指控李经方为日本间谍,要求朝廷将其查办。面对这种没有半点根据的“指控”,身为清流魁首的翁同龢的反应是兴奋,因为在他看来这道奏折是打击李鸿章势力的绝好“武器”,至于指控的内容是否是实情,却并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
翁同龢所代表的,是当时的中国范围内文化最高、享有崇高地位、最受百姓尊崇的读书人、是士子阶层,他对传闻的看法在读书人阶层中有十分普遍的代表性。自古以来,读书人一心钻研的是《四书》、《五经》等圣贤书,鲜有实地查探、取得一手资料的习惯。
即便有机会能够到实地去查探,往往也会被先入为主的主观印象所迷惑,无法得出客观的结论。像李时珍、徐霞客这种较为注重实据的实用学家往往在当时的社会并非是主流,“实事求是”并不能被充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士子们所接受。
如果不喜欢实地调查仅仅是读书人的一种“坏习惯”的话,那么根据所听的传言进行筛选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恶劣习气了。仅仅因为李经方是“日本驸马”符合翁同龢所代表的清流党打击、至少是恶心政敌的意图,翁同龢之流可以无视传言的真实性、随意使用。而读书人是在当时社会拥有话语权的阶层,所以传言经过这些人的“深加工”后展现在普通百姓的面前,出于对拥有话语权者的尊重、或者是盲从,原本只是没有真实性的传言就被扩散、被接受,成了所谓的“真理”。
所以,许多原本根本不配成为“问题”的小事,经过“读书人”的添油加醋,都成了能够当作失败原因的“大问题”。而本质上的原因则被人为的掩盖在迷雾当中。如果以这种态度去检讨我们民族的过去,就像站在哈哈镜面前,镜子里看见的虽然是自己本人,却永远也看不清自己的本质,更别奢谈什么“以史为鉴”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