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年10月,该日期是个分界线,之前的靖国神社祭奠的是246万多战死的日本军人(二战时期死于意外事故不算战死,非战死的不能入祭),之后的靖国神社,多摆上了14个人的灵位,他们都是经东京大审判裁定的甲级战犯,分别是:板垣征四郎(绞刑)、梅津美治郎(死于监狱)、木村兵太郎(绞刑)、 小矶国昭(死于监狱)、白鸟敏夫(死于监狱)、土肥原贤二(绞刑)、东乡茂德(死于监狱)、东条英机(绞刑)、永野修身(审判前死于拘留所)、平沼骐一郎(死于监狱)、广田弘毅(绞刑)、松井石根(绞刑)、松冈洋右(审判前病死)、武藤章(绞刑)。
在14名甲级战犯入祭之前,靖国神社摆放的246万多日本军人灵位,他们来源于1868年至1945年的11场战争,其中戊辰战争和西南战争属于明治时期的日本内战,其余9场均为日本发动的对外战争。
戊辰战争:7751
西南战争:6971
甲午战争:13619
乙未战争:1130
义和团运动:1256
日俄战争:88429
第一次世界大战:4850
济南惨案:185
九一八事变:17176
日本侵华战争(1937-1941):191250
太平洋战争(1941-1945):2133915
靖国神社前身名字叫做“东京招魂社”,创建于1869年,目的是为了纪念戊辰战争这场内战牺牲的日本军人,1879年,改名为靖国神社,收入了西南战争的牺牲日本军人,可以看出,神社起初的目的是纪念内战中的亡灵,后来日本频起战端,对外多次发动战争,又源源不断的输送来新的亡灵生力军,作为本民族的一种特有纪念形式,这也无可厚非。
靖国神社本是奉明治天皇之谕而建,从它建成第一天开始,就承载了一种国家纪念场所的责任,日本各届天皇也都经常在此举办祭祀活动。战后虽然“政教分离”,但主旨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裕仁天皇也经常拜祭,时间周期大概是三年一次的频率。
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1946-1978),担任靖国神社宫司的筑波藤麿比较谨慎,拒绝了战犯亲属和其他势力把战犯灵位移入合祀的要求,这段时间裕仁也保持着正常的参拜频率。
1978年松平永芳接替筑波藤麿就任靖国神社宫司,当年即把甲级战犯移入合祀,他曾经在媒体上发表观点:“不否定东京审判历史观,日本的精神就不能复兴。”此后,裕仁天皇再也没有参拜过靖国神社。
裕仁天皇当然“不敢”继续参拜,因为他不敢否定东京大审判的结论,就其内心而言,包括着14名甲级战犯,这神社里所有240几万人都是为他而死,只要条件允许,他有参拜这些人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