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曾国藩刚入职场就和好友闹矛盾 在日记中写:我有三大错

曾国藩刚入职场就和好友闹矛盾 在日记中写:我有三大错

1838年,对于27岁的曾国藩来说,是意气风发的一年。这一年,曾国藩第三次入京参加会试,终于金榜题名,并在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不但如此,曾国藩还获得了在朝廷里炙手可热的军机大臣穆彰阿的赏识。在穆彰阿的推荐下,曾国藩被道光皇帝从朝考第一等第三名,亲自提拔为一等第二名,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这时候的曾国藩,不但是权贵门下,又成天子门生,前途不可限量。用现在的情况来打比方,那就等于曾国藩以一个农家子弟的身份,从著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毕业,进入世界五百强公司,还得到了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双双赞赏,你说牛不牛?

曾国藩十年寒窗苦读,终于修成正果,堪称“春风得意马蹄疾”。孝顺父亲的曾国藩,还将父亲从湖南接来京城,跟自己住在一起。

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意外。

一次,曾国藩父亲过生日,当然得好好庆贺一番了。当时,曾国藩有一个好朋友兼湖南同乡,叫郑小珊,也在京城做官。郑小珊比曾国藩年龄大近10岁,他医术高明,经常给曾国藩的家人看病。这次,郑小珊也来到曾国藩家,给曾国藩父亲祝寿。

期间,曾国藩不知道是心情太好,还是怎么搞的,在郑小珊面前夸夸其谈,甚至有些得意忘形了。结果,引起了郑小珊的反感,不免口出慢言,泼了曾国藩一盆冷水。曾国藩初生牛犊不怕虎,还会怕一个郑小珊?当即就怼回去。于是,两人当场争执起来。到最后,郑小珊拂袖而去……

等郑小珊走后,曾国藩冷静了下来。年轻人嘛,谁不是血气方刚?谁没有暴脾气?可是曾国藩与其他年轻人不一样的是,他在暴脾气发作之后,会冷静下来进行思考,还将它写进日记,并反躬自省。

当天,曾国藩的日记就是这样写的:

“此事余有三大过:平日不信不敬,相恃太深,一也;比时一语不合,忿恨无礼,二也;龃龉之后,人之平易,我反悍然不近人情,三也。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此之不知,遑问其他?谨记于此,以为切戒!”

这是什么意思呢?在曾国藩看来,当天自己与郑小珊发生冲突一事,自己犯了3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自己平时就自以为是,傲慢无礼;第二个错误是自己一言不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太没有礼貌了;第三个错误是明明是自己口出恶语得罪了人,不但不思悔改,还跟人强辩,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

曾国藩很羞愧,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连《礼记》里说的“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都参不透,连说话这一关都过不了,还能成什么大事呢?还谈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呢?

深刻总结出自己的错误之后,并不算完。第二天早晨,曾国藩亲自来到郑小珊家,向他赔礼道歉,又邀请他去酒楼喝酒赔罪。郑小珊其实也是一个性情中人,见到曾国藩这番诚意后,立即与他重归和好,相逢一笑泯恩仇。

曾国藩的这个故事,值得所有初入职场的人学习借鉴。

初入职场,人生地不熟,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人总是容易犯错的。这一点都不奇怪。那么,职场新人如何能够避免这些错误呢?做到三个字足矣:戒多言。

能够不说话的时候,尽量不说话;实在要说话的时候,少说话。不说话,或者少说话,充其量会被人当做木讷的“呆子”,但一定不会被当作信口开河的“傻子”。两害相权取其轻,你是愿做“呆子”,还是愿做“傻子”?

俗话说:“祸从口出。”谚语说:“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滔滔不绝的人,总是在无意间埋下犯错的因子。只有少说话,才能让同事放心,让上级放心,同时让你的潜在对手放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初入职场的新人,过于表现得锋芒逼人,必然会得罪一大帮人而不自知。所以,那些喜欢逞一时口舌之快的人,最终都难成大事。

我们可以观察,那些久经职场考验的人,在必须说话的时候,一定也是留有余地,不会将话说得太绝,说得太满。这种留有余地,一方面是在给对方留余地,另一方面是在给自己留余地。谁都不是圣人,大家都有犯错的时候。与其将自己置身进不可攻,退不可收的境地,不如提前就留有余地。

再看曾国藩,他一生在“戒多言”三个字上真是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曾国藩一有空,就在日记和家书里批评自己“每日言语之失,真是鬼蜮情状”,反问自己,既然明知“言多谐谑,又不出自心中之诚”这种言语习惯、个性缺点要不得,但“何时能拔此根株?”

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修炼,曾国藩多嘴的毛病得到了根治。于是,一个木讷、寡言的曾国藩就出现在公众面前。曾国藩虽然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却从不在别人面前卖弄;他虽然身经百战,屡建功勋,却从不在别人面前夸耀。

曾国藩不仅反复要求自己“戒多言”,还不断向自己的几个弟弟和两个儿子灌输、强调这个观点。他要把这三个字,当作曾家的家训。

那么,新入职场的人,万一在工作和生活中得罪了同事,又该怎么办呢?曾国藩给出了现成的例子:及时认错。一个有智慧的人,会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曾国藩在得罪郑小珊后,主动上门去向郑小珊赔礼道歉,做足了功夫,从而得到了好朋友的谅解,挽救了友谊,又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少树了一个敌人。

朋友反目成仇的故事,古往今来屡见不鲜啊。

【参考资料:《曾国藩日记》《曾国藩家书》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什么,职场,父亲,犯错,错误,好友,日记,曾国藩,言语,时候,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职场,父亲,犯错,错误,好友,日记,曾国藩,言语,时候,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职场,父亲,犯错,错误,好友,日记,曾国藩,言语,时候,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