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先要说明一点,说陪葬,或者殉葬都是非常不合适的说法,康熙初年,御史朱斐曾上奏称:“夫以主命责问奴仆,或畏威而不敢不从,或怀德而不忍不从,二者俱不可为训。且好生恶死,人之常情;捐躯轻生,非盛世所宜有。”于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正式下诏,明令禁止奴仆随主人殉葬。从此,帝王死后的殉葬制度才算真正退出了历史舞台。
康熙死后,葬在了清东陵的景陵。
景陵是康熙皇帝的陵寝,位于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孝东陵之东稍南二里许。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初十日开始动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营建告成。
康熙首创了先葬皇后,地宫门不关闭,以待皇帝入葬的先例。所以早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的时候,康熙就将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与孝昭仁皇后钮钴禄氏安入景陵地宫,并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将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安入地宫,而这三位皇后是由康熙亲自册封的皇后。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驾崩,并于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奉安于景陵地宫,随同康熙一同下葬的还有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以及怡亲王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之后便掩闭了地宫。
雍正生母乌雅氏原本的封号德妃。康熙去世后,63岁高龄的乌雅氏病重,雍正本已经为乌雅氏拟定徽号为仁寿皇太后,但是等不及恭上徽号,乌雅氏就于雍正元年(1723年)5月23日崩逝于永和宫,因而乌雅氏最后的谥号为孝恭仁皇后,随同康熙一同进入景陵地宫。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是怡亲王胤祥的生母,参领海宽之女,本属满洲镶黄旗包衣,初为宫女,康熙朝时无册封,为庶妃,死后被追封为敏妃。雍正登基后,“母以子贵”才被册封为敬敏皇贵妃,棺椁也从原来的陵寝中抬出,重新按照皇贵妃的标准下葬,并且是进入景陵地宫,同康熙合葬。在此之前从未有过皇妃与皇帝同葬的先例,因而也是雍正开创了皇帝主陵地宫内从葬皇贵妃的制度。
所以在康熙的景陵地宫中,安葬着康熙以及康熙朝的四位皇后和一位皇贵妃。
除了康熙皇帝的主陵地宫外,景陵还建有妃园寝。
妃园寝内葬有48位妃嫔,包括:贵妃1人,即温僖贵妃;妃11人,即慧妃、惠妃、宜妃、荣妃、平妃、良妃、宣妃、成妃、顺懿密妃、纯裕勤妃、定妃;嫔8人,贵人10人,常在9人,答应9人。敬敏皇贵妃原本和妃嫔们葬在一起,后来移葬在景陵地宫内。
景陵妃园寝正中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景陵双妃园寝葬抚育过乾隆的康熙妃嫔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和惇怡皇贵瓜尔佳氏。
所以这些妃子并不是陪葬或者殉葬,而是经历正常的生老病死后,根据生前的品阶与地位,按照不同的级别与标准下葬的。比如双妃园寝的两位皇贵妃,即悫惠皇贵妃佟佳氏和惇怡皇贵瓜尔佳氏,就是在乾隆年前为乾隆所安葬的。
根据《康熙全传》记载,康熙帝后妃中贵人以上者有49人,册封在册的后妃有67人,而那些身份低微的答应、常在等据说共有200余人,而康熙与他的这些妃子们感情也是非常的好,不仅在生前对他们非常的照顾,并且在晚年还为自己身后嫔妃们的生活进行了安排,他下令,有儿子的嫔妃,年老后到儿子的府邸居住,这一安排打破了皇帝驾崩后后妃独居宫中到死的定例。康熙帝安葬之后,他的嫔妃们也就陆陆续续的安葬过来,葬在了景陵的妃园寝。
除了康熙的皇后和妃子,景陵还安葬了康熙的皇十八子胤衸。
皇十八子,爱新觉罗·胤祄,母亲是顺懿密妃王氏,出生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卒年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对于皇十八子胤衸,康熙可以说是非常的喜爱,当时,承德避暑山庄刚刚修建完成,康熙就迫不及待的带着胤祄去了热河,但是胤祄也就是在这些陪同康熙的过程中去世了。而胤祄之死不仅让康熙非常难过,并且直接成为了康熙“一废皇太子胤礽”的导火索。
胤祄死后,康熙将胤祄葬在琉璃花门内,雍正即位后因胤祄还未成年,将其迁入妃园寝,让其陪伴其母妃。
因而皇十八子胤衸也成为了唯一葬在景陵的康熙皇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