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老虎杨”杨洁篪:外表儒雅内里硬气,面对美国挑衅直接霸气回怼

“老虎杨”杨洁篪:外表儒雅内里硬气,面对美国挑衅直接霸气回怼

1901年是辛丑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20年后,两个天干地支的轮回,2021年同为辛丑年。

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上,杨洁篪先生铿锵有力地说:

“美国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最近几天,在各类社交平台与媒体工具里,头版头条几乎都与这次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有关。从中方代表们闲聊般的日常交流,到现任美国总统拜登在登机时摔倒3次,从不见硝烟的会议沟通,到事态平息后的记者采访,很多人的目光都不自觉地被吸引过去。

中方代表团的成员们依旧保持自己的立场不动摇,从容不迫地应对眼前出现的所有,尽管有部分很像是无稽之谈。身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先生面对美国的咄咄逼人,直言表示:

“与中国打交道,就是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历史会证明,对中国采取卡脖子的方法,最后受损的是自己。”

1950年5月,杨洁篪先生出生在了上海市黄浦区。那年是农历虎年,按照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说法,属虎的人往往性格猛烈,于是家中长辈在给他取名时,在“虎”字的头上加了个“竹”字,意为刚柔并济,这个饱含着父母美好期待的名字在他未来的人生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小他1岁的弟弟杨洁勉先生出生在兔年,与杨洁篪先生算得上是完全相反,兔子有些柔弱,于是长辈就在后面加了个“力”,同样希望刚柔相济。这对兄弟长大后,或是直接或是间接地都投身于我国外交行业,杨洁勉先生现在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

杨洁篪先生的家教很是严格,每天早晨5点,祖父就会喊他起来,练习毛笔字。怎么摆放纸张,怎么握住毛笔,站在什么位置,长辈都会教他,小学六年时光,都是如此度过。这般言传身教,让他自小就养成了沉着冷静的性格。

在1963年的夏天,杨洁篪先生成功进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今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附属中学,他的室友名为王光亚,两人住在同一个上下铺上,这位王光亚先生,是中国前外交部副部长,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华侨委员会主任委员。我想,现在并称“上外双星”的这两位,应该自己都没想到,当初那个铺位睡着的,会是外交部未来的部长与副部长。

在结束了3年的学业后,杨洁篪先生因故悄悄地前往上海浦江电表厂,成为了一名不起眼的小学徒。尽管已经不在学校,但他依旧很痴迷于学习英语。

工作以外的时间,很多同事们都会约好去踢球、闲聊或者出门玩乐,放松自己。而杨洁篪先生却选择留在宿舍,默默地背着单词,有时学习“上了头”,他干脆就不去食堂,安静地坐在床边,嘴边啃着干巴巴的馒头,眼睛完全无法离开书本。

有些同事不能理解他的行为,偶尔会在背后冷言冷语地称他为书呆子。不甘就此放弃梦想的他没有理会这些言论,不久后,厂里收到了部分英文材料,电表厂上下会英文的人倒是有,但没有办法全部翻译,领导急得团团转,这时,大家想起了那位小小的学徒。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厂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那些材料被他从头到尾轻轻松松地完成了。从此,全厂上下对他另眼相看。

有句话说得很好:“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初期的这段时间里,随着意大利与加拿大等国家和中国建交,以及尼克松访华类似事件的接连出现,我国迎来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外交潮流,有关优秀的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

见此情况,周总理有心恢复派遣留学生到海外深造的政策,于是他下令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区的工厂与农村寻找散落的外国语学院学生,调至外交部来培养人才。外语功底扎实的杨洁篪先生有幸被征集,与王光亚先生于北京再次见面。

后来的他们成为了变故开始后首批外派的留学生,公费前往英国深造。与他同批出国的还有好几位在后来都对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比如周文重先生(曾任驻美大使),陈姗姗先生(陈毅元帅的女儿,曾任驻爱沙尼亚大使)以及乐爱妹先生(杨洁篪先生的夫人,曾任中国驻美大使馆参赞)。

杨洁篪先生先是在伊林学院学习,后来又去往巴斯大学,最后进入伦敦经济和政治科学学院学习国际关系专业。1975年6月,他结束了自己的学业,从伦敦回到国内,进入外交部翻译室,开始了自己的外交生涯。

外交部翻译室号称中国译事界的“国家队”,他的能力在此得到了很好的发挥,由于翻译的工作有些与众不同,能够亲眼目睹高层的外交活动,因此可以学习到很多日常接触不到的东西。杨洁篪先生抓住自己能遇到的所有机会提升能力,王弄笙大使曾经称赞他:

“杨洁篪非常用功,即使是短暂的休息,也手不释卷。”

杨洁篪先生外交事业的大部分时间都与美国方面有所牵扯,他曾经三度被派往海外,三度都是去往中国驻美大使馆。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与类似前国务卿詹姆士·贝克等政界人物都喜欢称他为“老虎杨”。

1977年,老布什担任驻华联络处主任,被允许去还没有开放的西藏参观,在这次活动中,杨洁篪先生全程担任翻译,与老布什一家人关系良好。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他多次担任邓小平先生的英文翻译,邓先生的幽默与坚决共存的谈话方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勤奋能干的杨洁篪先生凭借着流利的外语,很快得到了长期负责美国方面相关事务的中国老牌外交官章文晋先生和帏叙先生的赏识。1983年,章文晋先生出任中国驻美大使,他将杨洁篪夫妇也带往了美国。章先生出生书香门第,又跟随周总理,行为儒雅得体,这些气度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杨洁篪先生。之后在他回国后,在外交部工作的人员曾说过:

“杨部长是位大儒之帅。”

后来回到国内,杨洁篪先生任外交部美大司参赞兼美国处处长,主管有关美国方面的工作。1998年,他成为了外交部除了王海容先生外最年轻的副部长。2001年,他以两个建交以来最年轻的中国大使身份前往华盛顿。2007年,他接任外交部部长之职,也是前十位部长中唯一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

有人说,他的出现,是中国“外交记录”上不可忽视的浓墨重彩。2001年的2月,杨洁篪先生成为第七任中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常年的翻译生涯使得他对美国的了解非常深刻,他对中美关系的贡献不可磨灭。然而,上任不久的杨洁篪先生很快迎来了首座需要翻越的“高山”:同年4月,中美撞击事件发生。

同今年的新冠疫情时期很相似,美国当时也是在事故的具体情况还未查清楚时,就急急忙忙把责任推向中国,“理直气壮”地要求我方释放被扣押的24名美军机组人员,中美双方瞬间僵持起来。杨洁篪先生为此奔波游走,曾有一天四次在美国国务院、国会与中国驻美大使馆之间奔走协商,多次向他们阐述中方立场。

在接受CNN采访,他用通俗易懂的例子向美国大众们诉说着中方看法。根据后来的民意调查,在看过杨洁篪先生的专访后,美国人民支持政府向中方道歉的人数上涨了30%左右。这次事情以美国驻华大使道歉作为了最终的结局。

除了较为温和些的手段,杨洁篪先生儒雅的外表下也有颗坚韧的心。2010年的全国两会记者会上,美国记者刁难般地说道“外国人不太了解中国的现在与过去”时,向来温和的杨先生露出了他“老虎”的那面,铿锵有力地回答:“不能用油画标准欣赏水墨”。

两年后,在越南河内的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上,他更是直言坦率地回怼了当时担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口中有关中国的“胡言乱语”,硬气到让人难以忘记。

在最近几日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杨洁篪先生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美国人说完强硬发言后,要求中方记者离开。这时,杨洁篪先生说道:“干嘛害怕记者在场啊?没有必要害怕记者在场吧?”接着,他又表示:“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

我们认为你们会遵循基本的外交礼节”。听完了你们说的,也自然得听听我们说的,随后的视频表明:记者们留下听完了中方的发言。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与以前不同了。

我国从不主动干涉他国,但若是他国欺压过来,我们也不是吃素的。

在2007年外交部首次举办的“公众开放日”活动上,杨洁篪先生阐述了他的外交工作观点:

外交为民,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我们的道路会越走越宽”!

如今的他已是古稀之年,却依旧活跃于他自己终生热爱的事业上。希望杨先生能万事如意,身体健康,也希望我们的国家能繁荣昌盛,光辉灿烂。

参考文献:

中国知网《别让苟且成为一种习惯》陌颜

中外文摘《“老虎杨”,中国新任外交部长杨洁篪》

海外网《“侠客岛”杨洁篪: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杨洁篪,美国,外交,上海市,挑衅,中国,外表,长辈,先生,内里,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杨洁篪,美国,外交,上海市,挑衅,中国,外表,长辈,先生,内里,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杨洁篪,美国,外交,上海市,挑衅,中国,外表,长辈,先生,内里,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