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初,各殖民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发展到近乎疯狂的程度。起步较晚的法国开始疯狂掠夺殖民地,终于到了1700年前,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的殖民大国。
1700年11月1日,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去世,但生前并没有留下任何男性继承人。当时法王路易十四是西班牙国王的堂哥,因此路易十四极力要求西班牙国王将王位留给自己的孙子——安茹伯爵菲利普。在路易十四的不断争取下,查理二世死前立下遗嘱,宣布这位菲利普伯爵将会继承自己的王位,也就意味着法国可以得到更多的殖民利益,这让路易十四喜出望外。但也正因为如此,欧洲其他国家也都联合起来,反对这件事,他们结成同盟,决定对法作战。于是,从1701年起,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
一、骄傲的国王
一开始,由于法国盟友的纷纷背叛,法国在各战场接连遭到失败,让路易十四对战事已完全绝望,他已经做好了接受向反法同盟投降的准备。但是同盟国提出的条件却极为苛刻,不但要求法国放弃西班牙王位。他们甚至提出要求,一旦菲利普拒不放弃,路易十四就要站在盟国一边,强迫他接受。而安茹公爵这时在伊比利亚的形势顺风顺水,怎能轻易接受这样的要求?并且,即便路易十四已经到了卑躬屈膝的地步,但是要他向自己的亲孙子开战,也是这个骄傲的老人不能忍受的屈辱。
这位倔强的法国皇帝直接拒绝了盟国开出的条件,他甚至没有给对方任何的回旋空间,而是选择直接宣战。消息传出,包括反法盟国个国家决策者都大吃一惊,奥地利和英国的谈判代表甚至难以置信地反复追问:法国皇帝真的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留?
1709年夏天,双方重新走上战场。当时在法国的元帅当中,未被击败的,也只剩下维拉尔斯和柏威克了。而此时柏威克被派回了西班牙,所以只有让维拉尔斯来接手法国的东北战场了,以此来抵挡马尔巴勒和欧根这两个棘手的人物。维拉尔斯,生于1653年,他在法国诸元帅中算是比较年轻的。但这个时候,由于法国国库空虚,兵员枯竭,所以路易十四也只有从各地的机动兵力中搜罗集中9万能战之兵,全部交给维拉尔斯。这让维拉尔斯的压力很大,开战时他就深知手边这些是法国的最后一点家底了,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时候,他会尽可能地避免交战。
当然,马尔巴勒也并不指望这些反法联军能够会主动出来迎战。因此他有条不紊地将尼德兰与法国交界处的各个要塞逐一攻占,他就像个冷静又无情的猎人一样,除掉法国国境的一个个掩护。直到反法联军进攻芒斯时,他们终于无法继续坐视不理了,否则法国边境将会屏障全失。时间到了9月11日,双方在马尔普拉奎特平原摆开战场,法军防御,联军进攻。
二、决战马尔普拉奎特
9月11日,经过一天的休整,联军主力9万人向法军阵地发动攻击。马尔巴勒坐镇中央,按兵不动。荷兰的欧根亲王名义上是联军左翼总指挥,实际上,在作战中他指挥的是联军右翼,攻击另一端的森林。将近9点时,战争在双方的两翼开始打响。欧根的右翼遭遇法军顽强抵抗,整个上午接连发动3次冲击,占领了法军两道防线,双方反复冲杀,伤亡惨重。
英军大将阿盖尔公爵一身大红军装,在森林里非常醒目,混战中身中三弹,但是子弹不是打在斗篷上,就是未中要害,这让附近的法军和联军都惊讶不已,以为他穿了护身胸甲。阿盖尔听后大怒,为了向他们证明自己的勇敢,他当场脱下军装外套和马甲,只穿一件敞胸衬衫与敌军作战。
到中午11点左右,欧根在付出巨大代价后,艰难地将军队推进到了法军最后一道防线跟前。与此同时,联军左翼的荷兰军队也开始打配合战,进攻博福勒斯元帅的阵地。但是他们却没有这么幸运了,这些左翼军队在进攻前忽略了一处隐藏在密林中的法国炮兵阵地,结果他们在进攻中都遭到了法国人出其不意的炮击。但这时法军在左右两翼也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法军左翼中央的步兵几乎全部被调到敌军的对面加强防线。
到了11点半,维特将军率领一万人穿过森林,突然出现在法军了左翼。法军指挥官维拉尔斯的反应也是够快,急忙从中央军调兵,组成一条临时防线,挡住这个新的威胁。维拉阿斯快速稳定局势后,又亲自赶到左翼的欧根的面前,组织起快速反攻来。
到了下午1点半,联军的进攻仍然没有任何起色,这时马尔巴勒将军开始率领中央骑兵的主力部队向法国人发动总攻,2万6千名骑兵跟在步兵后面,开始一点点向法军的中央防线逼近。在这个时候,法军中央步兵几乎被全部抽空,防御工事也很快被突破。法军中央第二线列阵的260个骑兵中队,总共1万8千名骑上前迎战。
法军主帅维拉尔斯在激战中受伤,他的左膝盖被流弹打穿,但是意志顽强的维拉尔斯坚持坐在椅子上指挥战斗,不久就因为失血过多昏厥过去。维拉尔斯的副官急忙赶往右翼,将博福勒斯元帅请来接替指挥。元帅赶来后,看到中央此时已经处于劣势,无法站稳脚跟,因此他下令全军立刻向后撤退。但是撤退的士兵必须是昂着头走下来的。这也是迷惑敌人的策略,联军搞不清法国人葫芦里买的什么药,因此没敢过多追击。就这样,维拉尔斯元帅虽然没能帮助法国人赢下战争,但却也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
三、欧洲的新格局
这场战役让联军伤亡两万人,法军伤亡一万两千人,漫天遍野都是士兵的尸体。当时的汉诺威将领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整个平原都是死去的士兵,从此之后十余年,马尔普拉奎特平原的农田甚至都不用再施肥了。
按照当时的标准,联军突破法军战线,而且占领了战场,所以算联军获胜。但是法国人认为,联军死伤人数远远超过法军,因此法国人并没有失败,双方应当平分秋色。但会战之后,法军接连退却,联军对芒斯要塞发起攻击时,法国人竟然失去了先前的勇气,丢掉了这座重要的据点。到了10月,双方进入了冬季营地休战。
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争夺战,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改变了欧洲国家力量的配置,形成了欧洲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首先,战争结束了法国在西欧的霸权地位。根据战后签订的《乌德勒支和约》,法国被迫割让了许多海外殖民地和贸易特权给英国,它企图占领的西班牙也被奥地利夺去。
而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并非西班牙,而是英国。它不仅从法国、西班牙手里取了许多殖民地和特权,使其势力大增,其国际政治地位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一跃成为了成为世界头等强国。奥地利通过和约得到了西班牙的欧洲属地、特别是意大利的一些地方,不仅加强了它在欧洲大陆上的势力,还打通海上通道取得进入地中海的权利。
和约使荷兰暂时摆脱了法国的威胁,但是由于其经济的畸形发展,终究没有挽回其衰落的趋势,其实力也一直没有得到恢复。战争最后的结果是——法国失去了欧陆最强的地位,西班牙、奥地利、普鲁士等国在陆军实力上基本持平了。而在海上,英国俨然已经成为了整片大洋的主宰。
参考资料:《法国史》、《欧洲近代史》、《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