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一位香港商人的车队缓缓地停在了人民大会堂门前。而后,门里走出一个人对着车队一行人神秘地说:“几位里面请,邓副主席已经等待你们多时了。”于是,他们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福建厅,见到了当时担任这个国家副主席的邓小平。一见到邓小平,这些人当中领头的香港商人便激动不已。
他双手拉住邓小平说:“邓主席,我代表香港的各位商界同仁,向祖国问好。”邓小平笑了笑说:“也感谢你为祖国做出的贡献,之前我比较忙,所以一直没机会见你啊”随后,两人来到位置上坐下,相谈甚欢。那么,这个香港商人到底是谁,他又有何故事与能力竟会得到邓小平的亲自接见呢?
这名令邓小平亲自接见的香港商人正是当时华人世界的船王包玉刚。除了“船王”这个身份,他还有一个更隐秘但是很响亮的名号:“包拯第29代嫡孙”。不过,如今的包玉刚不断案,改从商了。其实,包玉刚在这一次见到邓小平之前就已经来大陆地区访问过很多次了。而且,包玉刚还见到了包括廖承志、华国锋、叶剑英等等一大批我党的重要领导人物。可是,正如邓小平自己所说的,他一直忙得没有时间,于是,两个人见面的时间一拖再拖。
1918年,包玉刚出生在浙江省宁波市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当时正值民国军阀混战的时期,包玉刚的父亲包兆龙虽然做着几门生意。但是他却并不想让孩子从事这一行。只要世道还像现在这么乱,说不定哪天全家的财富就被洗劫一空了。包兆龙决定要把儿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念书。于是,在包玉刚十三岁的那一年,他被父亲送到了上海“吴淞商船海事学校”。原本父亲希望,包玉刚能够在海关或者航运部门当一个公务员。没想到,他的这个举动无意之间也帮儿子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1938年到1945年,包玉刚在国民政府治下的中国银行工作。因为家里有一些资本加上自己也努力包玉刚很快就成了整个单位里最年轻的银行经理。但是,越是身居高位,包玉刚看得越是清楚:如今的国民政府虽然在抗日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他们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武装力量的心思一直都没有断过。
就拿他自己的部门来说,他就曾经亲眼目睹过国民政府将爱国华侨的捐助大肆用于所谓的“统一大业”。因此,包玉刚觉得国共之间必有一战。而且,将来国民党也一定不会是共产党的对手。
没想到,抗战刚刚结束,包玉刚的想法就应验了。此时的国统区物价飞涨,老百姓买个东西,早中晚都是完全不同的三种价格。银行的信誉几乎为零。在这种环境之下,包玉刚觉得内地已经待不下去了。于是,他跟父亲一合计,赶快把积蓄全部从银行里取出来。然后爷俩带着钱南下香港去创业。
到了香港之后的包玉刚又想起了船运生意。但是,这个想法被他的母亲一口否决。母亲劝包玉刚说:“儿啊,行船跑马三分险。咱们能过安稳日子,为什么要去做这种冒险的生意呢?”而且包玉刚的父亲包兆龙也不赞同他的想法。他对儿子说:“现在我们的资金毕竟有限,很难一次性建起一座大的航运公司。再说了,香港本地的航运业已经相当发达了。这里还是不同于内地,不是宁波帮的天下,咱们行商做事都要小心。否则小心落得个血本无归的下场啊。”
事实证明,普通人面对一些困难往往会畏首畏尾,思前想后。想得很多但是就是迟迟下不了决心。但是,真正有本事的人往往都是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自己创造条件走向成功的。而很显然包玉刚就是属于后者。
眼见着父母都反对自己的这个想法,包玉刚倒也没有急着去说明什么。他再一次潜下心来研究起了过去在学校里看到的那些航运海事方面的书籍。一面看书研究航运,一面通过香港本地的一些朋友打听香港航运业的情况。
1955年,在朋友的帮助之下,包玉刚东拼西凑拿出了70多万美元,跑到英国买到了一艘旧式的货运轮船。这艘船的服役时间已经超过了28年,而且内部设施还非常陈旧。一切都还完全是二十多年前的状态。虽然,包玉刚的第一艘船有些寒颤。但是好歹他的航运生意总算是开始了。他给这艘船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金安号。同一年,包玉刚的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也在香港地区正式挂牌成立了。
由于“金安号”实在是太破旧了,它根本就不能用来拉人。而且普通的英美大公司一看船的样子就拒绝和包玉刚做生意。在当时的香港航运界看来。包玉刚想凭借着这艘又老又破的船对抗整个香港航运界无疑是痴人说梦。
就他和他的公司目前这种状况,都用不着别人刻意打压,要不了几年包玉刚的生意就会自动倒闭了。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之下,包玉刚做出了一个令当时所有人的震惊的决定:把公司仅有的一艘船“金安号”长租给一家印度的矿业公司,负责印度到日本之间的煤炭货运业务。
在所有人看来,包玉刚这么做简直太过冒险了。把手上唯一的一艘船长租给一家没有什么油水的印度公司。这相当于是在走“低端路线”的同时,把自己所有的宝都给压上了。万一这家印度公司有个好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包玉刚的航运公司就彻底完蛋了。
但是,正是在这种大家都不看好他的情况下 包玉刚凭借着“金安号”异军突起,成为了香港航运界的新星。在后来接受香港新闻记者采访的时候,包玉刚对于这一段经历也直言不讳:“当时我确实有没有十足的把握。万一赌输了我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现在想起来,金安号真是我的富贵船。”
后来,六七十年代由于石油航运发展迅速。包玉刚也带着他的公司杀进了欧美市场。一开始没有人把这个中国商人放在眼里。但是包玉刚依旧用当初的“低价长租”的方法斩获了大量货运订单。甚至他的公司业绩一度在英美等国做到了当地的前几名。这相当于是在英国人的地盘是用英国人的规则赚了英国人一大笔钱。以至于当时的英国交通大臣十分恼火。但是,毕竟人家包玉刚也是用英国人的规则老老实实地挣钱。故而,英国人也对他无可奈何。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包玉刚觉得自己是时候“上岸”发展了。于是,他把大量的资金都投入到了房地产行业。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位于香港九龙地区的“九龙仓”。
当时,九龙仓隶属于英国的怡和洋行。这家洋行从清朝末年就进入中国做生意了。因此,他在中国尤其是香港地区可谓是树大根深。而包玉刚作为一个新来的房地产商人居然敢挑战英国企业的权威。当时英国人甚至放出话来:“就算再用上一百年的时间,华人也不可能收购得了九龙仓。”
包玉刚先是通过自己在香港金融界的朋友暗中买到了一大批九龙仓的股票。到了1980年,包玉刚不知不觉地已经控制了九龙仓百分之三十的股份。而此时怡和洋行的手上才握着不到百分之二十的股份。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九龙仓”易主只是时间问题了。
英国人觉得: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既然我搞不定你包玉刚,难道我还不能搞定其他的股东吗?于是,在短短的几天时间之内,怡和洋行开出了100元的高价来收购九龙仓的股票。这样一来,用不了多久,怡和洋行又可以重新夺回九龙仓的控制权了。
可是,他们终究是低估了包玉刚的实力。面对英国人的策略,包玉刚在短短三天的时间里竟然调集了21亿元的资金来收购九龙仓的股票:你买我也买,而且我的价格还可以出得比你高。就这样,包玉刚手上的股份从刚刚开始的百分之三十涨到了最后的百分之四十九。现在,包玉刚已经彻底控制住了九龙仓。原先想把包玉刚从九龙仓挤出去的英国人万万没想到,这回出局的居然会是他们自己。
1991年9月23日,一代华人船王包玉刚在中国香港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每当人们对他做的事情不看好的时候,包玉刚总是能够另辟蹊径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包玉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别人的看法并不是决定性的,想要说服这些和自己有着不同意见的人。你无需去跟他们大声争辩,闹得不可开交。你只需要俯下身子认真工作就行。当你把事情做成的那一天,所有的质疑和嘲讽都将会随着时间一起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