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收复新疆,牵扯到了当时世界上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俄国和英国。
英国一直在策动新疆独立,因为当时印度已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也以印度为基地向我国的西藏和阿富汗(历史上英国曾三次入侵阿富汗)渗透,如果能将新疆独立出来,那么就可能会将阿富汗、西藏连成一片,大大增加英国的殖民势力。
那么面对英国人的策略,俄国人是什么反应呢?
如果让英国占了阿富汗,还把新疆给独立出去,那么英国就会直接威胁到俄国了,对此俄国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对于新疆,俄国人开始的时候并不想在新疆扩张领土,而是遏制亲英的阿古柏势力,但俄国人这样做也不是良心发现,要维护中国的利益,而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
晚清的时候俄国侵占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有40多万平方公里就是从西北划出去的,只是当时俄国的主要战略方向并不是东方,而是要往南获得出海口,为了避免过分刺激英国和中国,所以在当时来说俄国人就没有吞并新疆的企图,只是打算扶持一支亲俄势力在新疆做他们的代言人。
俄国人一开始扶持了妥得璘,只不过妥得璘被阿古柏打败,新疆一时间几乎全成了阿古柏的地盘。后来为了遏制英国势力继续向北渗透,也为了牵制阿古柏的势力,俄国人就强行占了伊犁。
穆罕默德·雅霍甫
俄国人占了伊犁的理由就是,当阿古柏势力攻入新疆的时候,清朝无力维持新疆的局面,就暂替清朝代管了这个地方,等到什么时候清朝收复了新疆,俄国就把伊犁还给清朝。
这就是强词夺理了,好比你家进了强盗,一时间你没法赶走这个强盗,所以我也进来了,顺便在你家也抢了一把。
面对俄国人的强权,清廷一时也没办法,不过幸好这个时候左宗棠站了出来,毅然担负起了收复新疆的重任。从光绪二年(1876年)4月至光绪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878年1月2日)收复和田,左宗棠的西征大军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打败了阿古柏,基本收复了新疆全境。
到了这个时候,俄国人就要把伊犁还给清朝了,可这个时候的俄国人却不想放手了,为什么?因为伊犁这个地方太富庶了,俄国人在这里每年都能赚到几十万两银子,又岂能轻易放手呢?
为此俄国人就搞起了小动作,他们扶持了不少阿古柏的残余势力,让他们逃到俄国境内,并将他们养了起来。养这些人是要花钱的,但俄国人也不是天使,花了钱自然是要他们做事的,做什么事呢?把新疆搞乱,只要新疆乱了,就证明清廷无力控制新疆的局面,这样一来俄国人就能堂而皇之地占着伊犁了。
白彦虎
阿古柏被西征大军打败后,逃到俄国境内的残余势力大约有一万多人,他们以白彦虎为首,长期就蹲在中俄边境,只要清军离开边境,他们就入境抢劫,等到清军来了,他们就马上脚底抹油,跑到俄国境内去了,而当时的清军也不能攻到俄国境内,毕竟一旦跟俄国开战,双方的疆域就有一万多公里,清廷也肯定会吃不消,所以这种战术是非常恶心的。
而新疆又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有16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德国,驻守新疆的清军却只有3万多人!这3万多清军的大致分布是,北疆有1万多人,战斗力较弱,不过好在这部分部队靠近伊犁,俄国人为了避嫌也就没有在这里发动进攻;中部,从库车到阿克苏一带有4500人,其中骑兵只有500人,这部分人没法调动,光是守着中部几座大城都嫌人手不够;南部的喀什、叶尔羌、和田等地是由“飞将军”刘锦棠率领的西征军主力,总共有1500名骑兵和8500名步兵,这是当时驻疆清军唯一能调动的机动力量,而真正能动的,最多只有4000人。
就这点人防守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方,就基本等于没人防守,而且驻疆的清军当中绝大多数都是步兵,骑兵只有2000多人,客观地说,换了任何人拿这种袭扰战术都没办法。
但好在当时驻疆清军的主帅是刘锦棠,一路西征过来他也一直都是前线总指挥,别人办不到的事,他就办到了。
光绪四年(1878年)9月,白彦虎就带着500多骑兵从伊犁出发,跑到新疆中部抢劫了一把,等到清军出击的时候,白彦虎也早就跑得没影了。同时,阿古柏的残余也以几十、百把人的规模频繁入境抢劫,稍有风吹草动就逃回了俄国。
刚开始的时候刘锦棠也拿他们没办法,但后来刘锦棠认为,每次都是自己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追着对方去打,如果换个思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来判断对方进攻和撤退的路线,就是另一回事了。后来白彦虎再次入境抢劫的时候,刘锦棠多次提前预判了对方的进攻和逃跑路线,每次也基本都判断对了,于是当白彦虎的抢劫队来到新疆的时候,每次都会遭到刘锦棠的堵截,逃窜的时候也经常会遭到刘锦棠部队的截击,几个回合下来,就被刘锦棠消灭了将近万把人,从此这些人再也不敢入境抢劫,也就不成气候了。
清军收复新疆示意图
既然当时俄国人的武力那么强,那为什么俄国人不强占了伊犁呢?反正清廷也不敢跟俄国开战,而且眼看自己在新疆扶持的势力被打败了,英国人又为什么不出来干涉呢?只要开着军舰跑到渤海口,清廷就只能认怂呀。
其实这就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了,那就是俄国和英国的战略重点问题,其实当时他们的战略重点并不在中国,而是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俄国人的战略重点是要获得南方的出海口,而这个出海口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光绪三年(1877年)12月10日,在围困了三个多月后,普列文的土耳其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最终向俄军投降,此战也成为了第十次俄土战争的转折点。之后俄军就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了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
如果俄国人继续打下去,那么毫无疑问,俄国人将会获得南部的出海口,这也是俄国人数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结果,历经了十次俄土战争,前后打了两百年,俄国人终于要修成正果了。
但英国人不满了,一旦让俄国人获得了南部出海口,那就意味着俄国只要再往前伸一下,就会开到苏伊士运河了,只是这点就足以令英国抓狂。
普列文要塞陷落后,土耳其在战争中的失败已不可避免,英国人就干脆集中了全部的主力舰队,于光绪三年(1877年)12月开到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不惜跟俄国人再来场克里米亚战争。
当时的俄国和英国都把主力部队放在了奥斯曼帝国身上,与伊斯坦布尔的陷落相比,新疆就不值一提了。
所以当清廷找俄国要回伊犁的时候,俄国人表面上态度强硬,内心却是虚的,他们不想在这个时候在东方跟清廷再开战端。而这也是当时中国所遇到的运气,一方面前线作战的刘锦棠十分争气,把新疆的局面控制了下来。另一方面,清廷中以左宗棠为首的主战派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摆出了强硬的姿态,这才从俄国的嘴里硬生生地让它将吞进去的肉又给吐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