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朱元璋带领淮西将领,打败陈友谅、活捉张士诚统一中原,然后出兵北伐,灭掉元朝,把元朝势力驱赶到漠北。明朝威震世界,周边国家纷纷称臣纳贡。然而,此时北方有个特殊的民族,第一次知道中国的存在,这个民族同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以其彪悍的作风闻名于世,在清朝和近代,和中国发生诸多摩擦,他就是俄罗斯民族。明朝时期,一个俄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被称作俄国的马可波罗,此人名叫伊凡·佩特林。
其实,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都是欧亚版图上的大国,历史上有所纷争,现在关系仍旧不错,但不得不说,在13世纪以前,双方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就像他们知道南方是游牧民族一样,我们也以为多年来,北方的匈奴、突厥、蒙古就是北部的边缘,再加上北方是极寒之地,中原人宁愿西到天竺(印度),也没人到北方去“交流”。
但处在两个民族中间的蒙古人,是知道二者的存在的。当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疆域横跨亚欧,曾设立蒙古钦察汗国来管理俄罗斯,而此时管理中原的是蒙元王朝,二者虽然是一个祖宗的,但没有统属关系。所以,在这时,俄罗斯人才在不经意间知道,在“强大”的蒙古人的南方,还有一个更有文化底蕴的民族。
1618年(明朝万历四十六年),俄国沙皇派遣伊凡·佩特林为使者,带了24个人,前往遥远的中国。佩特林是个俄国天才,他通晓俄语和蒙语,他们认为,中国人可能是以蒙语为主,所以此一行人从托木斯克出发,骑马走了20天,到了吉尔吉斯坦区域,然后到达乌布苏湖,再骑行15天,才到达蒙古,再过40多天,才到达明朝的土地上。
佩特林写了一本书,名叫《见闻记》,说他们从呼和浩特到达明朝边境,最后一路到达北京。把沿途的长城描写的非常宏伟,然后对钉满大铁钉的中国城门非常困惑。最为滑稽的是,佩特林说他们在北京住了4天,就打道回府了,原因是“语言不通”,因为明朝人并不是说蒙语,但明朝皇帝非常理解他们,让他们带回了一封亲笔信给沙皇。
很多人对佩特林是否来过明朝,表示怀疑,因为佩特林的《见闻记》里记载的很多信息都不复合实际情况,而且,他带回的“明朝皇帝亲笔信”,原稿早就遗失了。据佩特林所言,他回到沙俄后,这封用汉文写的书信,没人能看懂。于是只能手抄一份,原稿存在书架上,后来丢失了。
多年以后,佩特林已经去世,俄国人通过拉丁文作为媒介,先让人把汉文翻译成拉丁文,再把拉丁文翻译成俄文,才读懂。这是一封中国皇帝的问候信,最为搞笑的是,经过拉丁文和俄文两度翻译,这封信的落款竟然被翻译成:清朝顺治帝。如果佩特林真的来过明朝,那这封信应该是明朝万历皇帝,所以,要么他没来过,要么就是翻译错了。
清朝时期,沙俄开始和清朝有了交往,沙皇派一位叫斯帕法的人来到清朝,带回沙皇的回信,信是写给顺治皇帝的。康熙听完俄国人讲的故事,问了几个问题,使者全部答错,康熙当即表示:俄国人吹牛弄错了朝代!康熙否认俄国人在明朝来过中国,而且,年代不对,万历和顺治,时隔两个朝代,相隔了许多年。难道这批人穿越了?
历史学者们通过万历年间的史料,翻遍《明神宗实录》,也没找到俄国人来中国的记录,因此,很多人推断,佩特林写《见闻及》,或许和《马可波罗游记》一样,作者本人并没有来过中国,只是通过一些资料和幻想,吹捧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