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一代廉吏以“豆腐汤”著称,雍正十分敬仰,乾隆赐予文臣最高礼遇

一代廉吏以“豆腐汤”著称,雍正十分敬仰,乾隆赐予文臣最高礼遇

自西周开始,国君或者皇帝在去世之后,根据其一生的功过是非,都会被追封谥号。起初有褒有贬,如“隋炀帝”、“隋文帝”等,但到了后来尤其是明清时期,谥号已经渐渐发展成为尽显赞美之词,早已不论功过是非,较皇帝之谥号,官员的谥号就显得更加客观更加严格。

“文正”之始末

文正,是每个文臣做梦都想要得到的谥号,但正是因为如此的炙手可热,所以“文正”的获得标准特别高,同时历朝皇帝又对“文正”的把关极严,所以这两个字在历朝历代就成为了人们口耳相传的“文臣最高级别谥号”。

纵观历史长河,唐朝魏徵是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大臣(谥号为文贞,后因避北宋仁宗赵祯名讳改为“文正”)。到了清朝,共计有8位文臣受到此哀荣,而且都是汉人。8位之中,有我们所熟知的曾国藩、刘统勋、李鸿藻,相较于这三人,第一位受赠“文正”的汤斌则略显暗淡。

寒窗苦读,立志报国

汤斌,身处明末清初之际,1627年(明熹宗天启七年)出生于河南,其祖上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世代为官,所以在此官宦世家之中的汤斌,自幼家教极严,从而对他一生的影响极为深远。在他16岁那年,闯王李自成率军攻陷家乡,其母赵氏殉节而死,年少的汤斌因被伯父提早带出城外幸免于难,少年时期亲身经历的战火纷飞和民不聊生,使他立志长大后要奋发报国。

1644年(明崇祯十八年,清顺治元年),清朝入主中原,明朝灭亡。此时的汤斌并没有放弃努力求学的志向,最终在1652年(顺治九年),26岁的汤斌通过自己的努力荣登进士之位,从此踏入仕途,被顺治授予庶吉士、检讨等职。

3年后,汤斌被外放到陕西潼关任道员,真正的开始他的地方官生涯。在去往潼关的路上,汤斌为了不引人注目和麻烦地方官以及百姓,他只和家仆骑了三头骡子前往,在此任上汤斌颇有惠政。1664年(康熙四年),因父亲去世,根据礼制汤斌离职回乡守孝。在守孝期间,本身学识渊博的他结识了当时的大儒孙奇逢,遂拜其为师,在朱明理学方面颇有造诣,以致后来康熙皇帝都奉其为“理学宗师”。

1679年(康熙十八年),康熙皇帝为了培养更多资深型人才,在科举考试之外又另设“博学鸿儒科”,通过者可直接入职翰林院。此考试不论参加者有没有入仕,只要有三品以上京官和地方督抚以上疆臣举荐,都可以有参加资格。汤斌因为素有贤名,且博学多闻,经过时任刑部尚书的魏象枢和左副都御史史金鋐的举荐,汤斌得以参加。在154位与试人员中,被录取者达50人,汤斌凭借自身的才学高中一等第一名,得到康熙的格外青睐,直接授予翰林院侍讲一职,成为真正的皇帝近臣。3年后康熙更是让其担任《明史》的总裁官,由此可见汤斌不仅在文学方面造诣不浅,在史学方面亦有不菲成就。

一生清廉,人称“豆腐汤”

虽然成为康熙身边的红人,但这并没有让汤斌恃宠而骄,相反他仍旧以忠心报国为己任。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初,因江宁(江苏)巡抚缺员,作为这一重要职务,康熙首先想到的就是汤斌。他认为只有汤斌可以独当一面,解决江宁困境。这是汤斌的第二次外派,现在的他已经算是十分耀眼了,但是在前往江宁的路上他还是穿着普通,坐着牛车。

当时的江宁地区,河水泛滥成灾,百姓颗粒无收,有苦难言。到任后的汤斌作为封疆大吏却完全没有官架子,百姓吃野菜他也跟着吃,这种做法都被老百姓看在眼里,深深为之感动。后来在百姓的劝导下,汤斌只得在和百姓同样的饭菜中加入豆腐以示改善,没曾想竟成为后来的一日三餐必有之菜。因此百姓们都称之为“豆腐汤”,看似是一种调侃,实则是发自内心的敬爱与尊称。

权臣构陷,郁郁而终

在江宁巡抚期间,汤斌与前任巡抚余国柱不和,余国柱依附于当时的权臣明珠一党。余国柱本意要拉拢汤斌与其同气连枝,结果汤斌生来不畏权贵更不愿与之为伍,不仅他本人,对自己的僚属他也三令五申禁止向明珠送礼投靠。于是就此让明珠一党怀恨在心,找尽办法整治汤斌。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康熙打算为已被立为太子11年的胤礽寻找老师教其功课,在太子之师的选择上自然要慎之又慎,最终在群臣的举荐和康熙的首肯下,汤斌以首席讲官成为胤礽的老师。

众所周知,胤礽在1岁多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受尽康熙宠爱,于是养成了一身嚣张跋扈、行为乖张的坏毛病。此时的胤礽已经旧习久积难治,所以纵使有汤斌这样的当世大才加以辅导,但效果甚微。明珠此时找准时机,以“教导无方”之由参了汤斌一本,康熙本意望子成龙,没想到却大失所望,所以将所有的怒火借此奏折全部发泄到了汤斌的身上。汤斌被罢免原职,连降五级。此消息一经传开,汤斌原先赴任过的江宁、潼关等地百姓纷纷为其打抱不平,甚至最后引起了当地多处击鼓喊冤事件。最终为了平息民怨,康熙只能将汤斌赦免,官复原职。但经此一事,汤斌大病一场,最终于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在工部尚书任上去世,享年61岁。

雍正敬仰,乾隆加封

纵观汤斌一生,为国为民肝脑涂地,不畏权贵洁身自好,是当时文人士子们的入仕模范,只可惜为权臣所害,令人扼腕不已。其一生清廉,去世之时全部家当仅有8两银子,连入殓都是好友帮衬才完成。1732年(雍正十年),素来仰慕汤斌为人的雍正为其正名,不仅恢复其全部荣誉,而且还将其入祀“贤良祠”。1736年(乾隆元年),刚刚继位的乾隆皇帝追封汤斌谥号为“文正”,给予他文臣之最高礼遇,这也使其成为清朝历史上“文正”之先例,直到如今,他的种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参考资料:

《清圣祖实录》

《清世宗实录》

《清高宗实录》

蔡东藩《清史演义》

赵尔巽《清史稿.卷七.本纪七》《清史稿.卷九.本纪九》、《清史稿.卷十.本纪十》《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五.列传五十二》

版权注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晓生”原创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违者必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正,乾隆,谥号,豆腐汤,雍正,汤斌,敬仰,康熙,百姓,江宁,观点评论,谥号,汤斌,康熙,胤礽,江宁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文正,乾隆,谥号,豆腐汤,雍正,汤斌,敬仰,康熙,百姓,江宁,观点评论,谥号,汤斌,康熙,胤礽,江宁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文正,乾隆,谥号,豆腐汤,雍正,汤斌,敬仰,康熙,百姓,江宁,观点评论,谥号,汤斌,康熙,胤礽,江宁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