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为我们带来荣耀的同时也置我们于险地。
古代帝王为了能够使得自己的江山千秋万代般延续下去,他们常常会任命一些顾命大臣来辅佐自己的继承人,尤其的在后主尚且年幼之际,顾命大臣就显得更为重要。不过细数历代顾命大臣,他们大多都没有好结局,被后主夺权杀害者比比皆是,更有甚者祸及家人。但是相较于这些人,清朝顾命大臣鳌拜家人的结局则要好得多。
鳌拜身份并不一般,他非常的骁勇善战,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曾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为清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的顺治帝能够顺利登基并逐步掌握国家大权,鳌拜同样功不可没。因此鳌拜颇得顺治帝的信任,顺治帝临死前还任命他为顾命大臣,与其他三人共同来辅佐康熙帝。
但是鳌拜身为三代老臣,又为清朝立下过赫赫战功其余三人的身份自然无法和他相媲美,所以四个顾命大臣彼此之间的制衡越来越弱的时候,而鳌拜一人独大,他逐渐掌握了国家的军队力量,权力达到了顶峰,在朝廷之上说一不二,甚至连皇帝必须要采纳他的意见才行。
康熙刚刚继位的时候年龄尚小,还并没有意识到鳌拜的所作所为有何不妥,可是等到他亲政之时,鳌拜权势之大已经严重影响到他的决策,此时康熙明白这样放任下去自己只会越来越弱势,剥夺鳌拜的权力势在必行。
于是康熙就开始想方设法获取他的信任,自己在平日里则装出一副痴迷玩乐、无心政事的模样,让他放松警惕,同时还重用他的亲信,而后再用各种手段将这些人全部调离京城,接着宣旨在宫中召见他,等他进入宫中之时便命人将其拿下。
不过在抓住鳌拜之后,康熙并没有将其杀死,而是暂时把他和他的部下全部软禁在宫中。因为鳌拜的身份是三代老臣,更是自己的顾命大臣,他在朝中本身就有很大的影响力,倘若贸然将其杀死将寒了人心,这不利于维护自己的统治;况且鳌拜本身并没有不臣之心,只不过因为权势太大行事风格过于嚣张跋扈罢了,根本没必要杀死他。
虽然鳌拜并没有因此被杀死,但是他随后便被康熙关入大牢之中,没过多久也就郁郁而终了。那么问题来了,在鳌拜死后康熙又是如何对待他的子孙后代的呢?
实际上康熙对于鳌拜的家人可以说是十分的宽容大量。康熙把鳌拜囚禁后,只是将其家产抄没,并没有对其妻子儿女进行无辜的杀戮。鳌拜有一子名为纳穆福,受牵连的他本应被判处死刑,但是康熙宽大处理,在亲自审讯之后下召说:“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但褫职籍没。”纳穆福因此得以死里逃生,只是被关押囚禁,在鳌拜死后又重新被释放出来。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追思鳌拜往日的功劳,赐予鳌拜的孙子达福阿思哈尼哈番,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男爵爵位,后来还升迁至正蓝旗满洲副都统;鳌拜生前还有两个弟弟、一个侄子,他们全都被康熙从轻发落免去了株连刑罚。
鳌拜死后,他的家人羞于使用原姓瓜尔佳氏,后来纷纷改姓,大部分人改姓成金,他们逐渐搬离了原来居住的地方,而是分散到了今天的辽宁、黑龙江、湖南等地,就这样平平淡淡地生活了几百年,据统计到目前为止鳌拜的后人已经达到了600余人,也算得上家族兴旺了。尤其可见,鳌拜的家人在其死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牵连,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忠心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它更多体现的是对君主人格魅力的折服
恩威并施,懂得把握惩处他人的力度,宽厚待人不滥杀无辜,单单拥有这几点康熙就无愧明君的头衔,更不要说他在位期间所做出的巨大功绩,众臣会死心塌地追随他与其人格魅力密不可分。
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要获得什么我们必先付出什么,请谨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