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3年,土伦之战,拿破仑击败英国海军舰队,收复要塞,崭露头角,被授予准将。此时,拿破仑才24岁,开启了辉煌的人生之旅。
1789年,巴黎民众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法国一下子闹腾起来,波旁王朝随即覆没。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荷兰、英国、沙俄也来“凑热闹”,法国处境危急。
波旁王朝的支持者不甘心失败,他们占据土伦,并邀请英国、西班牙、那不勒斯等国出兵,协防土伦,联手抗击法军。
土伦,位于法国南部,是地中海舰队的驻地,战略地位很重要。港口中有30艘军舰,数百门舰炮,都被叛军送给了英国。
英国、西班牙、那不勒斯,都不断增兵土伦,并修筑要塞。其中,英国军队一万五千人,西班牙八千人,那不勒斯三千人,还有一百多艘军舰。
想要收复土伦,就必须击败外国军队,这对法军而言难度很大。担任前线主帅的卡尔托将军,连续向要塞进攻,除了增加伤亡,没啥效果。
拿破仑,来自科西嘉的小伙子,奉命前往海防司令部,正好路过卡尔托军队的驻地。不巧的是,卡尔托军团的炮兵少尉马尔思受伤了,没人主持炮兵工作,这对拿破而言是机会。
军校学习时,拿破仑就重点研究火炮,以及炮兵战术。前线“缺人”,拿破仑便留下来,担任炮兵指挥官,协助卡尔托攻打土伦。
拿破仑很快就发现问题,这里的炮兵形同虚设:火炮数量少、质量低劣,炮兵也没经过专业训练,不会使用火炮,也不会修理,压根就派不上用场。
为了扭转炮兵的“形象”,拿破仑派人去筹集火炮,加强炮兵训练,并开设兵工厂,组建一支强大的火炮部队,用于即将到来的攻坚战。
有了炮兵,卡尔托再次向土伦发起进攻,英国舰队、西班牙舰队则在海上发射炮弹,猛轰法军阵地,协助土伦叛军,法军毫无进展。
卡尔托作战失败,关键是战术失误,拿破仑非常清楚。来到土伦,拿破仑就看到了对手防御上的漏洞:港湾西岸的马尔格雷夫垒,以及克尔海角,没有多少兵力驻守。
拿破仑提出自己的作战方案:攻占马尔格雷夫堡,以及克尔海角,然后以此为炮兵基地,攻击英国海军舰队,迫使其撤离土伦。只要英军撤退,土伦守军外援断绝,不攻自破。
很遗憾,拿破仑人微言轻,卡尔托压根就不理会。一个月后,主持政务的罗伯斯庇尔批准了拿破仑的方案,但英军已经重点布防马尔格雷夫堡,派4千兵马守卫要塞。
马尔格雷夫堡,本可以轻松夺取,却变成了一场攻坚战。不得不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卡尔托刚愎自负,听不进意见,害苦了法军。
为了让拿破仑能放开手脚,罗伯斯庇尔临阵换帅,改派多普将军督师,卡尔托被调往阿尔卑斯军团,协助主力部队作战。
12月底,天气寒冷,大雪纷飞,士兵冻得瑟瑟发抖。110门45倍口径的火炮同时开火,猛攻马尔格雷夫堡,炮击持续两天两夜。英军伤亡惨重,只能放弃前沿阵地,退守后方防线。
夜晚,大雨倾盆,海风呼啸,寒风刺骨,黑暗和恐怖笼罩着整个战场。6千法军兵分两路,乘着夜色、大雨掩护,从两翼同时进攻,猛扑英军阵地。
黑暗中,英军发炮还击,法军奋勇冲杀,很快就攻破了第一道防线。猛烈的炮火下,法军伤亡惨重,且英军防御工事坚固,法军在第二道防线受阻。
漆黑的夜晚,法军看不清前方,又遭遇炮火猛射,很快就乱了阵脚,许多士兵纷纷往回跑。此时,拿破仑率预备队来增援,亲自率兵冲杀,鼓舞士气。
激战中,拿破仑的坐骑被击毙,他换下马匹后,继续冲锋。一颗子弹打来,拿破仑手臂受了重伤,鲜血直流,却挡不住他冲锋的步伐。
很快,双发就进入白刃战,在黑夜中短兵相接。拿破仑抓住战机,派米尔隆率一支小分队,悄悄绕过英军阵地,在夜幕掩护下,进行迂回行动,夺取要塞的后门。
米尔隆不负众望,很快就击败了只有少量英军防守的后门,然后杀入棱堡内。还在白刃战的英军阵脚大乱,以为法军主力已经攻占堡垒,便纷纷溃逃。
法军乘势猛攻,对英军穷追猛打,夺取炮台、要塞。接着,拿破仑将炮台上的火炮掉转方向,炮击海面上的英国军舰,反客为主。
失去了马尔格雷夫堡,英国舰队就处在法军的火炮射程之内,片刻不得安宁。英国海军上将胡德很精明,他连夜撤离土伦,抛弃了队友。
英军舰队撤离,西班牙、那不勒斯也不敢“久留”,也跟着逃走,土伦的防御体系彻底崩溃。乘坐一匹高大的白马,拿破仑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土伦,民众“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土伦之战,拿破仑崭露头角,他的军事才华得到认可,被授予准将。此时,拿破仑才24岁,他开启了辉煌的人生之旅,响彻欧洲。
参考书目:《拿破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