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曾国藩全集》第18讲,欢迎大家关注、点赞、分享。
咸丰十年五月十五日,曾国藩从宿松动身,先乘船至东流,然后陆行至祁门。刚到祁门不久,就开始了一生中最凄惨、最痛苦的噩梦般的经历:太平军接连三次发动大规模围攻,曾国藩大营一度文报不通,粮饷断绝,距敌人最近只有20里,逼得曾国藩两次写下遗书;从此之后,曾国藩再不肯冲好汉亲临战场督战指挥了。
一、曾国藩为什么要驻扎祁门
太平军西征部队南路军的必经之地皖南是个丘陵山地,其中有一块小盆地,祁门县城就位于这块盆地的西端(其东还有黟县、休宁,同属徽州府,现在的黄山市)。
皖南地连赣、浙、苏三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曾国藩认为:
“我守之,则可通敝处与尊处之气,可以固景德镇、湖口之防;贼得之,则隔我三面之气,阻我进兵之路,利害甚钜。”
曾国藩不顾所有人的劝阻,决心进驻祁门,与太平军争夺皖南。
二、太平军第一次围攻
咸丰十年十月十九日,李秀成带大队破羊栈岭进克黟县,距曾国藩祁门大营“仅80里,朝发夕至,毫无遮阻”。当时曾国藩身边只有三千防兵,自料难活,连遗嘱都写好了。祁门大营的幕僚惊慌失措,乱成一片。李秀成在休宁柏庄岭与鲍超(知道为什么曾国藩不愿意放鲍超北上去救咸丰皇帝了吧,参看昨天的上司出难题怎么办?看老狐狸曾国藩是怎样巧妙应对咸丰皇帝的!)、张运兰大战失利,随机匆匆撤兵南下,曾国藩才逃过一劫。
之后鲍超去拜见曾国藩,下马欲行李,曾国藩忙走向前抱拳说:“不想仍能与老弟见面!”,说完眼泪都留下了。可见这次是多么的危险。
三、太平军第二次围攻
十一月初,太平军兵分三路再次向祁门发动进攻。东路破德清婺源直驱祁门,西路破建德、鄱阳转攻景德镇,北路入羊栈岭进逼黟县。曾国藩四面楚歌,再次陷入惊恐之中。家书中说:
“自十一月来,奇险万状,风波迭起,文报不通者五日,饷道不通者二十余日。”
曾国藩在皖南用兵,全靠江西供应粮饷,景德镇一带成为祁门大营唯一的对外通道,一旦被太平军攻占,就会文报不通,粮饷断绝,立刻陷入困境。曾国藩急调鲍超赴景德镇救援,才得以打通粮道,渡过危机。
四、太平军第三次围攻
刚刚解围,此后不久又发生了更为严重的情况。
先是李世贤从江西婺源向湘军左宗棠部展开进攻,咸丰十一年二月十三日在婺源甲地击败王开琳等营,破使湘军退回景德镇。与此同时,刘官芳等人分路攻入榉根岭,二十五日对扼守历口的湘军营盘发起进攻,历口是出入祁门的交通孔道,距曾国藩大营仅二十里。曾国藩闻讯惊慌,急派朱品隆带兵往援,太平军闻援军将至,急急退出岭外。
这才是开始,二月三十日李世贤等攻克景德镇,并跟踪追击,向东平发起进攻,兵锋再度直指祁门。曾国藩再一次文报不通,饷道中断,内外隔绝,陷入绝境。三月三日移驻休宁,率部攻打徽州,多次进攻无果,惨败,只好退回祁门。此时的曾国藩悲观到极点,他再次写好遗嘱,安排后事,准备应付最坏的情况发生。
日记中写道:
“是以忧灼特甚,夜竟不能成寐,口苦舌燥,心如火炙,殆不知生之可乐、死之可悲矣。”
家书中写道:
“与咸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贼偷湖口水营情形相仿。”(那一次,曾国藩投水自杀未遂,极其狼狈,详细可参看英雄也有落难时:曾国藩4次陷入绝境,2次跳水自杀,3次写好遗书)
恰在此时,李世贤在乐平附近与左宗棠交战失利,遂弃景德镇东走浙江,湘军粮道复通,曾国藩再一次逃了活命。
五、及时悔悟,再不敢充硬汉亲临战场督战
这几个月心惊胆战的日子,给了曾国藩极其深刻的教训,遗嘱中是这样教育儿子的:
“行军北非余所长。兵贵奇而余太平,兵贵诈而余太直,岂能办此滔天之贼?即前次屡有克捷,已为侥幸,出于非望矣。尔等长大之后,切不可涉历兵间,此事难于见功,易于造孽,尤易于贻万世之口。余久处行间,日日如坐针毡。”
曾国藩意识到自己不是带兵冲锋的材料,此后再不敢逞英雄、冲好汉,亲临战场督战指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