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大清入关后的第七位皇帝咸丰在热河行宫驾崩,享年31岁,他仅仅执政了11年,可他的11年却比其他皇帝的一生还要坎坷,因为他所面临的困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忧外患”:
面对船坚炮利、动辄以武力威胁的西方列强,咸丰不得不一再退让;
登基的第二年就发生了“金田起义”,并演变成历史上声势最为浩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
还没等平息太平军,又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烧,成为大清开国以来的最大耻辱;
……
这个斗智斗勇之后得到皇位对咸丰帝来说简直就是个烫手山芋,更让咸丰困惑的是,满朝文武竟然找不出一个担当大任的人,林则徐死了,帝师杜受田也死了,唯一一个有才华的人——恭亲王奕还因为诸多私怨遭到咸丰皇帝的排挤和打压,所幸,后来出现了一个肃顺,这才逐渐扭转了颓势,肃顺也因此成为咸丰皇帝最信任的权臣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英法联军逼向北京,咸丰皇帝携肃顺等人外逃,将北京的一切事宜交由奕打点。逃至避暑山庄之后,咸丰皇帝愈加消极,整日沉迷酒色、不问政事,这给了贵妃那拉氏染指朝政的机会,也引起肃顺等人的强烈不满
不久之后咸丰皇帝撒手人寰,可咸丰帝临终时却保持着极为清醒的头脑,对于身后之事都做了详尽的安排。他的重点有三个:
一:载淳继位。这个无可争议,咸丰只有这么一个儿子;
二:任命了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少主处理国事;
三:为皇后慈安和小皇帝载淳留下两方大印,顾命大臣们的决议须同时加盖两方大印方可实施;
在咸丰皇帝看来,这是个万无一失的安排。因为载淳年幼,按照历史规律,幼子登基,要么会出现吕后式的后宫掌权,要么会出现鳌拜式的权臣人物,这都是咸丰皇帝不愿看到的。他之所以破天荒地任命了八位顾命大臣,就是为了分散权力,不让权力集中于某一个人手里;而他留下“御赏”和“同道堂”两方大印也是为了制造后宫与大臣间的互相制衡。
帝王术中最大的精髓——平衡,被咸丰皇帝玩的炉火纯青,单凭这一点,谁还能说咸丰皇帝很昏庸吗?临终前,该考虑的,他都考虑了,再三交代之后他才离开了人世
可谁也想不到,他去世后不久,他的贵妃就和小叔子奕联合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不但打破了咸丰的安排,还彻底改变了满清的历史,这场政变就是”辛酉政变“(也称作”祺祥政变“)。很多人都认为这场政变是慈禧和奕突然间发动的,其实,埋下这个隐患的却正是咸丰自己
先看看临终遗言中涉及到的各方人物:
慈禧
她是载淳的母亲,也就是以后的皇太后。对于慈禧的野心,咸丰皇帝不是没有察觉,因此,当肃顺提出仿效汉武帝将其铲除之时,咸丰并没有反对。那为什么咸丰帝没有实施呢?一方面,慈安皇后性格柔弱,根本不是肃顺等人的对手,咸丰需要后宫有个强势的人来维持平衡;另一方面,载淳年幼,咸丰不忍让其父母双亡。就这样,慈禧从危机中解脱出来
那咸丰就不害怕慈禧一手遮天吗?也并非如此。根据恽毓鼎《崇陵传信录》中的记载,咸丰特意留给慈安皇后一道密旨,声明只要慈禧无法无天,就可出示这道诏书直接将其赐死。虽然《崇陵传信录》算不得正史,但是,从后来慈禧对慈安的尊重来看,这也并非没有可能。再说了,即便没有慈安,不还有肃顺他们在吗?他们与慈禧格格不入,哪会任由慈禧乱来?
肃顺
咸丰皇帝十分信任肃顺是没错,但作为一个皇帝,他对谁都有着几丝戒备,也包括肃顺。他如果真的信任肃顺,又何必留下两道大印来制衡肃顺呢?如果他相信肃顺,他为什么没有听取肃顺的建议处死慈禧呢?这都说明他也明白肃顺的嚣张跋扈和强硬手段,在对肃顺委以重任的同时,他也给肃顺带上了一套枷锁进行限制
慈安
慈安是咸丰皇帝的正宫皇后,可慈安的性格比较柔和,她对政治和权力根本就没有兴趣。咸丰帝虽然留给他一方“御赏”大印,但她在强势的肃顺等人面前根本就无力反驳,也正因如此,咸丰才留下了慈禧,并给了载淳另一方大印。咸丰心里比谁都明白,载淳年幼,那方大印肯定会由慈禧代为执掌,这等于变相增加了后宫的政治砝码
被忽略的奕
相互制衡,让幼子得利,看似完美的计划中却有着致命缺陷,这个失误就是没有处理好远在京城的另外一股势力——恭亲王奕。可能在咸丰眼里奕不足为惧,因为肃顺就能把他收拾得老老实实。在咸丰外逃热河之前,这种情况可能属实,但外逃之后,奕在京城已经有了质的蜕变
本来留奕在北京就是让他收拾残局,没想到奕经过努力不仅使京城转危为安,还在官员和百姓中树立了很大的声望,奕周围也聚集了一群显赫的贵族和实权人物,更重要的是,奕的能力得到了西方各国的认可。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发生,奕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徒有虚名的王爷了,他已经有能力和肃顺放手一搏了
可是,这么有作为的一位皇室宗亲,竟然没能进入八位顾命大臣的名单中,奕心中的不满和愤慨可想而知。这也是为什么慈禧能与奕一拍即合的原因所在,他们有着共同的政治抱负,还有着共同的敌人——肃顺,若任由肃顺坐大,他们两人的日子肯定都不会好过,利益将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为日后的“辛酉政变”创造了契机
可奕显然低估了慈禧对权力的追逐,在扳倒肃顺之初,奕辅政、两宫垂帘,倒也相安无事,可随着慈禧对政务程序的熟悉,她与奕之间围绕权力就发生了不可避免的争端,最终奕黯然退场
慈禧的政治手段大家有目共睹,她刚柔并济、软硬兼施,从肃顺到奕,再到后来的权臣曾国藩、李鸿章、乃至袁世凯,都被她收拾得服服帖帖,谁也不能否认她的能力,但慈禧之所以能够登上政治舞台,却完全是得益于咸丰皇帝临终时周详的布局。
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咸丰皇帝怎么也想不到,周详、妥善的临终安排会托起慈禧的崛起,以至于造成后满清时代皇室的沉沦,这何尝不是咸丰帝的一大败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