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贵为康熙雍正朝期间位高权重的宠臣之一,其势力在雍正朝时期达到了顶峰,不仅在政界抑或是军界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至高权力使得年羹尧恃宠妄为,嚣张跋扈,行事僭越,把雍正帝的抬爱误认为自我膨胀的最资本,最终导致杀身之祸惨遭清算。
从府邸主仆到亲密君臣,再从亲密君臣到对立之敌,甚至祸及家中妻儿老少,这其中究竟有何隐情呢?
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省),是湖北巡抚年遐龄的次子。
其曾祖父年有升,祖父年仲隆原为明朝官员,在松锦会战中被俘为奴。顺治十二年,年仲隆考中进士,年家因此脱离奴籍,走向仕途。
年羹尧的个人履历也丝毫不逊色,在康熙年间考取了进士(21岁),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
他在康熙朝就得到了重用,官至四川巡抚,后被任命为封疆大吏,难以置信的是那时候的年羹尧还不到30岁,可见其雄厚实力。
众所周知康熙朝后期“八子夺嫡”事件闹得朝野震惊,朝中大臣党派林立,其中以三阿哥和八阿哥的支持者尤为众多,四阿哥胤禛看起来毫无胜算。
但是他有个强力助手,年羹尧自康熙朝后期进入雍亲王府邸,与胤禛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蒙古准噶尔首领“策妄阿拉布坦”祸乱西藏,清军大将额伦特率军进剿,在哈拉乌苏河全军覆灭。
康熙得知此事心急如焚,本想亲政挂帅,奈何年事已高,只能委派自己最心爱的儿子与胤禛一母同胞的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
十四阿哥胤禵与四阿哥胤禛是血缘最亲近的兄弟,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很淡薄。
胤禵是站队八阿哥党派的,后期作为皇位的有力角逐者与胤禛产生巨大矛盾,甚至有一说胤禛篡改康熙的圣旨,谋夺了原本属于胤禵的皇位。
手握重兵的胤禵此时成为了胤禛心中的一根刺,要如何牵制弟弟的势力呢?
年羹尧果然是胤禛的贵人,康熙因年羹尧办事明敏被擢升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
胤禵初来乍到,对于西北及西南地区的地形和局势并不了解,行政及军事经验远不及久仕与此的年羹尧。
两万大军身处甘凉之地,不仅兵力分散,从河东至甘凉的粮道还受到了巨大的阻碍,导致行军缓慢,而胤禵对此毫无办法,康熙只能召回胤禵亲自面授解决方略。
对比胤禵的毫无办法,缺少主见的处事风格,年羹尧显得技高一筹。
他审时度势,提出“以番制番”的策略,派遣大将岳钟琪利用杂谷地区众多土司,土目与郭罗克之间的矛盾打败郭罗克。
并且利用运粮之职,多次阻挠牵制十四阿哥,使得战争指挥权掌握在四阿哥党派手中,由此胤禵受制于年羹尧也就不难理解了。
年羹尧坐镇西北,同时也是作为胤禛监视弟弟的眼线,极大的削弱了十四阿哥夺嫡的势力。
康熙逝世后,胤禛在舅舅隆科多和年羹尧的扶持下问鼎帝位,顺利取得执政权。
但是民间对胤禛的上位谣言四起,很多人甚至觉得胤禛是夺权篡位,抢了原本属于十四阿哥胤禵的皇位。
不仅民间对此议论纷纷,朝中大臣特别是以八阿哥为首的党派反应最为激烈。
八阿哥的势力遍及朝野,其大散钱财笼络人心的做派网罗了“一大班乌合之众”,上位不久的雍正根基尚浅,执政施令处处受到八阿哥等党派的钳制,心中很是恼火。
此时的雍正急需“大事件”来树立自己的权威。
公元1723年,青海爆发罗卜藏丹津叛乱,此时雍正帝并不想打战,但是年羹尧很清楚清军早晚会与罗卜藏丹津有一战。
君臣之间多次探讨,最终雍正接受了年羹尧的提议,更加令雍正惊喜的是年羹尧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取得了捷报。
青海一战为雍正稳坐江山起了关键性作用,雍正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授予了年羹尧无上的荣光,册封年羹尧一等公爵位,此外在赏给以一子爵,由其长子年熙承袭,其父年遐龄被封为一等公,外加太傅衔。
年羹尧作为护主有功的元老,雍正对他给予了特殊的荣宠,并且委派他坐镇西北,又可以参与云南政务,成为雍正在外省的主要心腹大臣。
此时的年羹尧志得意满,权势地位都到达了顶峰,进而做出了许多超越本分的事情。
1723年,雍正秘密立皇四子弘历为储君,他觉得以年羹尧今日如此嚣张跋扈的作风,日后必对新君不利。
胤禛亲身感受过皇位斗争的残酷,也深知众兄弟对其继任颇有微词。
当年的大功臣此时成了雍正的心头大患,他必须给儿子留下一个“皇权至上”无瑕疵的政治遗产。
而此时的年羹尧不知道危险已经来临,仗着皇帝的恩宠,对权力的欲望无限膨胀:
不端僭越的行为比比皆是,这极大地刺激了雍正皇帝。
雍正帝极其善于伪装,他知道要扳倒年羹尧,但是又不可以引起朝野的非议,让人觉得自己刻薄寡恩,所以雍正在对付年羹尧这个功高盖主的强将下了不少功夫。
首先年羹尧在京的时候,雍正帝故意谕责夸大年羹尧权势的种种“浮言”,通过这种制造舆论的方式,让举国上下都知道年羹尧僭越的事情。
其次通过对地方官员的密折朱批,对其表达疑心年羹尧的意思,已达到分裂关系的目的。
直到年羹尧察觉到自己的种种行为已经为皇帝所不能容忍,他战战兢兢地对雍正帝乞求:
但是为时已晚,酿成大错的他已经不能回头了,雍正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随即对年羹尧处以严厉的惩处。
雍正三年,以大逆,欺罔,僭越,狂悖,专擅,忌劾,残忍等九十二项罪名,对年羹尧夺冠削爵,并且命令其自裁。
接到命令的年羹尧迟迟不愿动手,甚至还幻想雍正帝会降旨赦免,后来在监刑官的催促下,才绝望的自缢了。
生前有多风光,死后就有多落魄,随着年羹尧被查处惩罚,年氏家族成员也免不了受到牵连。
年羹尧的父亲当时已经退休闲赋在家,雍正免去了他的头衔,并且不在享受朝廷的俸禄,囚禁在家。
哥哥年希尧只是被暂时性地免去官职,一年后又恢复原职位,也少不了贵为妃子的妹妹年妃在雍正面前求情。
年家的长辈没有受到严厉的处罚,但是小辈的命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年羹尧的长子年熙被过继给朝中大臣隆科多,一年后因病离世。
次子年富因为行事作风与年羹尧差不多,受到了雍正最为严酷的惩治,在其父死后,年富也被雍正钦点处死了。
年羹尧其他儿子年满15岁的都被发配到了边疆,其他未满15岁的留在年遐龄和年希尧身边长大,一年后被发配的子女也相继被允许返回京城陪同祖父与伯父生活。
年羹尧共有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来自显赫的纳兰容若家族,他们之间的结合可以说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曾经是京城的一大佳话。
可惜纳兰氏命薄,婚后也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不到一年就染上重疾,遍寻名医最终还是不治身亡,也就称不上受到什么处置。
年羹尧的第二任妻子是皇族子女,来自爱新觉罗氏,父亲是辅国公苏燕。
得益于皇族身份,雍正并没有多加为难她,勒令她回到娘家。
虽然保留了性命,但是在封建社会中被遣返回娘家,无异于自丢身份,是莫大的凌辱。
此外年羹尧还有一女儿,在年家未被处置前,已经与山东孔府圣人后代有婚约许配。
得知年家的遭遇后,遭到孔家人的退婚,终其一生都没有出嫁,孤独地走完了可怜的一生。
从雍正帝对年羹尧的惩治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冷酷无情嗜杀的君主。
按照大清朝律例,年羹尧犯下90多条罪行,足以全家处斩,但是年家只有年羹尧和年富被处以极刑,他的妻儿并没有被赶尽杀绝。
这其中有年妃的影响,也展现了雍正存在仁慈的一面。
其次雍正对年家的惩处方式,也提现了他超高的帝王之术。
念及年羹尧往日的功劳以及看在年妃的面子上,雍正对其家人网开一面,也算得上有情有义。
朝中大臣对此看在眼里,感念皇恩浩荡,更加卖命地跟随君主助他管治天下。
年羹尧的致命弱点在于不知分寸,仗着皇帝的宠信不知天高地厚,伴随着私欲的无限膨胀,彻底迷失在欲望中,沉迷于权力的漩涡,不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直至威胁到皇权,为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雍正帝与年羹尧从亲密战友到对立君臣,既有年羹尧不明时局,积重难返的主要原因,也有雍正帝“飞鸟尽,良弓藏”借力打力过河拆桥的敌意。
年羹尧事件体现了君臣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更加显示了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君主权力。
纵观天下,历史上的君臣关系,功臣往往难以有好的收场,有因为皇帝残忍容不下的,有以为功臣居高自傲胡作非为的,很明显年羹尧属于后者。
圣人孔子曾经就人际交往之道提倡“君子之交谈如水的原则”,反对跟别人走得太近,过于密切。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君臣,朋友才能够彼此欣赏,相安无事。
为人做事,无论古今,宠辱不惊,淡然看待花开花落,该退则退,不强求不奢求少幻想,才能笑看云卷云舒,得到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