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秘庄园,藏宝无数
读外国名著的时候,我们经常见到主人公因为突然继承了远房亲戚——姑妈或者姨妈的巨额遗产而一夜暴富的情节。在现实中,就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1954年,赵泰来出生于东莞白沙村。他家境显赫,叔公是香港有名的富豪,外曾祖父是著名的外交家伍廷芳。
1969年,家中因遭变故,父母双双离世,年仅15岁的赵泰来只得去香港投奔姨妈。赵泰来喜爱绘画,姨妈请了香港著名画家赵少昂做他的老师,教他绘画。赵泰来从赵少昂那里学习到了不少鉴定字画和文物的知识。
后来,姨妈的身体越来越差。1977年,姨妈把赵泰来叫到跟前,悄悄地告诉他:自己在英国有一大笔遗产,有4处庄园,在一个庄园中还藏着数量惊人的宝藏。
姨妈还交给赵泰来一张手绘的藏宝图,希望赵泰来能保护好那些宝藏。姨妈告诉他,那些宝藏大部分都是被西方列强劫掠去的圆明园的文物,是外曾祖父伍廷芳当年出访英国期间收购的。由于数量众多,伍廷芳专门买了一处庄园来存放这些文物。
赵泰来的姨妈长得很标志,年轻时不乏追求者,她却终身没有嫁人。后来,赵泰来才知道她是为了保护好那批宝藏,而牺牲掉了个人的幸福。
1981年,赵泰来的姨妈去世了。为了完成姨妈的遗愿,赵泰来于1982年来到英国,继承了姨妈在英国的遗产。
按照当年姨妈交给自己的藏宝图,赵泰来在一处庄园的地窖中发现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其中各种玉器、瓷器、陶器、字画及青铜器,数不胜数。文物所属的朝代上至商周,下至唐宋元明清,应有尽有。
二、历尽艰辛,运宝回国
那些文物在地窖中藏了近百年,密密麻麻地堆放在稻草堆中。为了更加方便地保护和管理好这些文物,赵泰来对它们一一进行清理、编码和拍照。
赵泰来知道,这些大部分都是被西方列强抢掠来的中国文物,他感觉应该想办法让这些文物回归自己的祖国。
他一边整理文物,一边开始谋划往国内运输的事情。为了找到合适的包装材料,他时常往返出没于各个家具城、货柜码头。由于当时英国物价较高,要想买到合适的包装材料,成本会相当高昂。为了省钱,赵泰来经常到街上捡别人扔掉的纸箱和泡沫等包装材料。时间久了,周围的邻居还以为他是个捡破烂的,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垃圾大王”。
他用了10年的时间,才把庄园地窖中的那些文物全部清理完毕。根据统计,里面的文物足足有6万余件。为了筹集运输的费用,他卖掉了在英国的几处庄园。
最终,他终于分批把所有的文物全部运回了香港。那些文物前后总共装了40个集装箱。根据当时的估价,那些文物至少价值8亿多元。放到今天,不知道又要升值多少倍了。
除了从英国运回的这6万多件文物,姨妈当年去世的时候,在香港的别墅中也留下了大量的文物,足足摆满了两层楼。
三、无私捐赠,荣誉等身
一般人如果拥有这么多财富,肯定就膨胀得不行了,一辈子啥都不用干,躺着都吃不完。但赵泰来想,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些文物本来就是国家的,应该把它们都捐给国家。
从1995年开始,赵泰来先后向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美术馆捐赠文物4万余件。
1998年,他又捐给广州番禺宝墨园各类文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汉代的金缕玉衣和战国时期的“王子午鼎”,以及乾隆手书的《孙子兵法》竹简、圆明园的菊花石等。
2000年开始,赵泰来又先后向中国历史博物馆、江苏盐城博物馆捐赠了7000多件文物,其中被评为国家三级以上的文物达150多件。
2005年,赵泰来喜获“2005年世界杰出华人奖”的荣誉,2008年被评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十大年度杰出人物”。另外,赵泰来还被国内多个城市赋予荣誉市民的称号。
20世纪90年代,赵泰来见番禺的居民生活困苦,没有什么合适的生计,他便和当地的领导商议建设一个旅游景点,这样老百姓在当地就可以找到工作,不用再四处奔波谋生了。就这样,1995年,赵泰来和村民们一起建起了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宝墨园。在宝墨园中,有专门的区域陈列着赵泰来捐赠的大量文物。
四、故事离奇,疑点众多
很多人为赵泰来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对他倍加赞誉。但也有人对他的所作所为持怀疑态度,认为他继承遗产的故事太过离奇,甚至是离谱,其中貌似有不少漏洞。有人说他所捐赠的文物很多都是赝品,特别是宝墨园中的藏品。主要疑点如下:
(1)有人指出:王子午鼎1978年才从河南出土,他捐的那一件又是从哪里来的?
(2)他所捐的一些青铜器和瓷器,很多块儿头都大得都难以想象。有些器物的造型从里到外都透露着一丝怪异。
(3)伍廷芳哪里来的那么大财力,仅凭一己之力收藏数量如此众多的奇珍异宝?就拿青铜器来讲,一般大一点上百斤的,不论其文物的价值,光是材料和手工的成本,也得有几千块、上万块吧。如果按文物算,那不知道要价值几何了。
(4)根据史料,伍廷芳一生中主要在清末及民初的政府部门担任外交方面的职务,没有太多旅居英国的经历。
在清廷中,伍廷芳先后担任过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民国时期他担任过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广东省长等职。
他在32岁至35岁期间,倒是有过在英国留学三年的经历,算是在英国居住和生活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伍廷芳总共活了80岁,就算其在国内政府部门供职期间偶尔有出访或旅居英国的经历,也不会有太长的时间。
加上他留学英国三年的经历,我们就取个极限值,就算他在英国有20年的生活经历吧,那么20*365=7300天。(实际上这个极限值基本是不可能达到的。)
在英国收购60000件文物,除以7300天,平均每天买8.2件。我们姑且就算每天8件吧。
合着在英国买件文物就这么简单呢,到大街上一逛,随便转一圈,一天就能收个十件八件的,而且一出手必是真品。可能老外做生意比较实在吧,不卖假货。但就算如此,卖文物的也不可能像摆地摊卖菜似的,到处都有啊,大街上一溜达就能碰见?买个文物就像买颗萝卜白菜似的,真安逸。
要不就是英国也有像潘家园这样的市场,伍廷芳老先生买文物都是论集装箱买的,一买一个货柜?料那马未都也未必能有这么大的手笔。
究竟真相如何,不好妄下断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