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作为晚晴的中兴名臣,之所以能以待籍侍郎一匹夫举兵湘乡,镇压声势浩大的太平军,挽狂澜于既倒,成为大清柱石,主要得益于他懂得天时,学到了圣人所创的观人之术,鉴人之略。
曾国藩是识人大师,他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全部都集中在两只眼睛上,一个人的骨骼如何,全部集中面部,因此,看一个人能否成就大事,只要看他的面部就足够了。如果面部清明,眼睛澄澈,则会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最起码也是富贵之人,一生不会贫穷。反之,两眼混沌,面部尖嘴猴腮,多半不会有多大成就,通过努力,或可确保不会挨冻受饿,但终身成就不大。
曾国藩识人,主要是看这个人的内在精神状态,而不是他外在的面貌及表象,这些都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但一个人的内在气质那是溢于其内,以及周身的。是不会因为一些如貌丑,衣服破等因素而变化的。因此说,精神及骨骼是一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骨骼清秀者定能成就大业。
项羽初次见到威猛雄武、一统中原的秦始皇时,大声叹曰“彼可取而代之”,而刘邦见到秦始皇时则说“大丈夫该当如此”,两人的话语神情不一样,但从中就能够真实地表明他们的内心活动和个性,刘邦与项羽相比,就要含蓄婉转得多。也由此可以从中看出,项羽非常自信并想取而代之,但刘邦则对秦始皇非常欣赏,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也有同样的大志,能够成就一番伟业。
曾国藩识人几乎全国尽知,他有一次见左宗棠,握手之际,抬头看脸,盯了好一阵子,左宗棠被看得心里发毛,说,曾相国可是在看左某之相,曾国藩才回过神来说,我一生观人,如左大人这般相貌者非常稀有,左大人将来必将建大功业,立下不世之功。原来,曾国藩看左宗棠相貌奇特,骨质奇佳,反映在脸上那是双目炯炯有神,顾盼不斜,精神耸动,容色澄澈。而从进账的一刻观察发现,左宗棠走路洋洋然如平水之流,大步走路,豪迈之势藏于神中。站定后又如孤峰之耸,神态断非他人可比,便断定其前途不可限量。
这时候的左宗棠并没有发迹,太平天国还没有闹腾起来,而曾国藩一下子就能看出其后的大业功成,可见曾国藩确实在相人方面功夫了得。不过据一些史书记载,曾国藩并不喜欢左宗棠,但这不是他识人不准,而是政见不同所致,政见者各有所持,成功也并非一条路可走,因此,也说明曾国藩相左宗棠的故事并非虚假。后来的事实证明,确如曾国藩所料,左宗棠建功立业成为了晚清中兴名臣之一。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也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易学基础,同时多年戎马生涯,识人无数,也让他积累和总结了很丰富的识人经验。在发现程朱理学的漏洞等问题后,对王阳明的心学也持认可态度,对其中一些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运用。
曾国藩的看面和观骨这两个识人之方法,一直以来为他的事业带来了很好的助益,经他推荐的人才基本上都成为了经世一方的大才。当然,要彻底深刻地认识一个人,仅这两个方面还不够,还要加以其他的佐证,比如,从其言行看一个人的修养、学识等。不过最重要的还是“面”和“骨”,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小到交友、共事,大到国家大事,无不需要识人,识人准确则国家幸甚,家庭幸甚,否则将是国家的灾难,家庭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