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当代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清代人口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明前期,中国人口急剧减少,顺治年间达到最低点。从此,经历康乾盛世,清朝人口的增长一反以往中国人口的波浪增长形态,呈斜线上升,人口数量也达到封建时期的顶峰。那么清朝人口得到波浪增长的原因有哪些呢?
第一、明朝遗留给清朝的好局面。根据葛剑雄老师在《中国人口史》中的推算,明末中国人口约为1.5亿-2亿人,尽管明末清初中国遭受了严重的战乱,人口损失十分严重,但人口总量仍然超过一亿人,远远高于历史上的5000-6000万人,也远远高于网络上流传的2000-3000万人。1亿人已经远远超过了前代人口的高峰,明朝留给清朝的底子那么好,也正是清朝人口增长的良好基础。
第二、社会秩序趋于稳定。清前期100年间,由于时局动荡,战乱频发,清朝人口增长十分缓慢,甚至还出现了下降。在乾隆中后期,由于清廷对外用兵基本结束,内部动乱减少,社会秩序趋于稳定。人民安然无恙,没有其他消遣,于是生儿育女便成了最大的乐趣,使人口迅速突破两亿、三亿大关,到咸丰年间,清朝人口突破四亿。
第三、清代税收政策的影响。在封建统治时期,赋税一直是调节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而人头税是其中的关键,由于贫富差距较大,抑制了人们生育的愿望。但康熙却取消了人头税政策,即“养丁不增赋”,并以1721年全国在册人口丁数为基准,征收地丁银,此后养丁的人口补全数之后不计在内。并于雍正年间推行“摊丁入亩”,大大减轻了无地无家之苦,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第四、推广高产作物种植。虽然有大量的人口,但是如果粮食不能满足,势必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引发社会危机,这是导致我国古代封建制度崩溃的重要原因。然而清王朝正好赶上了好时机。从美洲引进的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明末已开始应用,清代得以大力推广种植,大大改善了清朝的粮食结构,提高了粮食产量,缓解了人地矛盾,保障了四亿人口的口粮供应
。
正是这四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清朝人口得到波浪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