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在清宫剧中经常能听到阿哥的称呼,阿哥在清朝时期属于什么级别?

在清宫剧中经常能听到阿哥的称呼,阿哥在清朝时期属于什么级别?

经常看清宫剧的人可能都会在电视剧中听到一个称呼,那就是称呼某位皇子为某某阿哥,最出名的就比如《还珠格格》中的五阿哥永琪。那么阿哥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

阿哥这个称呼其实是满语,在满族语言的概念中,父母是都可以称呼自己的儿子为阿哥,也就是说阿哥这个称呼不只限于称呼皇子,任何普通满族人都可以称自己的儿子为阿哥。

不过随着清朝入关汉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满人都已经被汉化,因此反而普通的满人称呼自己儿子为阿哥越来越少,而由于清朝皇室保留了纯正的满族文化,所以逐渐地阿哥这一称呼成了清朝皇子的专属称呼。

其实清朝的皇子也就是皇阿哥的待遇与明朝相比不太一样,虽然清承明制,清朝的基本制度都是沿袭了明朝的制度,但是清朝在明朝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明朝的皇子基本是生而为王,而清朝的皇子却不是如此,清朝的皇子想获得什么爵位待遇主要需要有三个方面因素。

清朝的爵位制度虽然承袭于明朝,但其中融入了女真政权原有的一些封爵制度,清朝的皇室爵位分为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以及一二三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除了亲王世子和郡王长子附属于亲王和郡王两大爵位之下,清朝共有十二等爵位。其中奉恩辅国公往上的爵位基本都属于近亲宗室的爵位,不入八分镇国公往下基本都属于远亲宗室的爵位。

在清朝通常皇阿哥的封爵都是在贝子以上,在清朝初期和中期皇阿哥想获封什么爵位那就得看他对清朝的贡献了。

尤其是清初时期,也就是特指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福临这三代帝王时期,很多皇子想获得更高封爵都得靠军功晋封,就像努尔哈赤共有十六个儿子,但是在清朝入关之后获封亲王爵位的只有四个儿子,分别是次子代善、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

代善自努尔哈赤起兵时就跟随父亲南征北战,为清朝开国立下赫赫战功,他后来明明有实力成为继承人,却先后拥立了皇太极和福临父子两代帝王,所以代善家族能世袭礼亲王爵位一直到清朝灭亡。

多尔衮的功劳也不次于代善,多尔衮帮助皇太极奠定了清朝入关的基础,在皇太极猝死后,他又拥立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继位,带着年幼的顺治入关统一天下。虽然多尔衮由于专权问题,在死后被顺治清算,废除了他的睿亲王封爵,但是乾隆时期又恢复了睿亲王爵位,并一直传承到清朝灭亡。

阿济格和多铎也都是为清朝入关后统一天下南征北战,赫赫战功。当然,阿济格后来是在顺治时期因谋逆被废除了英亲王封爵。多铎则是受多尔衮连累也受到顺治清算,被废除了豫亲王封爵,不过乾隆时期又恢复了豫亲王爵位,此后也一直传承到清朝灭亡。

可以看出来清初时期皇阿哥们主要依靠军功封王,想获得封爵那就得战场上去搏,但是能征善战的皇阿哥就那么几个,所以在清初时期很多皇室嫡系子孙封爵都不高,只是镇国公、辅国公这类的爵位。

不过到了清朝初中期也就是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时期,由于这时期基本进入太平盛世阶段,清朝的大规模战争也比清初时期少了很多,因此皇阿哥们可以立的军功也少了,所以皇阿哥们的封爵也普遍偏低,想获得亲王这样的顶级封爵那就得看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了。

现代职场与领导处好私人关系,那么升职加薪都没问题,其实这个道理从古至今都没有变过,包括皇家的父子与兄弟之间关系都可以套用在这上面。

就像康熙的三个兄弟二哥福全、五弟常宁、七弟隆禧,康熙在亲政之后把三个兄弟全部封为亲王,但是康熙自幼就与二哥福全关系最为亲密,福全还曾率军征讨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

因此在福全去世后,康熙特意下旨允许福全的儿子保泰不用按照清朝递降袭爵的规矩降级承袭爵位,而是让保泰直接承袭了福全的裕亲王爵位。福全就属于既对清朝有贡献还与皇帝私人关系亲密,所以他的封爵很高,连他的儿子都跟着沾光。

相比之下康熙对待五弟常宁就不一样了,常宁为人懒惰平庸,康熙经常规劝他改掉缺点毛病,但他从来不听康熙的话,因此久而久之康熙对他极为失望。常宁的儿子海善也是一个懒惰平庸之人,所以常宁去世后,康熙对常宁和海善父子都很不满意,于是特意下旨让海善降两级承袭爵位。本来常宁获封的是恭亲王爵位,按照清朝的降级袭爵规矩海善应该承袭恭郡王爵位,康熙下了圣旨之后,海善只继承了贝勒爵位。

所以拿福全和常宁对比就能看出来,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越亲近,就越能获得更高封爵。

还有就是雍正皇帝的十三弟胤祥,由于胤祥在康熙时期因卷入一废太子胤礽事件中,失去了康熙的喜爱,胤祥此后在康熙一朝一直无封,属于是没有爵位的闲散阿哥。

一直到雍正继位之后,雍正与胤祥关系非常亲密,雍正直接把胤祥册封为怡亲王,还让他负责朝政大权,在雍正时期,胤祥权势达到顶峰,堪称大清常务副皇帝。

当然,胤祥也没辜负雍正的器重和喜爱,他很有能力,他为雍正改革新政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后来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基础。

康熙和福全、雍正和胤祥这两对兄弟搭档是清朝历史上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皇室兄弟情深的典范。当然,胤祥比福全对清朝的贡献要大得多,所以胤祥死后获得了雍正赐予其家族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

其实雍正时期靠私人关系晋升爵位的皇阿哥们不少,比如第十七子果亲王胤礼和第二十四子胤祕,他们也都是因为与雍正的私人关系比较亲密,所以才被晋升为亲王。

尤其是胤祕,由于他是康熙最小的儿子,康熙去世时他才6岁,而且在11岁的时候他的生母穆嫔也去世了,所以雍正怜悯幼弟自幼失去父母,他像关爱儿子一样关心和照顾胤祕。在雍正临终前特意下旨册封胤祕为諴亲王,直到把胤祕安排好之后,雍正才去世了,否则胤祕如果在特别吝啬封爵的乾隆时代,很难获得最顶级的亲王爵位。

所以与皇帝私人关系处得好,不管是父亲还是兄弟,皇阿哥们也就都能获得一个比较高的封爵了。

除了对清朝有贡献还得与皇帝私人关系处好之外,另外一项能决定皇阿哥们的封爵因素就是母系家族的势力背景。通常生母家族势力背景越强大,皇阿哥们获得的封爵也就相应会高一些。

就像康熙第十子敦郡王胤誐,他的生母是康熙的温僖贵妃钮祜禄氏,而温僖贵妃是康熙初期四大辅臣之一遏必隆之女。遏必隆的大女儿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孝昭仁皇后,小女儿就是胤誐的生母温僖贵妃。

而遏必隆家族也很不简单,遏必隆的父亲是清朝开国功臣额亦都,母亲则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女穆库什,以亲戚辈分而论,遏必隆是顺治的表兄,也是康熙的表伯父。而胤誐外公的外公和祖父的祖父都是同一个人,那就是努尔哈赤。

康熙对于儿子们的封爵还是比较吝啬,他在册封皇子时初始爵位都是从贝勒或者贝子起步,就像雍正在当皇子时获得的初始爵位就是贝勒,第二次才被康熙册封为雍亲王。而胤祥更是由于生母敏妃章佳氏家族出身低微,再加上又失去康熙喜爱,所以连封爵都没有获得。

胤誐是在康熙最后一次册封诸子爵位时才获得初始封爵,而胤誐直接就就被封为敦郡王,初始爵位就是从郡王开始。相比于与胤誐关系亲密的“九子夺嫡”的八爷党成员中老八胤禩只是贝勒爵位、老九胤禟和老十四胤禵都是贝子爵位,可以说在康熙时期的“八爷党”成员中就属胤誐爵位最高。

而胤誐要能力没见到有多大能力,要论对清朝的贡献也没有,他也不是很受康熙的喜爱,但却能获封郡王级别的爵位,依靠的就是母系家族的势力背景。遏必隆家族的钮祜禄氏家族是清朝的政治豪门,在清朝政坛上影响力很大,因此康熙是不看僧面看佛面也得给胤誐一个比较高的封爵。

胤誐背后强大的母系家族的势力背景不仅让他获得较高的封爵,还能救他一命。雍正继位之后对“八爷党”展开清算,胤禩和胤禟先后被雍正褫夺爵位、削除宗籍并改恶名囚禁折磨致死,而胤禵则由于与雍正是同母兄弟的关系没有被赶尽杀绝,胤誐则完全是依靠母系家族强大的势力背景,使得雍正没有对他下死手。

其实胤誐不光母系家族的势力背景强大,他的两任嫡福晋家族背景势力也很强大,第一任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郡王之女,第二任嫡福晋赫舍里氏是康熙初期首辅大臣索尼的曾孙女,是康熙原配嫡妻孝诚仁皇后的亲侄女。有着强大的母系家族的势力背景还有妻系家族的势力背景,即便雍正想收拾胤誐也得有些顾虑,所以胤誐才能在雍正清算“八爷党”之后得以幸存。

胤誐就是典型的依靠母系家族势力获得高封爵的皇阿哥,相反,如果没有胤誐这么强大的母系家族势力背景,还没有能力和贡献,再与皇帝的私人关系也处得不好,那就不用想有太高的封爵了。

像康熙的第二十三子胤祁就是如此,胤祁的生母是出身汉八旗的静嫔石氏,其家族出身低微,母系家族的势力几乎没有,本身就不会受到重视。而胤祁为人还轻佻浮躁,没有太大的能力也做不出任何贡献,与哥哥雍正的关系也处得不好,经常不听雍正的话。

所以雍正很不喜欢胤祁这个幼弟,在胤祁成年之后,雍正只给他封了个镇国公爵位。要知道清朝最吝啬封爵时,像胤祁这种直系皇子最低初始爵位也都是贝子起步,镇国公一般都是封给血缘较远的皇室宗亲爵位,结果雍正只给胤祁封了这个爵位。

后来要不是乾隆继位之后把胤祁的爵位提升成了贝勒,胤祁就很尴尬了,他就成了康熙诸子中封爵最低的皇子了。

因此有一个强大的母系家族很重要,所谓母凭子贵,同样道理子有的时候也需要凭母贵。所以母系家族的势力背景也是能影响皇阿哥们获得封爵的一个因素。

当然,皇阿哥们这些封爵因素主要是集中在乾隆朝之前,在乾隆之后,清朝的皇帝基本生育子嗣数量都比较少,皇帝们也顾不上对儿子们区分对待,当然是把儿子们都授予较高的封爵,乾隆朝之后皇阿哥们初始封爵大多是从郡王起步,比康熙时期的贝子爵位起步高了很多。

因此皇阿哥们能获得什么待遇得看他获得的是什么封爵级别,清朝的封爵待遇相差还是比较大,清朝的亲王爵位每年收入是一万两银子加一万斛禄米,而贝子爵位的收入待遇则是一千三百两银子和一千三百斛禄米,与亲王爵位的收入待遇相比几乎相差十倍。

而在乾隆朝之前,没有封爵也不在朝廷当差的皇阿哥也好,宗室成员也罢,他们都是没有收入的,皇阿哥相对好一些,毕竟他们是皇帝的儿子,成婚后皇帝会让内务府分给他们一些皇家私产,即便没有收入他们靠皇家私产也能生活。至于什么都没有宗室成员那就惨了,后来乾隆就是看这些闲散宗室太可怜了,才下旨让宗人府每年给闲散宗室发三十多两银子的养赡银。

其实整体而言清朝对于皇阿哥也就是皇子的管理还算是比较严格了,比明朝那些皇子生而为王,再生就是郡王要好得多,至少清朝初期和中期能让皇子们知道得凭借自身努力才能获得更高封爵。

再加上清朝的世袭递降的承袭爵位制度,这些都使得清朝在皇室成员身上的支出要比明朝少得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的皇室成员越来越多,清朝皇室的阿哥们即便不工作不努力,每年的收入也要比普通百姓多很多,久而久之这还是对清朝财政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可以说清朝的皇室阿哥们给清朝的国家财政造成负担,拖垮财政,间接使得清朝走向了灭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什么,称呼,阿哥,时期,清朝,爵位,福全,康熙,儿子,剧中,故事传记,皇阿哥,雍正,爵位,康熙,封爵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称呼,阿哥,时期,清朝,爵位,福全,康熙,儿子,剧中,故事传记,皇阿哥,雍正,爵位,康熙,封爵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称呼,阿哥,时期,清朝,爵位,福全,康熙,儿子,剧中,故事传记,皇阿哥,雍正,爵位,康熙,封爵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