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的后宫,和他的父亲康熙、儿子乾隆相比,相对比较单薄,雍正一生有2任皇后和2个贵妃,妃子只有3人,其他都在嫔以下。但在妃位以上的这7个人中,有一个女子,名气非常大,他就是敦肃皇贵妃,后世成为“华妃”、“年妃”者居多,因为他的哥哥,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尧。年氏的一生堪称荣辱尽显,同时,她也是一个内心世界极为丰富的女子。
年氏的真实形象,并不像《甄嬛传》里演绎的那么黑化,正史中所描述的年氏,是一个温婉谦逊,识大体的女子,而且她为雍正生过4个孩子。康熙晚年,各位皇子都在拉拢自己的势力,胤禛为了和年羹尧紧紧地绑在一起,就把他的妹妹娶进雍王府,成为胤禛的侧福晋。自从入了王府,她为了避嫌,很少和两个哥哥来往,而且她非常勤快,身为(侧)福晋,却像极了王府的下人,福晋那拉氏非常喜欢这个助手,很多重要的事情,都交给她去办,对她极为信任。
雍正能够顺利即位,对她帮助最大的外戚并不是皇后家族,而是身在西北的年羹尧。继位之初,雍正就立即册封年氏为贵妃,雍正之所以这么做,处于两方面考虑,第一,确实是年氏温柔贤淑,很的雍正之心,而后宫事务居多,皇后身体弱,忙不过来,需要一个贵妃来协助,在皇后的推荐下,年氏可担当贵妃之位。第二,当时年羹尧还在青海用兵,雍正幻想和他成为“君臣千古楷模”,所以年氏相比于其他后宫女子,有了家族优势,其实雍正不仅仅分封年氏,对年氏的另一个兄长年希尧,也非常看重。虽然当时年家人如日中天,但年氏在后宫比较谦逊,甚至非常担忧历史上的外戚干政时间会重演,她极力地避免参与朝政,也几次阻止雍正厚待她的族人。
雍正二年冬天,当时青海战事到了最为紧急的时候,年羹尧送来举荐名单,不仅仅大肆举荐和此次战争无关的地方督府,而且还举荐了他仅有14岁的侄子为参将,希望雍正能够批准。当时正好年贵妃在身边伺候,雍正就问年氏意见,年氏连忙下跪说了两点:第一,她是内宫之人,不该参政。第二,如果皇上要她说出真实想法,她认为年羹尧的做法有失妥当,侄子尚幼,如此封赏,难以服众。年家已经隆享皇恩,不能太过跋扈。
雍正对贵妃的说法非常满意,但是为了安定西北军,他还是按照年羹尧所奏,全部同意了他的求情。然后好景不长,西北胜利之后,年羹尧很快因挑战皇权、结党营私、卖官鬻爵等罪名被拉下马,年羹尧在几个月内,形势急转直下,而这期间,年贵妃因为此前的产后虚弱,加上家族中的不幸,她身体大不如前,她每天半夜悸动,无法安睡。雍正几番开导年氏,让她不要受家族影响,为了宽慰她,雍正还册封病重的年氏为皇贵妃。但年氏心思细腻,无法释怀,最终病死。
此时年羹尧还未被赐死,雍正对于皇贵妃的去世,非常伤心,他亲自写下悼词,称年氏为“持躬淑慎”,并且因此暂缓了对年羹尧的处置,下令辍朝五日。小编认为,雍正之所以封他为皇贵妃,而且辍朝五日,有两点原因:其一,年氏品行端正,有资格做皇贵妃,辍朝五日是朝廷礼仪,这么做是她该享有的待遇。其二,虽然年羹尧犯了重罪,但是年氏本人雍正一直比较欣赏,这就是为何在她病种时还封她为贵妃的原因。在那个时代,年氏身为女子,能够位居皇贵妃,已经是殊荣。只可惜她兄长犯错,她心思沉重,未能幸免,成为遗憾。
本文为博史通今原创,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