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对于清朝的作为,可以等同于他的曾祖父努尔哈赤,康熙一生不管是开疆僻壤、平定藩王,还是肃清权臣,加强集权,都做到了极致。唯一不足的只有两点,第一是康熙后期吏治败坏,国库空虚。第二是康熙晚年朝政纷乱,深陷夺嫡之争,大臣们纷纷站队,政令多有掣肘。但康熙最后还是选择了一位刚正不阿的继承人。康熙用了10年的时间,走了6步棋,雍正才能顺利继位。
康熙五十一年到康熙六十一年,这10年间,康熙虽然作为帝王,自己也是小心谨慎,用权谋在治理天下,也在尽力呵护自己选定的继承人——胤禛。五十一年九月,康熙第二次废除太子,同时,另外两个皇子也失去了希望,第一个是老八(胤禩),因为胤禩密审肖国兴的时候,一心想扳倒太子,被康熙评价为“其心可诛”,意味着康熙已经放弃了胤禩。十三爷(胤祥)在太子 “造反”时仍旧为太子说话,然后又布置血洗江夏镇,只能说明胤祥有豪侠之气,是以后新皇帝的一把尖刀,但这样的性格不适合谋大事,于是,胤祥被关押10年。再加上之前失势的老大胤褆。
所以,老大、老二、老八、老十三都已经被康熙排除在外。老三是个文人,编书还行,老九老十只是老八的党羽,不是做皇帝的料。最终康熙把目光聚焦在德妃的两个儿子身上,即老四和老十四。用康熙的话说,老十四也很优秀,但是心胸不够,可以得出结论,康熙早在他五十一年的时候,就已经确定,继承人是老四。选择老四,第一是他确实一心为国办事,第二是他的性格适合治理康熙留下的吏治情况。为了让雍正顺利继位,康熙出了6步大招,万无一失。
第一,打压八爷一派,但为了保护胤禛,康熙并没有一棒子打死,为了迷惑众人,康熙故意对胤禛等人也一起打压。但同时,八爷也是自己的亲儿子,作为父亲,他也不希望这个有才能的儿子流血过多,所以在传位时,还让雍正善待自己的兄弟。
第二,“铁血心肠”幽禁胤祥,这一点康熙做的非常决绝,雍正多次侧面要求,把胤祥释放出来,康熙都极力回避。因为康熙知道,胤祥是留给雍正以后的一把尖刀,关他10年,第一是为了不让这位豪侠给他四哥惹事,第二是为了磨炼他的心性。倘若雍正继位,亲自放胤祥出来,那胤祥必定对雍正感恩戴德,誓死效忠。
第三,调虎离山,康熙五十七年,在老八和老十四的干扰下,西北军大败,康熙把老十四调到西北领兵,第一是为了取胜,第二是为了分化八爷在京城的势力,第三很好的掩护了雍正这个继承人。当然,康熙还有一个心思,就是胤禵必定是雍正的同胞兄弟,他希望能够锻炼胤禵,以后辅佐雍正。但他没想到的是,雍正登基后对胤禵的忌惮,导致了胤禵悲惨的结局。
第四,同意让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这一招是康熙认为,一旦发生他不想看到的结果:老十四挥兵回京,有年羹尧就一定能牵制住老十四。因为年羹尧是四爷府里出来的,他是四爷的人。
第五,痛贬张廷玉和马齐二人,康熙深谙帝王之术,张廷玉和马齐是老臣,如何能让他们死心塌地的辅佐雍正,只有学李世民那一招,自己先贬,然后让雍正再提拔他们。这样老臣就变成了新君的心腹。
第六,控制隆科多,《雍正王朝》中,雍正在即位前,最急切的想法就是释放胤祥,让胤祥去丰台大营控制兵权,雍正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最不放心隆科多。但康熙早有布局,用两到圣旨牢牢钳住隆科多,只要隆科多能控制京城九门,在加上图里琛等人控制的御前侍卫,传位一定能顺利进行。
康熙走的这6步棋,仿佛6步大招,10年时间,苦心经营。可以看出,康熙虽然有雄才大略,也不得不在传位这件大事上小心谨慎,以做到万无一失。至于雍正继位后,如何对待兄弟,这些康熙虽然已有劝教,但已经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小编注:本文为《雍正王朝》剧评,与正史有稍许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