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分裂不仅仅有英国殖民者的“作梗”,也有其自身的因素。
一、宗教、种族的内因诱发分裂。
印度的种姓等级制度存在了几千年,这种思想影响的一直延续到二战期间,这也直接造成了印度内部的对立情绪。二战后期,印度的宗教信仰也出现了两大分歧: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我们知道教派的冲突是最不可调和的冲突,看看今天的中东就可见矛盾的尖锐性。
马克思在1853年就曾说过,在印度这样一个国家里,“不仅存在着穆斯林和印度教徒的对立,而且存在着部落与部落,种姓与种姓的对立。”一个建立在对立和冲突中的国家,面临分裂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二、国大党VS穆斯林联盟。
冲突发生也是需要领导者的,狂热的教徒都是盲目的。那么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是怎样产生的?十九世纪末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开始不满英国人的殖民统治,要求参与政治。为拉拢这支力量,英国殖民主义者1885年支持组织了印度国大党。后来国大党成为反英运动的重要领导力量。为与国大党形成制衡,英国人又以“照顾少数派利益”为借口,于1906年帮助成立了一个穆斯林政党——全印穆斯林联盟。
英国人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二战胜利后,这两个自己扶持起来的政党领导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要求独立。1946年8月16日,这一天被全印度穆斯林联盟宣布为“可以使用手枪”争取建立穆斯林国家的“直接斗争日”。
三、英国人埋在印度的“地雷”。
随着英国政治文化的传入和经济地位瑟上升,两种不同的宗教信奉者开始组织政治党派,先后成立了“印度国民大会党”和“全印度穆斯林联盟”。以印度教为主的国大党主张建立独立统一的印度,融合不同的宗教,并且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而穆盟主张在以印度教为主的南亚次大陆上,必须成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
于是英国人在印度留下了一颗“地雷”~克什米尔地区。但是英国人不可能心甘情愿的成全印度,印度末代总督蒙巴顿提出的《蒙巴顿方案》,将英属印度一分为二:印度和巴基斯坦,但是没有明确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是的印巴两国几十年一直边境冲突不断的原因所在。
宗教冲突的内因是一个国家分裂最不可控的力量,胜过一切的在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