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缺少为了信仰默默付出的人,不管周围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都孜孜不倦地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清朝已经灭亡了一百多年,却依旧有着一批守墓人为皇陵守墓,虽然没什么工资,但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了下来。这批守墓人不求名不求财,但求内心的一个安宁。
至今还留存的守墓人
我国自古以来都有一个行业叫做守墓人,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行业早就凋零了。在大家的认知里,守墓人是一份低微卑贱的工作。其实不是的,古代的守墓人是一项很神圣且待遇很好的工作。清朝是我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他们也有一套非常完整的守墓人制度。虽然现在清朝已经灭亡了一百多年,但这套制度至今还有着一部分人在履行着。
在清朝的守墓人制度里,只有最接近皇室的正黄、镶黄、正蓝这三旗的人才有资格进行守墓。这群守墓人在清朝都是正儿八经的公务员身份,要么就是大臣兼任,要么就是内务府的工作人员。清朝也给了这群人优厚的待遇,他们不需要缴纳付税,也不需要服役,每个月都可以领到颁发的工资,还有一套官房可以居住。可以说守墓人在清朝,是一项有钱有地位的工作。
随着时间的变迁,守墓人也走了很多
守墓人的工作也不是那么简单的,除了最基本的维护皇陵安全之外,守墓人还需要负责修缮、祭祀等工作。特别是祭祀,这是他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每次祭祀前,这群守墓人都会沐浴更衣,准备好充足的供品,然后按照当初的那套规定进行计时。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墓人就这样过了下去。
在清朝鼎盛时期,守墓人是人人尊敬的职位,后来时间发展到了清末,清朝连军队都养不起了,更别提养这些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守墓人。那个时候守墓人,各项福利待遇瞬间跌了一大半,很多人就此就走了。再后来清朝灭亡,民国建立,根据溥仪退位之前与国民政府签订的条约,要优待皇室,并且还制定了一套新的守墓人制度。
从这个时候起,守墓人就分为两批,一批是国民政府派的兵,这一批的人拿的都是国民政府发放的工资,他们的工作任务也仅仅是保护皇陵不被摧毁,其余的一概不管。还有一部分人完全是自愿前去守墓,这一部分人承担了,国民政府没有注意到的事。
虽然没有工资,但也坚持着工作
再后来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又走了一大批的守墓人。再后来中国就进入了军阀混战时期,大量的皇陵被军阀、地方官员给挖了赚钱。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孙殿英,他本来是去剿匪的,可是却挖了很多著名的皇陵。这个时期是守墓人最难熬的一段时间,当时所有人都知道皇陵里有宝物,大家都想去挖,很多守墓人就死在了保护皇陵的路上。
这种挖皇陵的行为是不对的,他们挖仅仅只是为了赚钱而已,压根就不会在意历史文物的问题。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现在对当初那段历史的研究,并且也遗失了很多的文物。当时有着大量珍贵的文物并没有留在国内,而是通过各个渠道辗转去到了国外。现在很多国家的博物馆里,还摆放着当初那些年从中国流出去的国宝。
虽然清朝已经灭亡了一百多年,守墓人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最终还是有着一部分人坚持了下来,至今也保持着当初的那些规矩。守墓人会定期清扫皇陵,节日也会安排供品祭祀。这一批人都是当初的八旗子弟和满清官员的后代,他们是当初的那批既得利益者,虽然现在身份已经变了,但他们心中也依然觉得自己要把这份工作给做下去。
现在这一批守墓人,有些时候当地的文物部门会适当的发放一些补贴,但数量并不多,他们主要的收入还是要依靠自己发展的副业,比如说旅游,比如说开农家乐,或者一些外出务工的一些人也会把钱给寄回家里。对于他们来说,这不光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信仰,有没有钱根本就不重要。
结语
现在是一个新的时代,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曾经的那段时光,虽然那段时光很黑暗,很不堪回首,但也不能因此而否认。我们要牢牢地记住每一段历史,吸取每一段历史的经验教训。
参考资料:《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