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同一部作品,不同人眼中,会有不同的见解。就像对于《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有的人从中品读出了历史沧桑,有的人从中看到了权谋和斗争,还有的人从中看到了人性的复杂。
纵观此剧,因为涉及了太多性格各异的角色人物,因此通过观摩这些角色相互之间的交往,还能品读出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1、那些给予你十分关怀的人,也许是背后给你拆台最狠的人
剧中有这么一个桥段,胤禛和老十三在江南赈灾时,远在京城的儿子弘昼发高烧。陪着胤禛的夫人连夜伺候的不是别人,正是一向和胤禛关系不和睦的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而视胤禛为自己人的太子却不闻不问。只见八阿哥对嫂子还有小弘昼嘘寒问暖,上演了整个《雍正王朝》中最暖人心的一幕。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时胤禛在江南赈灾,遇到最大的障碍,恰是八阿哥私下里授意任伯安等人在江南给他们设置的重重阻挠,不惜让胤禛的筹款赈灾工作付诸东流。
作为回报,胤禛也给老八上演了这么一出。
在焚烧《百官行述》的当晚,胤禛拿着调理胃病的草药去老八府上拜访,表达了拳拳的关切之情,然而在接下来和老八闲聊的时候,胤禛却熟视无睹地坦承了他们安排年羹尧剿灭江夏镇的来龙去脉,气得老八一伙差点跳起来要和他拼命,因为江夏镇是他们八爷党的钱袋子。
2、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这句话是一个经典的不能再经典的道理,在《雍正王朝》剧中体现得尤为深刻。
3、不到最后永远不要急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最后,果不其然,他们的举动正合康熙的心思。也因此,胤禛成为了此篇章中,最大的赢家。试想,如果胤禛不假思索,参与到“议举新太子”的角逐中,过早地暴露出自己对太子之位的“觊觎之心”,那么此后康熙对他又会是怎样的看法?恐怕他继位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同样道理,在太子彻底被废,康熙如果过早地表达出自己希望胤禛当接班人的话,那么只会给胤禛引祸上身,自己对大清王朝未来的一切布局会统统被打乱,甚至在自己有生之年还会引发血雨腥风的权力角逐,那是康熙最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康熙一直到临终一刻,才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知了胤禛,并做了最好的安排。
4、机会永远只会给那些能抓住它的人
5、上天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这个道理在太子和年羹尧身上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
年羹尧原本是胤禛非常信赖的奴才,西北用兵期间,胤禛对其充分授权,在他得胜归来后,更是予以厚重的赏赐,然而接下来野心勃勃的年羹尧却接连上演作死般的操作,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用李卫的话讲“换其他人,早已经被处死好几回了”。
最终,年羹尧凄然死在一个荒郊野外的破城楼中,而他可怜的妹妹年秋月,也因为受其牵连,郁郁而终。
6、无论到任何时候,心中一定要主持正义
胤禛虽然也会和八爷党一伙明争暗斗,但是对于关乎到国家安危、江山社稷的事情,胤禛永远不会找任何借口去推脱,不仅敢于躬身入局,而且处理起来也极为认真,这是康熙对他最为欣赏的地方。张廷玉身为汉臣,原本地位和势力比不上和皇族有联姻的佟国维家族,但是凭借自己做事的认真和公允,受到了康熙和雍正的高度认可,因此最后的结局要比佟氏家族好很多。
我想,这个道理也是《雍正王朝》的主创人员最希望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