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最后24小时做了什么?一天内办五件秘事,分分钟决定大清未来
公元1908年11月14号,清朝光绪皇帝离奇驾崩,一天后也就是11月15号,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也去世了,不久之后的1911年爆发了著名的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慈禧去世与光绪皇帝的死,晚清终结之间似乎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其一,据民间观点普遍认为,光绪皇帝的死正是慈禧太后易受造成的,因为当时慈禧的病情远远比光绪更严重,明明应该死在光绪的前面,可结果却截然相反,究其原因和日记有着密切关系。“正经人谁写日记,写在日记里能叫心里话吗,“下贱”运输大队长常凯申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日记都是给别人看的”这一道理。蒋介石的一生都是在日记里面,救国家于危难存亡之际,挽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光绪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生病的时候还不忘将内心的真实想法写进日记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等慈禧死后,杀掉袁世凯和李莲英,只因袁世凯曾经和光绪密谋夺下慈禧的权利,不料袁世凯却出卖了他,还将此事告发给了慈禧太后,导致光绪政变不成,反而获得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软禁。
而李莲英正是慈禧太后的太监总管,一生都陪伴着慈禧操纵朝政,出卖国家利益,光绪也对他恨之入骨。可最大的问题却是因为光绪皇帝并不是慈禧太后亲生的儿子,只是她的外甥,因同治皇帝没有子嗣而被慈禧选中,当养子做一个可悲的傀儡皇帝,甚至连自己的日记都不能保管,内容也早早的就被慈禧的人知晓。慈禧在即将殡天的最后关头,又怎么能够放过这个等自己先死然后“大病初愈”夺权的傀儡皇帝,于是在弥留之际,派人先一步杀害了光绪,真可谓是“母慈子孝”。
其二,慈禧死后的晚清,政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杀掉光绪之后还不忘考虑大清继承人一事,光绪皇帝好像也继承了同治没有子嗣的命运,按照大清当时的政局和传统来看,此时应该选择光绪的弟弟和硕醇亲王载沣为皇帝亲,,然而慈禧可能出于对傀儡皇帝的钟爱,偏偏选中了载沣两岁多的儿子溥仪,也就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而在电影《末代皇帝》中也详细描绘了溥仪被慈禧选中当皇帝的一幕,尚未懂事的溥仪被高头大马的士兵们从养母身边抓走,站在死气沉沉的宫内,面对奄奄一息的慈禧,溥仪被宣告继承皇帝之位的命运。
其三,选中溥仪当皇帝之后,慈禧也明白自己命不久矣,若只有一个傀儡皇帝,势必难以维护大清王朝从而引起政治势力作乱,与此同时便选择溥仪的父亲,也就是颇具威望的载沣为摄政王。
其四,在光绪死后做完以上两件事后,慈禧仍觉得自己的安排是不够妥当,于是命令涉政王在载沣无论大小事宜都需要先和隆裕太后商量才能做出决定。
其五,也就是最后一件事情,慈禧当然是为自己的“身后名”考虑。慈禧一生犯下的千古罪行本人也心知肚明,但人要脸树要皮,慈禧还是不愿意供认不讳,慈禧留下遗诏,说自己参与朝政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并命令在自己死后,仍然要遵守后宫不得干政的传统,试图转移后世对她的看法。可她一生作恶多端,怎么可能因为这样一封还不算诚恳的“罪已诏”就能洗刷掉所有的错误,况且她刚刚才下令让摄政王载沣行事需要与隆裕太后商议,这一决议与前面后宫不得干政更是自相矛盾。
慈禧最将死之时要做这五件事情原因不外乎是因为当时政治局势。慈禧掌权的晚清政府是中国封建王朝最黑暗的时期,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至暗时刻,是中国近代饱受列强侵略的时间内中国人最难以启齿的受人欺负的历史阶段。晚清的格局,网上广为流传的《时局图》足以说明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打开了中国积贫积弱的大门,开始瓜分蚕食中国的领土和利益,在中国各地都画有属于相应列强势力范围的动物图像。到了1905年,也就是慈禧死去的三年前,震惊中外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接将慈禧和光绪等人赶出了北京城,清王朝实际上已经可以宣告灭亡了。但是《辛丑条约》的签订又让列强赢回了清王朝,因为中国太大,侵略的列强之间并非一个统一的政权,而是各有各的小算盘,因此他们需要“以华制华”的策略来找人替他们夺取在中国的利益。
此时的清政府还能充当缓和列强在华矛盾的工具,这种局势下的清政府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买办性质的政府,中国也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慈禧杀死了光绪皇帝选择溥仪当继承人,正是因为她已经彻底沦为了列强的奴才,清政府要想继续存在,就必须对列强们的蛮横要求百依百顺,最好还能从中斡旋,于是就选了颇具威望的醇亲王载沣当摄政王、其子溥仪当皇帝、让隆裕太后参政以及留下遗照承认部分错误,主要是因为在封建王朝时期,女性的地位低下,男尊女卑的观念深入人心,一旦慈禧死去就可能会面临着被人挖坟鞭势的报复,这让普遍具有封建迷信特色的封建统治者慈禧是心神不宁,所以基于政治上、迷信上和名声上的考虑,慈禧在人生的最后一天选择做了这五件事,也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她到临死之时都不愿意去相信中国会有全面进步和民族复兴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