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第二期
后宫大了,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嫔妃们昔日受尽荣宠,可是不乏去世时场景凄凉。有的嫔妃,因病而死,有的则是被陷害身亡,还有的被虐待致死,比如汉朝的吕雉与戚夫人。清朝,道光皇帝有一位嫔妃,去世却是因为“惊吓”,也非常的太少见,她便是常妃。
常妃乃赫舍里氏,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这个姓氏为清朝历史最悠久,权力最大的几个姓氏之一,家族是满洲正黄旗和镶黄旗。从此出了许多权力滔天的人物,比如康熙年间的索尼,索额图,以及康熙第一任皇后,都为赫舍里氏。
然而,常妃却没有继续先辈们的荣誉,她在宫中时,寂寂无名,从来不是一个“宠妃”。道光年间,她被选为秀女,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六岁的皇帝,从此以后,开启了艰难的宫中岁月。
因为无子无女,也不善于争宠,赫舍里氏直到道光去世,也不过是个常贵人,地位非常的低。甚至,可能她都没有见过皇帝几面,相反,她的地位是在下一任皇帝开始,才逐渐有所提高的。
公元1851年,咸丰登基,加封了一大批还活着的先帝嫔妃,常贵人在其列,从此之后她就成了常嫔。本来可以在宫里安安静静度过晚年的,她偏偏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去圆明园避暑。在清朝,许多宫中人都喜欢住在圆明园,和紫禁城比起来,那里更加安静,夏季与秋季,也更加凉爽,所以晚年的常嫔,几乎是定居在了那里,这也就给后来她的死,埋下了一个伏笔。
咸丰年间,正处于清朝没落时期,帝国主义列强不断侵略,鸦片交易肆虐,国家实力低下。1860年,发生了一件非常大的事: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是的,我想各位已经猜到接下来发生什么了,但是先隐去不说,而是看看咸丰在干什么。
这个时候,皇帝和后宫嫔妃去哪里呢——逃跑。
眼看着英法联军进入北京,烧杀抢掠,咸丰恐怕他们会伤害自己,于是想着先带着家眷逃跑,然后再安排大臣议和。这种皇帝眼中的“以退为进”,实际上他自己都不敢承认的怯懦。
八月份,咸丰帝以“去木兰围场秋猎”为名,带着家眷逃亡承德避暑山庄,同时认命恭亲王奕訢为议和大臣,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现在可以说说还在圆明园避暑的常妃了。
可能是因为年事已高(五十三岁),她没有随着皇帝等人逃跑,也可能事出紧急,咸丰根本就把她忘了,总之,在圆明园居住的常嫔,没有随同去避暑山庄,甚至她连敌人已经进京都不知道,亲眼见证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久居深宫的妇人,哪里见过白皮肤,蓝眼睛,黄头发,红头发的外国人……更加没有见过手起刀落,人头落地,尸横遍野,一时之间,竟然吓死,着实可怜。她死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但是因为敌人还没有撤去,太监也只能把她的尸体先用白布盖起来,无法入葬。
必须提一句,咸丰没有带走常嫔,但是带了还是妃子的慈禧,多年以后,当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已经为太后,如法炮制了当年的耻辱,再次出逃,再次议和。
待八国联军撤去,咸丰也病逝,接下来是同治王朝。
同治皇帝登基之后,按照惯例将其父咸丰留下来没有去世的嫔妃加封一波,令人意外的是,他同时加封了常嫔,将其晋升为“妃”。以金棺入葬,并且,她的劵位被放在了同一期嫔妃的正中央,理由是“她陪伴了道光最久”。
但是实际上,同治这样做还有另外一层意义:补偿。
当初咸丰逃离北京,不幸将她留下,才造成后来的惨死。也正是皇室无能,让敌人闯进首都横行,才让前朝老人死的无比凄凉。
后记:
本文参考资料——
《清史稿》
故宫官网信息等
配图《大清后宫还君明珠》道光皇帝和她的妃子们
笔者文章专栏分类——
[历史说]:历史剧背后的古籍与史实
[妃]:各朝各代后宫嫔妃传奇
[帝]:帝王的千姿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