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作为清朝时期的明君,执政期间亲征朔漠,和善蒙古,平定匈奴战乱;大力发展农业,完善土地制度,兴修水利;治吏亲民,恢复官吏考核制度,允许百姓觐见,下令不允许士兵阻止百姓靠近皇上,康熙的开明治国理念,一直被后人所称赞。
但其实在康熙身上还发生过一件很少有人熟知的趣事,那就是康熙曾在品尝水果时,将水果的名字叫错了,但大臣们也没有更正,这个名字便一直沿用至今。
这个被叫错的水果是什么呢?这其中的故事还要细细道来。
明朝时附属藩国供奉
康熙年间,边疆小国战乱频繁,康熙执政期间,出手平定三藩之乱,镇压鳌拜,经常率兵出征讨伐,多年来积攒了很强的军事实力。也正是基于此,清朝时期的江山稳固,战乱逐渐平息,但周边小国由于离朝中较远,经常受到叛军的袭击,因此为了自保,许多边疆小国逐渐归顺清朝,以求安定。
其中就包括新疆,新疆地区地大物博,又在边境地区,一直被叛军侵扰,于是便归顺清王朝,属于清朝的附属藩国。既然身处附属国,就要遵守附属国的规矩,
当时作为各附属国,都要时常向清王朝
去
供奉一定物品,例如本国特产、地方的奇珍异宝、或是美女等等,以这样的行为来表示自己国家的忠心。
新疆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由于路途遥远,自然条件又较为恶劣,很少有东西能运送到皇宫之中。但是又不能破坏规矩,于是新疆众小国便在一起商榷办法,新疆的珍品较少,其质量更是不能与宫中相比,但是由于气候环境的特殊,新疆有很多特殊的瓜果。于是他们最终决定,将新疆独有的鄯善瓜作为贡品送至宫中。
目标明确后,大家便开始想办法如何将新鲜的水果送至远在千里之外的皇宫
。
施展妙计运水果
瓜果的保质期极短,当时的运输条件又很差,只能通过马车慢慢运输,从新疆出发即便是不停歇
的
走,也需要半年之久,这样的周期要实现瓜果的运输,简直是天方夜谭。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皇宫中纵使有再多的珍馐,新疆的瓜果也未曾出现在皇宫之中,这让鄯善瓜变得更加珍贵。
于是地区的国王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鄯善瓜种植在车上,一路生长直到进宫。
他们准备好巨大的木桶,将鄯善瓜的种子种在其中,在木桶中装好当地的土壤,并让专人一路护送,以确保鄯善瓜在桶中的生长情况。就这样,第一颗横跨中国的鄯善瓜出发了。
哈密王要求车夫不能过快
的
赶路,要用正常速度去行进,并叮嘱车夫,运输的休息时间要和以往货物不同,要保证队伍在白天休息,夜晚时分去赶路,
这样就可以让桶中的鄯善瓜在白天充分的吸收阳光,保证其正常生长的同时,也保证了鄯善瓜的口感。
当时出发的车队有很多,各个车上都拉着一个巨大的木桶,他们准备齐全,是因为鄯善瓜不同于普通水果那样小巧。鄯善瓜生长成的叶片较大,即便是找到当时特制的木桶,一个桶中也只能容纳两株幼苗。
加之运输途中并不平坦,路遇颠簸是难以避免的,这样也会造成一些幼苗死亡,瓜也难以生长。因此便准备了多个木桶,以保证最后能有合适进贡的瓜果安全抵达宫中。
就这样,长达半年运输周期的进贡车队,终于抵达了皇宫。
鄯善瓜改名为哈密瓜
虽然一路上有专人悉心照料,但由于路途遥远,抵达京城后能满足进贡条件的瓜果还是很少,这让鄯善瓜变得更为珍稀。因此,进贡至朝中的鄯善瓜只能被地位极高的皇帝和亲王所享用,而日常在朝中的大臣们,都难以品尝。
因为有这样珍稀属性的加持,康熙皇帝对鄯善瓜更是极为重视。
当鄯善瓜供奉到康熙面前时,康熙皇帝便询问大臣,这是哪里来的什么水果。知情的大臣便将这瓜果的来源向皇帝讲述了出来,听过大臣的讲述,康熙脑中只有感叹此水果的来之不易,而鄯善瓜这样难记的名字,也被康熙一时兴起记错了,只记得是哈密国国王供奉的瓜果,
便随口将鄯善瓜叫成哈密瓜。
朝中的大臣听见皇帝将名字叫错了,但也没有主动提醒,
一是
怕
扰了皇帝的兴致,落得皇上尴尬而怪罪,二是作为一种水果的名字,目的是为了让皇上品尝美味,至于名字对错,无伤大雅。
自此以后,鄯善瓜便在宫中改名为哈密瓜,成了大家习以为常的名字,而皇宫外的百姓,更是只听其名,不见其物,也便记住了这个名字。这样的一个口误沿袭至今,仍被世人所用,哈密瓜这个名字,也直截了当
的
突出了
其
瓜的特点与出处。
总结
这件趣事被记入史册,一直流传至今,哈密瓜的名字也一直被后人沿用至今,着实是一件趣事。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古时候要想维护小国与王朝之间的关系,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但即便如此,各个附属国也要想尽办法去供奉,也由此可见有王朝庇护是极其重要的。拥有一个有力的靠山,能避免许多事端,即便是外敌来犯,也不得不考虑到其附属国身后的王朝,若是盲目进攻,等待叛军的便是灭顶之灾。
而面对进贡这样巨大数额的耗费,都是需要各个附属国自己去承担的,但即便如此也心甘情愿,因为相比于战争来说,这样的耗费可以换来和平安定,但若是发动战争,随而来的便是流血与牺牲,甚至灭国的悲剧。
在当时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各
小国能保全自身,保证城中百姓的生活不受侵犯,便已经是极为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