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瞧不上”的长城真的没有用吗?那为何西方学者却说,长城害惨了欧洲呢?都知道长城作为抵御外敌入侵的边防工程,代表着中国人的勇气、意志和力量,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但康熙皇帝却对2000多年前,“基建狂魔”秦始皇大修长城的举动,嗤之以鼻,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何西方学者会认为长城害惨了欧洲?除了抵御外敌,长城存在的另一个作用,很多人都不知道。
长城
长城害惨了欧洲
都知道长城修建的作用,就是为了抵御劫掠和霍乱,所以在秦始皇时期开始,后来的每个朝代都会对其进行一些修缮。
但到了康熙时,康熙却说:“本朝不设边防,以蒙古部落为之屏藩耳”。在康熙皇帝的眼里,长城就是国力衰弱的表现,大清朝可不用靠长城来解决防御问题,康熙帝为何会如此自信的认为呢?
因为在康熙皇帝时期,传统的边患蒙古高原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新的边患来自于更北边的俄国。
恰如康熙帝所说,蒙古部落已形成“屏藩”,因为距离就是最好的防御,如今边患问题已经远离中原,中间又有这么多的高山地形阻隔,根本就不用担心会受到外敌的侵扰。
清朝时的长城
所以康熙才认为长城“没有用”,这也能理解,但对之前的很多朝代来说,长城的作用和意义都是重大的。
甚至连西方的一位名叫巴菲尔德的教授,在其发表的,《危险的边境:游牧帝国与中国》这篇论文中,也认为长城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因为中国的长城害惨了欧洲!更间接影响了欧亚大陆乃至世界的格局,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都知道,当时中原受到外敌的侵扰,主要是匈奴、鲜卑、契丹,包括蒙古在内的游牧民族,这些民族是以游牧为生的,所以他们居无定所,通常支起帐篷就是一个家,然后随着草原而移动。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游牧民族的生产力并不高,中原丰富的物产,成了他们渴求的东西,于是为了掠夺,这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了肆无忌惮的侵略。
匈奴
长期食肉的游牧民族,人高马大力气也大十分的凶悍,再加上擅长骑马,这让中原的民族十分头疼,因为即便是能打败他们,也追不上他们。
所以游牧民族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来犯,在这种束手无措的情况下,长城应运而生,当堵住了大部分的分界后,游牧民族只能通过有官兵镇守的关隘,这样难度是很多的,但要绕远路的话,其入侵的成本也很高。
后来经过考量之后,这些游牧民族认为既然抢不到中原的钱,那就征服欧洲吧。根据欧洲的相关历史记载,曾经在欧洲平原上,突然出现了一群强悍的敌人,这群人并不清楚是从何来的,他们骑着高大的骏马,闯入欧洲后到处烧杀抢掠。
打的欧洲的土著人民毫无还手之力,随后这群彪悍的少数民族更加肆无忌惮,对欧洲进行了多次的进攻,让当地的人民苦不堪言。
匈奴
后来得知这群少数民族里,有匈奴、突厥和蒙古等民族。在被长城阻挡后,匈奴民族为了生存便开始侵略欧洲,把罗马帝国打得节节败退。突厥和契丹也一样,在欧洲和西亚都有过侵略的痕迹。
正因为如此,巴菲尔德教授才会说,长城害惨了欧洲,可见长城对我国的意义非凡,但大家知道吗?长城有一个作用鲜为人知。
在古代,聪明的中国人是如何打赢贸易战的呢?很多人以为贸易战只会发生在现代,其实在古代也有经济封锁和贸易战存在,而行之有效的策略却很少有人知道,因为这是在难以攀登的高山上,修筑长城的另一个作用,而且是一个容易被人遗忘的功能。
老美对俄罗斯的各种贸易禁令和制裁,就是试图限制俄罗斯的发展,让其无法增强国力,而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聪明的中国人早已发现了应对措施,长城也并非如康熙所认为的那样没有用。
长城能打贸易战
实现经济封锁
如果用最少的伤亡和最低的成本,不用武力就能让对方屈服达到战略的目的,岂不是最好的办法吗?这就是所谓的经济封锁和贸易战。
诚然在崇山峻岭上修建长城,在军事防御上的效果并不大,但在经济封锁上,能起到有效的作用,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古代交通并不发达,古人没有飞机高铁,所以经商只能经过车马和脚力,但如果在高山上修筑起了高墙,就能挡住商人的自由进出。
比如在明朝时,明朝的政府就曾对辽东实行过经济封锁,当时的明朝政府关闭了互市,导致商品不能自由流通,后来在努尔哈赤晚期,辽东的米价暴涨,一旦米价格达到了八两银子,棉布一匹九两,更夸张的时,一匹蟒缎高达200两而且还没有货。
长城
可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经济封锁都能给敌人带来很大的损失,不仅会带来经济萧条,甚至还会引发社会动荡,经济不景气敌人更不可能发动战争了,毕竟打仗也是需要钱的。可以说这是非常有效的防御和打击手段。
如果从经济层面上思考,那就能理解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的,在崇山峻岭中修建长城了。虽然那堵墙挡不住大军进攻,却能有效控制商人和商品的流通,实现贸易垄断。
而且长城还能将所有的贸易网络,收缩到几个关键点上来垄断贸易通道,这样就可以对塞外,进行经济打击和贸易封锁。
修筑长城
再加上长城上的各个关隘,是贸易网络上的关键点,想要流通商品都得经过关隘,这样的话,也能从关口贸易中抽取税收,抽取的税收还能补贴修筑长城的成本。
无论怎么看,长城的存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那些在荒漠和平原上低矮的长城,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可能有人会好奇,长城这么矮究竟能拦住什么?都知道在难以攀登的崇山峻岭上修筑长城,能在经济层面发挥很大的作用,那就是阻断彼此间的商贸往来,实行经济封锁,这是古人的聪明所在,居然靠修长城就能打赢贸易战。而在草原和荒漠上修筑的,又矮又单薄的长城,又有什么用呢?这样的长城真的能阻挡游牧民族的强攻呢?
长城
减少不确定性
其实即便修筑的长城单薄矮小,从军事角度来说,也是可以减少很多不确定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都知道游牧民族的骑兵是很厉害的,骑兵大战步兵也存在很大的优势,比如骑兵的速度很快,所以总能出其不意的制敌。
而且冲击力更强,因为速度快所以在横冲直撞时,会对步兵造成很大的冲击力,而且机动性很强,基本上打完上一个目标,很难预估对方的下一个目标会在哪里,也不知道去哪里追击他们。
虽然针对骑兵,人们发明了很多对抗的武器,比如盾牌、车阵和长枪方阵,这些在兵力聚集的战场上,是能发挥奇效的,但一旦到了战场外空间更大之后,这些对抗骑兵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那为何说修建长城,会减少这样的不确定性呢?
游牧民族
其实,这和长城上的烽火台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烽火台会起到传递消息的作用。首先,烽火台传递消息的速度,远比骑兵的速递要快,点燃烽火就能让大后方提前获知情报,然后做好应对的措施减少伤亡。
其次,烽火点燃的方向和点燃的次序,能让我方提前获知敌人来犯的方向和距离。而如何能得知对方来了多少人,则是通过烽火台释放的烽火的形态、悬灯和举旗来确定的。比如举二烽,代表对方有1到10人,举二烽并举旗,表示对方有10到500人。
足以看出古人的聪明智慧,而长城的城墙首要功能,就是拦截和迟滞骑兵,但需要明白的是,长城是拦截不了大规模强敌进攻的。
但对频率更高的中小型规模的劫掠,长城还是能发挥其作用的,而这也是边境长城要防御的常态,毕竟组建数千规模的骑兵成本十分高。
长城烽火台点燃
面对战马跨不过去的城墙,骑兵在到达长城脚下后,一般会命人凿开一个缺口,以便更多人马通过,但因为长城城墙是用硬土夯成的,当骑兵正在凿墙时,很容易被烽火台上的人发现,点燃烽火,就能让大后方的士兵们做好迎敌的准备。
不仅能让后续的支援,有时间集结和赶来,还能在防守反攻时,起到围堵歼灭的作用,所以你看,大部分的长城虽然不高,但作用却是很大的,和烽火台打好配合,很大程度上能抵御外敌的强攻,减少我方的伤亡。
所以长城并不是康熙所说的没有作用,在古代长城兼具了军事战争,和贸易战争两个功能,从这两个方面看,长城都能有效的打击敌人,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