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中国戏曲界的明珠,民国第一美女刘喜奎缘何拒绝了梅兰芳的求婚?

中国戏曲界的明珠,民国第一美女刘喜奎缘何拒绝了梅兰芳的求婚?

谈到民国梨园的红人,我们不难想到当时红极一时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但是除了这几位赫赫有名的大丈夫,那时还有一位名燥一时的梨园坤伶——刘喜奎。谈起刘喜奎,连当时的伶界大王谭鑫培都赞不绝口。在梨园界她足以与梅兰芳并称,时人称之为“梨园第一红”。

自古“人红是非多”,在当时红透半边天的刘喜奎更是如此。在民国那个动乱的年代,她虽然曾经风光无限,但风光背后更多的却是坎坷不平。

命运多舛,刘喜奎的艰辛学艺之路

刘喜奎是河北人,幼年跟随父母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刘喜奎的父亲参加了北洋水师,在甲午战后流浪在旅顺,刘喜奎正是在旅顺期间接触到了戏曲,条件虽然很艰辛,但是刘喜奎就找到了自己的爱好,然而一个不幸的消息是在返回天津的途中,刘喜奎的父亲去世了,留下刘喜奎和母亲两个人回到天津相依为命。

由于家里少了顶梁柱,刘喜奎的母亲一个人带着她艰难度日。尽管刘喜奎想为母亲分担,但在那个时代,身为女子的她也无计可施。

某天,她像往常一样在她们所住的街坊里看一个戏班排练,看着台上婉转娇啼,顾盼生姿的戏子,一向耳濡目染,热爱戏曲的她萌生了以此谋生的想法。但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尤其是母亲的反对,母亲虽辛苦,却也不想女儿投身“贱业”。

但喜奎早已下定决心,在她的坚持要求下,母亲只得同意。在学艺生涯中,她先后是到天津李海科班学京剧青衣和花旦。之后又拜河北梆子演员毛毛旦为师。刘喜奎家教很好,母亲总教育她要尊师重道,在师父面前,她向来恭敬乖顺,总是细心周到的侍奉在一旁,从不落座。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观众看到的往往都是舞台上的戏子们光鲜亮丽的一面,但这背后的艰辛,是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在学戏的那段日子里,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学到更多技艺,刘喜奎每天早起晚眠,吊嗓练功,研究身段,刻苦认真。尽管学习生活异常艰辛,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改进河北梆子使得刘喜奎声名远播

学成出师后,刘喜奎来到哈尔滨,海参崴和天津、上海一带演出。初出茅庐的她一登台就引起巨大反响。在上海她与周信芳同台表演,在天津和京城她又与谭鑫培、杨小楼等合作,面对这些梨园大牌,刘喜奎毫不怯场,应对自如,赢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此后,刘喜奎的名号一天天响了起来,当时著名的“女伶三杰”里就有她。

在对河北梆子有了全面的了解后,刘喜奎发现了它的一些弊端,觉得它太过生硬。于是她逐渐开始琢磨着对它进行改进,经过一番努力后,她在河北梆子原有的基础上,在其行腔方面作了改革和创新,把秦腔化为河北口语,最终形成了以河北字音为基础的曲调慷慨激昂、苍凉古朴的“京梆子”。这些改进使得河北梆子更加优美动听,从此声名远扬。

虽然当时的刘喜奎已经初战成名,但她却并不满足于此。因为当时登台唱戏的多是男子,女戏子饱受歧视。所以作为一个女子,她迫切的想要提升自己,证明自己的实力。当她得知京城成立专门培养坤伶的“崇雅女科班”后,她迫不及待的加入,成了该班的学生,在这里,刘喜奎的技艺又得到很大的提升,并且思想也有所进步。之后,她出演剧目《鸿鸾禧》、《新安驿》等受到各方赞扬。甚至有人说“谭(鑫培)、梅(兰芳)不如喜奎”。

值得一提的是,刘喜奎还是中国第一位演出新戏(亦称文明戏)的戏曲女艺人。当时正值社会变革,新思潮涌入,社会各界都受到冲击。谁也不知道贸然出演新戏的后果,梨园的戏子们都在观望。在这种情况下,深明大义的刘喜奎顶着行业内的压力,率先出演新戏。其中有《宦海潮》、《黑籍冤魂》和《新茶花》等,这些新戏引起巨大轰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追求平等自由,反抗军阀的黑暗统治。

作为一名戏子,刘喜奎的思想并不保守,她敢于接受新事物,当时有一部轰动北京城的根据外国小说改编的戏曲《电术奇谭》就是刘喜奎主演的。因为这部戏,她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红极一时。

曾经红极一时,受万人追捧

刘喜奎天生丽质,身材娇小,眉目如画。在人们的传闻里,刘喜奎更被描述的美若天仙。有人为她作诗,称赞她眉若远山,齿若瓠犀,发若春云,眼若秋波,娇羞灵艳到让牡丹行走,风说话。当时无数人为之倾倒痴迷,当时不管是哪出剧目,只要是她上台演出,戏院都人满为患,这几乎成了当时梨园的一个传奇。

但正是这些赞美,为她惹来许多烦恼。因为她精湛出色的技艺和美艳绝伦的外貌,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地痞流氓都想抱得美人归,于是他们纷纷前来骚扰。当然其中不乏有真心欣赏仰慕她出色才艺的高雅之士,但更多的是想要占有她的龌蹉之徒。面对这些追求,刘喜奎该接待就接待,该呵斥就呵斥,遇到厌烦的人,通通拒之门外。

北洋时期的几任总统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等都曾打过刘喜奎的主意。甚至流传有袁世凯和自己儿子争抢刘喜奎的趣闻。而曹锟除了用大量银子利诱,还想在自己的六十大寿上强行留下已经躲了他两年的刘喜奎,逼她就范。但因为曹锟向来惧内,刘喜奎的爱慕者找到他的正房太太求情,这位正房太太知道后大发雷霆,使的曹锟不得不屈服,此事才作罢。

民国二年,著名的“辫子王”张勋在北京江西会馆举办大寿,京城名伶都被请来演戏,而刘喜奎迫于压力也参与演出。戏台上,刘喜奎绰约多姿,唱腔圆润,很快吸引了张勋的目光。此后,张勋对刘喜剧百般讨好,甚至愿意为了她剪掉辫子。正在刘喜奎发愁之际,段祺瑞组织军队开始对张勋发起征讨,这时的张勋自顾不暇,刘喜奎因此逃过一劫。

段祺瑞的一个侄子,非常痴迷刘喜奎,他与人打赌,要当众抱刘喜奎。正逢那晚刘喜奎在“广德楼”演《西厢记》中红娘,散场后,他不顾众人阻拦,冲过去抱住刘喜奎,高声喊道:“心肝宝贝,我想死你了!”这一行为不仅让他被扭送警局,人们还为此做了一首诗来打趣他:“冰雪聪明目下传,戏中魁首女中仙;何来急色儿唐突,一声心肝五十元。”可以说是非常荒唐疯狂了。

其实说到喜爱,对刘喜奎最执着的应该是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陆绵,在刘喜奎半生中,许多事都有陆绵的踪影。陆绵是刘喜奎的青梅竹马,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可惜郎有情,妾无意,陆绵对刘喜奎可谓是关怀备至,但刘喜奎却并不喜欢他。陆绵为得到刘喜奎想了很多恶毒的办法,但他的这种无耻行为只能让刘喜奎愈加讨厌他。比起刘喜奎对梅兰芳的爱,陆绵的爱更多的是占有,这种畸形的爱是注定得不到结果的。

为了梅兰芳的事业,刘喜奎拒绝了他的追求

刘喜奎一生受人追捧,虽然大多非富即贵,但对她来说,却从来都不值一提,甚至弃之如遗。她最真挚的爱给了一位和她一样有一身傲骨的“伶界大王”——梅兰芳。梅兰芳是当时红透半边天的京剧大师。他与刘喜奎一样清高正直,蔑视权贵,他们曾一起出演新戏,被人们称为金童玉女。在合作的过程中,两人相互欣赏,渐生情愫。

对于梅兰芳,刘喜奎自是真心相待的。但遗憾的是,两人并没有终成眷属。在刘喜奎老年的讲述中,我们知道了其中的原因。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两人的结合并不像现在这样随心所欲。

正如我们前面说到的,当时追求刘喜奎的多是有权有势之人,他们为了得到她不惜伤害她身边的人。那时梅兰芳正值当红,为了保护他,让他能够继续自己的理想事业,刘喜奎毅然拒绝了他。对于刘喜奎来说,爱并不是单纯的占有,而是希望他能够过得比自己更好。她忍痛拒绝梅兰芳真挚的求婚,她对梅兰芳说:“我个人的幸福与你的艺术事业相比是占第二位的。”

梨园当中的爱情是相当脆弱的,梅兰芳曾经与孟小冬有过一段恋情,恋情的发展不得不让人唏嘘,这段恋情成了两个人揭不去的伤疤。两个人最终撕破脸皮的时候,孟小冬说:“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梅兰芳是刘喜奎的初恋,或许也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恋情,但命运不给他们在一起的机会。

刘喜奎能在爱情当中保持如此清醒,实际上是对两个人都负责任的态度。

建国后,她和梅兰芳得以再次相聚,并且还会同台演出,但时过境迁,他们都垂垂老矣,虽然有遗憾,但回忆起往昔岁月,他们都是幸福的。

一代名伶短暂的婚姻与平淡的晚年

一生中拒绝过无数名流显贵人的刘喜奎最终也逃不过嫁人的宿命。但令许多人大颠眼镜的是,她居然嫁给了一位家中已有一妻一妾,年近不惑之人——陆军参谋部的中级官员崔承炽。对于刘喜奎嫁给崔承炽的过程和缘由有好多版本。

有的说是因为崔承炽在报纸上揭发陆锦的贪污行径,让喜奎钦佩这个男人的敢做敢言而托付终身;也有的人说是陆绵等人陷害喜奎而找了一个病弱的低级军卒让她嫁掉;还有的说是刘喜奎相亲被掉包而糊涂地嫁给了崔承炽等等。但不管如何,二十六岁的刘喜奎在嫁给大她十三岁的崔承炽后,始终秉持着作为女人的贤良淑德,相夫教子。但就连婚后的这种平静的生活也没有维持多久。在刘喜奎生下一子后,崔承炽去世了。

刘喜奎自己曾说:“我是从石头缝里迸出来的一朵花。”这朵花注定是坚韧不拔,不惧强权的。关于崔承炽的死,外界有谣言说是陆绵做的手脚。刘喜奎听说后气愤不已,她移居前门外骡马市大街附近的胡同,从此隐居谢客,没有再登舞台。但陆绵依旧不肯放弃刘喜奎,又多次托人向刘喜奎示爱。面对陆绵的追求,刘喜奎的回答斩钉截铁,她早已恨透了这个总是干扰自己生活的男人,她对人说就是死也不会接受陆绵。从这些话可以看出,刘喜奎是有着一身坚贞不屈的傲骨的。

在丈夫去世后,刘喜奎一直独孤守寡,从此告别了她深爱的舞台。日军侵华期间,侵掠者一直对中国的戏曲感兴趣,他们早就听说过刘喜奎的美名,想要让刘喜奎为他们演出,鼓舞士气。他们采用各种方法对她威逼利诱,但都遭到喜奎的严词拒绝。

面对中国灾区的人民,刘喜奎却深切同情,慷慨解囊,免费为他们义演鼓舞人心。在安徽水灾中,喜奎从自己的积蓄中捐献二千元银洋赈济,就连当时总统黎元洪的妻子也感到惭愧。

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举国上下一片欣欣向荣,我国的文艺事业迫切需要发展,周恩来总理依旧没有忘记这位曾经的巨星。他交代田汉一定要找到刘喜奎,周总理希望她可以为中国的文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于是,刘喜奎不辞辛苦,到戏剧学院当了教授。一次宴会上,周总理与她再次相见,他们进行了亲切交谈,总理以“中国戏曲界的明珠”来称赞她。面对这些称赞,刘喜奎总是平淡自如,保持着自己一贯的平和谦逊,默默为建设祖国发挥余热。

刘喜奎的一生被五位总统追求过,拒绝过无数权贵名流,这足以说明刘喜奎的个人魅力。但她最值得人们崇拜尊敬的是她高尚的人格魅力。在她的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她不屈不挠,最落魄的时候,她不卑不亢,最风光的时候,她亲和谦卑。面对各方追求,她一直坚守着自己做人的底线,不屈从权贵,不谄媚,不盛气凌人。作为一个梨园大师,她有自己特有的格局。最终成就大事,成为载入史册的梨园红人。

参见:《民国往事》

《京师女伶百》

《流苏与娜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河北梆子,民国,刘喜奎,天津,梨园,母亲,美女,演出,明珠,戏曲,观点评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河北梆子,民国,刘喜奎,天津,梨园,母亲,美女,演出,明珠,戏曲,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河北梆子,民国,刘喜奎,天津,梨园,母亲,美女,演出,明珠,戏曲,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