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圈 热点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尊贵?为何和珅权倾朝野,都没资格拥有?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尊贵?为何和珅权倾朝野,都没资格拥有?

在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中,人与人之间有着十分森严的阶级制度,士农工商,层层压制。

帝王贵族以及官员间的等级划分管控则尤为严格,任何人一旦擅自逾越了当前的等级将相当于触碰了朝廷的红线,轻则罚,重则斩。

分别有吉服冠、朝冠、朝服等等,然后通过冠服顶子上的花翎、身上穿着的蟒袍以及服装上补子所绣图案来区分不同等级。

顶上花翎作为权位极高的象征,是清朝从官人员都趋之若鹜的嘉奖,其中三眼花翎最为珍贵,清朝皇帝对于三眼花翎的赏赐,也保持着最谨慎的态度,足以见得三眼花翎的地位之高。

和珅曾担任内阁大学士,而且是军机大臣的领军人物,各类尚书职位也都从事过,可以说是当时的权臣之最了,但就连他也没有机会得到三眼花翎。

我们知道古代帝王想要长久统治,都在收集和使用不同的专制方法,类似于董仲舒提倡的对儒家儒学的推崇,利用对孔夫子言论及其著作的断章取义,来使用儒学实行对百姓思想的控制。

孔子有很多流传千古的理论及行为,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等。

隋唐科举制兴起后,更是把学习如何专制统治演的能力大小,变成了每个人想要成功的权衡标准,每个人都想要考取功名,成为状元及第,当上朝廷重臣。

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想从这么多的朝廷官员中脱颖而出,显现出自己尊贵的身份,就必须要依靠每个品阶独特的象征,最为直接的自然是服饰上的象征。

如秦始皇嬴政就以穿冕服,戴冕冠来作为自己千古一帝的象征,此外配套的服饰挂件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直至封建时代末期也依然是在这个基础上顺延下来的。

到了清朝,专制统治已经发展到了顶峰时期,官员们的等级分阶也十分明朗,我们通过一些历史文献或者是严谨的历史剧集,可以看到清朝的官员上朝所传冠服颜色,款式基本一致,那又如何区分他们的等级呢?

主要看官服上的插画,也就是补子,每一个官员的官服上都有一块补子,上面绣着不同的动物以及每块补子不同的材质和针织技艺,分别代表不同的品级,一品是蓝缎地平针绣仙鹤补子,二品是青地纹革丝雉鸡补子等等。

后面朝廷想要一种能够代表官员的尊贵地位,以及仕途成就的服饰象征,才出现了我们今天的主角花翎。

其实,花翎并不是当时通过极高的人工技艺打造出来的纺织品,而是踩自动物身上的天然羽毛。

正是由于孔雀翎尊贵的外观,加上独特的“眼”构造,成功入选为清朝冠服的组成部分之一。

而花翎的具体佩戴方式,也需要和礼帽相互搭配,也就是清朝官员头上戴的顶子,顶子上面有一颗珠子,珠上的那个小孔就是拿来安插花翎的。

经常看清代宫廷剧的观众,很容易被里面一个景象所误导,那就是放眼望去,每个官员的都戴着镶嵌花翎的礼帽,有的甚至不止一根,这是十分荒唐的设定。

根据清史上的记载,凡孔雀翎,翎端三眼者,贝子戴之。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只有达到贝子一级的人,才有资格佩戴三眼花翎。

贝子的尊贵程度很高,一般被称为第四级的皇族爵位,前三级分别为亲王、郡王、贝勒。能够受封贝子的人至少得是清朝宗室、爱新觉罗及其他八旗贵族。

清史上对二眼花翎的佩戴者,也有明确的规定,“二眼者,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之。”镇国公和辅国公是贝子下的两个爵位等级,分为入八分和不入八分。八分就是清朝贵族间的分界线,入八分者在权力、地位、财富上都较不入八分者高上不少。

和硕额驸就是清室贵族的上门女婿,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驸马。

一眼花翎的佩戴范围较之二、三眼要大不少,但依旧是朝廷中的佼佼者才能够具备受封资格。

虽然按史册记载从内大臣直到散骑郎、二等护卫都能够头戴一眼花翎,但是爵位只是前提,想要戴上这支花翎还需要获得不俗的功绩,否则根本与花翎无缘。

“翎根并缀蓝翎。贝勒府司仪长,亲王以下二、三等护卫及前锋、亲军、护军校,均戴染蓝翎。”准确来讲,蓝翎是与花翎不同的类别,以染成蓝色的鹖鸟羽毛所制,低级武官享戴。

从上面对花翎的佩戴要求来看,花翎的佩戴者必须得是满清一旗的人,清廷规定佩戴花翎必须得是名副其实,不可以随意佩戴,也不能够随意卸下。

而在清朝也一样,获封花翎的人宁愿朝服、顶子因降级而变,也一万个不愿意头上的花翎被收回,这是对于他们来说是莫大的耻辱及刑罚。

所以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实际上官品极高,建功颇多的人也很少能够佩戴花翎的,这是因为血统的限制。

在清朝,有不少汉人才智超群,因而能够得到朝廷的赏识,坐拥高位,手握重权。但即使是军机大臣,一品官员,只要你不是满洲旗人,依然会被清朝皇室视为异己,始终会低人一等,自然就会与象征高贵的花翎失之交臂。

施琅生于1621年,是明末清初重要的军事家,特别是在康熙时期立下大功。

施琅的一开始追随的将领是郑芝龙,郑芝龙是我国海上的抗外英雄,在明朝的海禁严令之下,自己在民间建立了一支水师1633年在金门岛与外敌在海上搏斗,并击退敌军,夺回制海权。

可能郑芝龙大家都不是很熟悉,但说到他的儿子郑成功,相信大家就都有所耳闻了。在郑芝龙归顺清朝之后,他利用其父的旧势力继续与清廷抗衡,并且横渡台湾海峡,击败了当时占领台湾的荷兰人,将台湾收复。郑氏一族也因此在台湾有很高的威望,直至今日每年都有人前去祭拜。

说回施琅,既然统领郑芝龙都降清了,作为部下他也没有选择,只得跟着投降。

施琅在郑成功的麾下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勇猛可称第一。可是施琅没有败在与满清士兵的对阵中,却差点死于内部之手。

施琅被郑成功的心腹曾德陷害,于是挥刀将其斩杀,没想到因此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不由分说屠杀了施琅的父母,对施琅也想要痛下杀手。走投无路的施琅只得再次归降清廷,也由此走上了人生的顶峰。

施琅成为清朝将领后,带着灭门之恨对明朝残部大开杀戒,屡屡立下战功,受到了康熙帝极大的器重。

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土,所以统一天下的清王朝自然不会放任台湾掌握在明朝郑氏家族的手里,于是升任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并责令其限期内夺回台湾。

1682年,眼见时机成熟,康熙帝下令攻打台湾,施琅率领的队伍在台湾海域大败敌军,仅仅用了一年就收复了台湾全境。

收复台湾之后,施琅还向康熙上表奏章,表达台湾是中华大陆重要的屏障,必须设府守卫,由此台湾也成为了清王朝一个稳定的管辖地。

因为这个开疆拓土的战功,施琅被康熙封为靖海侯,而且还力排众议,赐予了施琅单眼花翎,“赐翎”的传统也由此展开。

此后在乾隆年间,有更多的人被赐予“花翎”,其中汉人于敏中、孙士毅被赐予了比施琅还要高一级的二眼花翎。于敏中是当朝状元,在文学上成就极高。

可以看出,即使出现了皇帝破例赐翎的现象,能得花翎的人依旧是万里挑一,凤毛麟角的存在。

我们都知道花翎的赐予总数很少,那么三眼花翎的归属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在乾隆年间,只有三个人有资格被授予三眼花翎,分别是傅恒、傅康安以及和琳。

傅恒是我国历史上平定伊犁,也就是新疆的名将,史称平定准噶尔叛乱。

傅康安是傅恒的第三子,一样为清朝外戚,长大后学其父从戎,屡下战功。其父平定新疆,他就平定西藏,可谓是虎父无犬子。

和琳是乾隆的宠臣和珅的弟弟,也是一个久经沙场的将领,福康安死后他接替帅位,于战场上战死,得到了乾隆“一等公爵”的追授,成功获得三眼花翎。

和珅大家都不陌生,是一位十足的大贪官,每天的生活极其奢靡。可他当时在乾隆统治下的地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各种重要的职位他都占了个遍,但最终他也只能获得二眼花翎。

和珅虽然权位高,但是他一直久居于朝中,没有出外领兵建功的经历,而且他在爵位上,也就是说在皇族血统上资格也不够,所以拿不到三眼花翎也是情理之中。

同为乾隆爱将的刘统勋,因其汉人身份最终也只能问鼎单眼花翎,并且在革职之后花翎还被无情收回。

再后面,也只有四人能够被赐戴三眼花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晚清重臣李鸿章了。

他和徐桐是唯二被赐戴三眼花翎的汉人大臣,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期清政府已经日渐衰微,其三眼花翎的象征意义和授予标准已经远不及康熙、乾隆盛世般。

总而言之,花翎只是清王朝专制统治的一项工具之一,作为百姓的衣食父母官,还是当以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大小来衡量自己的功绩,而不是执着于一根小小的禽兽羽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等级,象征,和珅,身份,帝王,清朝,朝廷,孔雀,顶子,朝野,观点评论

今日话题圈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等级,象征,和珅,身份,帝王,清朝,朝廷,孔雀,顶子,朝野,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等级,象征,和珅,身份,帝王,清朝,朝廷,孔雀,顶子,朝野,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