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大清是什么时候允许臣民剪辫子的?

大清是什么时候允许臣民剪辫子的?

01

出乎很多人意料:中国人剪辫子的权利,不是在民国才有的。大清灭亡之前,清廷就已经发布上谕,允许臣民自由剪辫子了,这是官方的正式许可。非正式许可——默认,则可以追溯到更早。

在大清,辫子不仅仅是一种发型,也是一种政治认同,关乎国体,关乎满清政权的根本。

敢于质疑、反抗辫子的人,都是大清的敌人,所以清初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残酷政策。

两百多年过去,恐惧一代一代遗传,记忆一代一代遗忘,到了清末,绝大部分汉人已经不知道辫子是满人的专利,反而将剃发留辫当成汉民族固有的习俗加以遵行和维护,谁要是敢攻击辫子,那无异于挖他祖坟,不跟你拼命才怪。

更有甚者,有些满人糊涂蛋,也认为辫子是汉人的习俗,辛亥革命后,他们甚至剪辫子抗议革命。

普通人知识水平和信息来源有限,不知道几百年前的事很正常,读书人知道,却不敢讲,革命党人也知道——但愚昧的人对革命思想免疫,乱臣贼子的话谁信呐?

据史学大师钱穆回忆,他小时候不知道皇帝是满人,直到老师问他:你知道今天我们的皇帝不是中国人吗?钱穆大惊,说不知道。

回家后,钱穆又问父亲,父亲告诉他:老师说得对,今天我们的皇帝是满洲人,我们则是汉人。

钱穆无疑是幸运的,他父亲是读书人,老师是革命党,这使得他早早就知道了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的常识。

戊戌变法前,辫子是大清的红线,普通人只能歌颂,断不敢质疑,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换句话说,敢于质疑辫子的都不是普通人,比如洋人。

在洋人看来,中国男人的辫子和中国女人的小脚,都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东西。

英国人伶俐,曾到中国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据他讲:许多年里,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辫、斜眼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的毁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

除了斜眼睛涉及有色眼镜、种族歧视之外,其他说法似乎没什么毛病。

肮脏、恶臭、油腻的辫子,和畸形、扭曲、变态的小脚,有什么美感?

02

1875年,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拜访李鸿章,两人就服饰发型问题进行了一番辩论。

李鸿章对日本古代模仿中国大为赞赏,却对日本明治维新后学习欧美服饰发型大为不满。

森有礼解释道:我国以前的服饰宽松肥大,适合安逸闲适的人,对勤勉劳动的人很不方便,所以才改变。这对我国的发展而言,大有裨益。

接着,他反怼李鸿章:贵国头发长垂,鞋大且粗,不适合我国人民。勤劳是富裕之本,怠慢是贫苦之源,我国不愿怠慢致贫,想要勤劳致富,所以舍旧就新。

李鸿章不以为然:衣服旧制体现了祖宗遗志,子孙应该珍重,万世保存才是。

大约与此同时,大清派往美国留学的幼童中,不少人被西方思想同化,剪了辫子,信了基督,变成了黄皮白心。此举令清廷大为震惊,斥其为“离经叛道”,随即召回留美幼童,对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人能剪掉辫子,第一个要感谢的人是康有为,他是第一个公开提出剪辫子的先行者。

很多人说康有为是一个政治投机者,招摇撞骗,虚伪丑陋,人品低下。

我觉得这没什么,无伤大雅,他是一个政治人物,不是道德模范,私生活的事,不影响他的政治贡献和影响力。

康有为(剧照)

民族危亡关头,康有为振臂一呼,冒着杀头的危险,为清廷把脉并指明方向,献上救亡图存之策,且不说他的方法好不好,单单就这个行为而言,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需要有开阔的视野、开明的头脑,更重要的是要有大无畏的勇气。

敢为人先的勇气,是最珍贵的品质。

至于先行者变成保皇派,逐渐落伍于时代,那是另一回事了。

1898年,康有为发起维新变法,向光绪皇帝上了《断发易服改元折》,详细分析了留辫子的五大弊端:有损国家形象,不利于对外交往;影响劳动生产,存在安全隐患(容易被机器缠住);不利于军事训练;洗头不方便,不卫生;被外国人讥笑为像猪尾巴,不美观。

康有为(剧照)

因此,他请求光绪皇帝率先剪掉辫子,表率万民,在全国范围推行剪辫子。

光绪皇帝毕竟不是明治天皇,没有这个魄力,不过他没有因此处罚康有为。

皇帝不同意,康有为也知趣,直到维新变法失败,他也没再提剪辫子的事。

事虽没成,但好歹把敏感问题摆上了桌面,开了风气,有了先行者,不怕没有后来人。

03

比维新派更激进的革命党,早就开始剪辫子了,以示与清廷势不两立。

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文远走海外。

在日本,他和陈少白剪掉了辫子,穿上了西装。当时,即使在海外剪辫子也不是一件随意的事。

甲午战败后,侨居日本的冯镜如对清廷无比失望,愤而剪了辫子,他是第一个剪辫子的在日华侨,被在日同胞唤作“无辫仔”。剪辫后他压力很大,非常害怕,他生长于香港,为此专门请求英国驻日领事为他提供保护。

孙文剪辫子比冯镜如晚了几个月,也是很超前的,不过孙文并不害怕,反都造了,剪条辫子算什么?

孙文剧照

1900年庚子事变,清廷权威急剧下坠,为挽救统治,清廷开启了新政改革,派遣大量学生出国学习,其中以日本最多。留学生受外国风气和革命思潮的影响,开始自发地剪辫子。

1903年,侵占中国东北的沙俄,拒不按约撤军,企图吞并东北,留日学生掀起了拒俄运动,他们召开大会,要求清廷对俄宣战,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还组织了拒俄义勇队,准备随时开赴抗俄前线。

大清驻日公使请求日本警察出面,解散了拒俄义勇队,清廷派到日本的学生监督姚文甫,也极力压制学生异动,引起学生强烈不满。

留学日本的周树人,已经剪去了辫子,为此还特意写了一首诗,就是《自题小像》那首——“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剪辫后的周树人

姚文甫得知周树人剪辫后大怒,声称要对他严加制裁,遣送回国。

留日学生邹容、张继、陈独秀、翁浩、王孝缜,早就看姚文甫不爽了,他们半夜摸进姚文甫房间,把他摁住剪掉了辫子,还把辫子挂在房梁上示众,留学生纷纷拍手称快。

事情发生后,邹容、张继逃回了上海,姚文甫无脸见人,也悄悄回了国,周树人这才躲过一劫。

拒俄运动及姚文甫回国后,越来越多的留日学生开始剪掉辫子,清廷的管束越来越无力。

1904年,广东留学生叶夏生剪掉了辫子,大清驻日公使杨枢把他狠狠训斥了一顿,随即规定禁止学生剪辫,留学生们对此愤愤不平,扬言要找机会把公使的辫子剪掉,杨枢害怕成为姚文甫第二,怂了,不再敢管学生剪辫子。

留学生剪辫子的风潮,很快传到了国内,在江南,一些新式学堂的学生,已经开始偷偷剪掉辫子,紧接着,大城市的警察、新军,为了方便戴帽子和训练,也开始剪辫子。

04

这一时期,剪辫子仅限于学生、新军、新式警察中的少数人,整个社会还是辫子的世界。剪了辫子的留学生,回国后也得装个假辫子,不然将承受极大的压力。

与戊戌变法前相比,此时剪辫子虽然还没有放开,但辫子话题已经不再敏感了,剪了辫子也不会掉脑袋,个别报纸可以小心翼翼谈论剪辫子,《申报》还发起了关于辫子的征文。

什么是进步,这就是进步。

此时,清廷内部的开明派,也在尝试推动剪辫子。

1905年,以载泽为首的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时,随从中就有剪去辫子的人,可见清廷最高层对剪辫子已经部分默许了。考察回国后,载泽、戴鸿慈分别给慈禧上了折子,奏请剪辫,但慈禧没同意。

1907年,鉴于学界和军界剪辫成风,清廷颁发剪辫禁令,规定一经查出,分别处罚。

然而,风气已开,一道禁令又能起多大作用呢?

之前已经剪辫的人,处不处理?若处理,处理得过来吗?若不处理,这就是一纸空文!

1908年光绪和慈禧相继去世,摄政王载沣掌权,启用了一批青年新贵。

不久,清廷最高层就剪辫子一事进行了讨论。

摄政王的弟弟载涛,曾留学法国,见过世面,他认为剪辫子是大势所趋,全球找不到第二个留辫子的国家,大清既然要搞新政,就没必要抱残守缺。

载涛的提议,虽然获得了陆军部尚书荫昌、民政部尚书善耆、外务部尚书邹嘉来、度支部尚书载泽、刑部尚书戴鸿慈的支持。但是更多的人持反对意见,反对理由很多,什么违背祖制,什么大家都习惯了没必要改,什么大清自有国情在此,等等。

1910年,大清新成立的资政院(民意机构,国会雏形)开会,有代表提出了剪辫易服议案,获得了大多数议员的赞同。

年底,主持朝政的奕劻鉴于舆情汹汹,发布了上谕,说“国家服制,等秩分明,习用已久,从未轻易更张”,重申不准剪辫。

载涛得知消息后,非常气愤,跑去质问奕劻,奕劻是个老滑头,解释道:上谕虽然没有允许剪发,但也没有说不准剪发。

实际上,清廷同不同意,已经不重要的了——清廷如此表态,意味着它已经默认民间剪辫了。如果它真心禁止剪辫,应该制定配套的、严苛的惩罚措施,如此轻描淡写地禁止,毫无威慑力。

1911年1月,伍廷芳等名流领衔,在上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剪辫大会,成百上千的人聚集在一起集体剪辫子,新闻媒体全程跟踪报道,仿佛专门跟清廷对着干一样。

上海的生猛,为全国树立了榜样。与此同时,学界的剪辫子运动也狂飙突进。

据民主革命家喻育之回忆,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武昌陆军测绘学堂的一百多名学生,下晚自习后,集体剪去了辫子。

学堂监督刘邦骥得知情况后,召开大会痛斥学生:“你们吃大清国的饭,读大清国的书,竟敢这样胡闹,真是胆大已极。姑且各记大过两次,以观后效!”

然而在场学生没一个鸟他。喻育之心想:既然敢做,杀头尚且不怕,记大过又算什么?

其他地方的学堂,情况也差不多,剪辫子最严重的处罚是开除,但学生们已经无所谓了,校方“开除不胜开除”——人太多了,开除不过来。

05

武昌起义爆发后,在各省引起了连锁反应,全国十八行省中有十四行省宣告独立,清廷统治土崩瓦解,权力逐渐转移到袁世凯手中。

1911年12月7日,在袁世凯的推动下,清廷为了挽回民心决定放开剪辫,颁发上谕:凡我臣民,均允其自由剪辫。

至此,大清正式从官方层面废除了辫子。

2个月后,大清灭亡。

无数仁人志士流血牺牲奋斗,最终争取到了自由剪辫子的权利。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剪辫子最大的阻力竟不是清廷,而是普通民众根深蒂固的旧思想。

为了推行剪辫,民国政府做了很多工作,甚至派军队下乡强制剪辫,为此还闹出过人命。(民国政府强制剪辫子的历史也很有趣,篇幅有限,这个话题以后再讲)

历史就是这么搞笑:260多年前,有人誓死不留辫子, 260多年后,有人誓死不剪辫子。

1918年阎锡山在山西搞“六政三事”,其中就包括剪辫放足,目的是用行政命令推动剪辫子,可见当时留辫子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直到1928年5月,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禁蓄发辫条例》,要求公民剪去辫子。这也是近代中国最后一个剪辫法令。

说了这么多,就两点核心意思:

今天,是中国人自由剪辫子101年纪念日。

剪辫子的权利,是先行者用牺牲争取来的。

辫子留久了,会遗忘,会麻木,更会上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政治,什么,辫子,康有为,中国,日本,臣民,不知道,时候,清廷,姚文甫,辫子,剪辫子,周树人,康有为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治,什么,辫子,康有为,中国,日本,臣民,不知道,时候,清廷,姚文甫,辫子,剪辫子,周树人,康有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治,什么,辫子,康有为,中国,日本,臣民,不知道,时候,清廷,姚文甫,辫子,剪辫子,周树人,康有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