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气势如虹,一路北上进入湖南,长沙局面危急。就在此时,曾国藩的幕僚郭松涛想到了一个人,左宗棠。在郭松涛等人的劝说下,左宗棠来到巡抚衙门参赞军事,投到巡抚张亮基的麾下。
左宗棠的军事才能开始显现,在张亮基麾下“昼夜调军食,治文书”,结果使得太平军围攻长沙以失败告终。此战过后,张亮基因战功升为湖南巡抚,后调任山东山东巡抚,左宗棠一直追随左右。
然而,1854年因遭到钦差大臣胜保弹劾其取巧冒功,张亮基被革职,致使左宗棠只得回到家乡,继续他的耕读生活。是金子总会发光,赋闲在家不久,左宗棠接到了湖南巡抚骆秉章的邀请,再次进入湖南巡抚幕府,这一干就是六年。
在左宗棠的辅佐下,骆秉章实现了“内清四境,外援助五省”,左宗棠的名字渐渐被时人所熟知。当时的湖南老百姓对左宗棠评价甚高,而且连咸丰皇帝在接见从湖南来的官员时,总要打听一下左宗棠的情况。
左宗棠一时春风得意,殊不知危险即将降临。1859年,永州镇总兵樊燮将左宗棠告到京城,添油加醋地说左宗棠是“劣幕”。咸丰很生气,下令湖广总督官文自行处理,如果所奏属实就将左宗棠就地正法。
雪中送炭少,落井下石多。那些平时对左宗棠敢怒不敢言的人认为机会来了,不仅弹冠相庆,而且还在左宗棠家大门上偷偷贴上“钦加劣幕衔帮办湖南巡抚左公馆”。左宗棠决定以死自证清白,表示要“缢鬼伺于梁,溺鬼伺于塘”。
危急时刻,朝廷耿直大臣们站了出来,他们纷纷上书为左宗棠求情。在众多求情奏折中,以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的奏折最为有力量,他在奏折中写上了那句后世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
大臣们的奏折终于让咸丰网开一面,赦免了左宗棠。不仅如此,次年当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左宗棠奉召以四品京堂衔候补,随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襄办军务,左宗棠终于要开始在晚清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
曾国藩曾高度评价左宗棠,“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长久以来,人们对左宗棠的评价甚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当年抬棺西征,收复了新疆。有左公,实乃民族大幸也。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