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鲜事 热点 民国四大才子之首朱湘,赚不到奶粉钱致儿子饿死,妻子出家他自杀

民国四大才子之首朱湘,赚不到奶粉钱致儿子饿死,妻子出家他自杀

1933年12月5日,农历十月十八。

清晨的光辉洒在通往上海到南京的客船上,著名新月派代表诗人、近代教育家朱湘,却在这时选择了跳海自杀……

清华四子之首、绝顶聪明、性格怪癖、失群的孤雁、大学教授、中国的济慈……

数不尽的人生标签随着年轻生命的结束而随风散去。

少年成名,拒绝封建婚姻

朱湘,原籍是安徽太湖人,1904年生于湖南沅陵,当时其父朱延熹时任湖南道台。

朱湘是我国著名诗人、教育家,与诗人饶孟侃(子离)、杨兴恩(子惠)、孙大雨(子潜)共获“清华四子”的美誉。

他的一生原本应该是喜乐无忧的,但因家庭变故导致他的成长之路十分波折。

清华四子

三岁没了母亲,六岁开始读书,十一岁又没了父亲,家道中落,之后由堂哥代为抚养,被堂哥接到南京家中生活。

没有至亲在身边陪伴成长,朱湘性格逐渐变得孤独、敏感,十几岁的少年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自尊心强,高傲不易屈服。

而堂哥为人性情暴躁,思想固化守旧,常常因为琐事两人针锋相对,闹得不欢而散,在堂哥家生活的五年里朱湘并不快乐。

寄人篱下的滋味并不好受,经常看人脸色生活,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有些极端。少年时期的朱湘没有及时得到亲人般的关爱和心理疏导,导致他心中留下积怨。

这是使得他形成了怪癖的性格、独特的个性,他渴望独立,率真纯粹、又有些极端,他孤僻敏感、刚正决绝、清高狂傲。

1919年,朱湘由南京工业学校考入清华大学。

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可以不用住在堂哥家中,可以随心所欲地掌握自己的人生。

16岁就考上了清华大学,朱湘小小年纪就有这么大的造诣,在当时受到了许多人的赏识与追捧。

在大学里,接触到新思想的朱湘越来越渴盼独立,这种独立区别于要独立解决许多难题,而是选择忠于内心的选择。

1922年,朱湘开始在《小说月报》刊物上发表新诗《废园》,朱湘的诗注重韵律,用字秀丽清雅,拉近了白话诗与古诗间的距离。

文学史上,朱湘对于新诗的推进,功不可没,他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诸多创造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此后,朱湘陆续发表了不少新诗和译作。事业有成,朱湘的婚姻也受到了堂哥的关注。

朱湘从小就被父亲定下了娃娃亲,在清华大学就读时,堂哥曾带着未婚妻刘宜君来清华大学找朱湘。

朱湘排斥老旧教条,崇尚自由婚恋,对其闭门不见。

刘宜君早就听闻朱湘,知道他是一个天资聪慧、有才能的人,朱湘虽不愿相见,但刘宜君还是在清华大学校园里看到了朱湘。

看到朱湘意气风发的在人群中讲述自己的观点,侃侃而谈,俨然是一个有主见、才华横溢的有为青年。

刘宜君对这样的朱湘一见倾心,心生爱慕。

但是朱湘不接受刘宜君,堂哥只好将刘宜君带回去。

刘宜君回到家中不久后,其父亲病逝,她的大哥霸占了家里的全部财产,将她扫地出门。

同样遭遇家庭变故的刘宜君并没有心生怨怼、自暴自弃,短暂的伤感过后,她放下了以前衣食无忧的大小姐生活,接受了现实的困境。

为了讨生活,刘宜君辗转来到上海一家纱厂做工,赚钱养活自己。

被清华开除,收获爱情

因为当时社会背景下,对文学青年约束过分严格,社会层面对文人的尊重程度不够。

学校里仍然保留了一些旧时代毫无意义的规定制度,繁琐又有损人格尊严,引发了很多学者的反感情绪,朱湘、闻一多都在其中。

当大多数人都选择忍耐或等待改变时机的同时,朱湘极强的自尊心迫使他拒绝一再的妥协。

朱湘对此感到不屑,他极端高傲的性格极力想改变着一切,时间越长心理越觉得失望。

他爱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成就了他。

1923年的这个学期,朱湘向失望宣战,他专攻文学并肆意跷课,故意抵制斋务处的早餐点名制度,终于因记三次大过后被清华大学开除。

只是因为早餐迟到而被清华大学开除的还是第一人,这件事很快传播开来,轰动一时。

而被清华大学开除后,朱湘孤身来到上海寄居在上海一位朋友家里,开始写诗,勉强算是因祸得福,他在上海重新遇到了以前的未婚妻刘宜君。

在这一年,他在堂哥那听说了刘宜君的遭遇。

得知刘宜君来到上海时身无分文,她没有向任何人求助,选择了打工,自己养活自己,心里对这个未婚妻多了些敬佩。

没想到一向孤傲的朱湘却也会心生同情,朱湘去往刘宜君打工的纱厂,与她再次相遇。

见到了辛苦工作的她,刘宜君是这样一位刚毅果敢的女子,那一刻,他在心里渐渐接受她。从那开始,朱湘在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关心和帮助她。

朱湘经常来看望刘宜君,一来二去,朱湘爱上了刘宜君。当朱湘向刘宜君表白以后,她答应了,因为她也一直仰慕着朱湘。

1924年夏天,两人结婚,在南京堂哥家举办了婚礼。

婚礼上朱湘与堂哥因为旧婚礼制度产生意见分歧,两人大吵一架。婚礼仪式过后,朱湘不愿继续待在堂哥家,带着刘宜君回到了北平生活。

朱湘和刘宜君结婚以后,他的生活状态明显变得好起来。他还为妻子改了名字,由宜君改成了霓君。

两人过得非常幸福,朱湘的文学事业也在步步攀升。1925年,朱湘发表了第一部诗集《夏天》,此诗集一出就轰动了整个文坛。

朱湘一举成名,那年,他只有21岁,正是年轻有为、意气风发的模样。不久后,他们的小家迎来了两个小生命,朱湘有了孩子,一家人生活幸福美满。

结婚后的甜蜜家庭生活,让朱湘一直以来空虚孤寂、十分渴望被爱的那颗心得到滋养,也激发了出了他的创作灵感。

在这其间,他写下了《雌夜啼》、《情感》、《答梦》等诗歌,还出版了《草莽集》诗集。朱湘逐渐成为了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并与闻一多、徐志摩等人一起创办了《诗镌》。

事业多舛,家庭变故

此时的朱湘与闻一多、徐志摩等人同在报社工作,自恃清高的朱湘就在这时与他们闹起了矛盾。

在几人共同出版的诗集中,闻一多的作品被排版在最显眼最具优势的位置,而朱湘认为自己的作品比他们的都好,因此心生嫉妒与不满。

在闻一多发表作品时,朱湘紧跟着发表7000多字的文章批评闻一多的作品,还讽刺徐志摩“就不像是作诗的人”。

朱湘这一系列的操作让这些与他交往多年的老友们感到十分愤怒不解。闻一多曾称朱湘是神经错乱,从此,他们便与朱湘的关系开始疏远起来。

1926年,朱湘在孙大雨的帮助下,得到了清华大学校长的认可,准许他回到清华大学,复学学习一年,毕业后他成为清华大学肄业生。

1927年,朱湘以清华大学公派生的身份到美国留学,在美国留学两年间,朱湘共换了三所大学。

第一所,劳伦斯大学,只因教授读一篇有把中国人比作猴子的文章,引起身为中国人的朱湘不满而愤然离开。

朱湘的强烈自尊让他拥有崇高的爱国节操。之后朱湘转入芝加哥大学,这是朱湘在美国待的第二所大学。

然而时间又不长,1929年春天,朱湘却又因教授怀疑他借书未归还、女生同学不愿与他同桌而坐等生活琐事,让他倍感厌恶,自尊心受损,转学离去。

朱湘不能忍受别人对他和祖国的任何质疑与无理,他曾经将国外比作“死牢”,强烈地维护着个人和祖国的尊严。

他是一位爱国诗人,他说过“在国外生活得越久,就越想念祖国”,他把自己比作是一只“失群的孤雁”。

同年,朱湘又转学到俄亥俄州立大学,1929年9月,朱湘回国。朱湘提前三年回国,在美国他并没有拿到任何学位,朱湘的留学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当年,他只身一人前往美国留学,留下妻子刘霓君独自一人照顾孩子在国内生活。

在这两年的留学生活中,朱湘不仅在国外要学习,还要养家糊口,他翻译过许多诗文,将稿费和生活补助分成三份,自己留一份,寄给妻子孩子两份。

两年期间,朱湘每周都会给妻子邮寄家书,想念妻子孩子他将思念、担心以及求学之苦柔情似水般地表达出来,诗文优美,让人读着温暖浪漫。

这些家书共计90余篇,之后被整编成书信集《海外寄霓君》,和沈从文的《湘行书简》、徐志摩的《爱眉小札》、鲁迅的《两地书》并称“民国四大情书”。

不少人赏识他的才华与勇气,因此朱湘回国后被推荐到他的老家安徽,在安徽大学担任英文系教授。

不久后,刘霓君为朱湘生下三胎儿子。

原本朱湘工作作为教授,每月有300元的工资,足够一家人生活开销,可是这样安稳的日子却没能长久。

安徽大学的经济突然出现危机,因此朱湘的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他们家的生活又变得艰难起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刘霓君生下三胎儿子后没有充足的奶水来喂养孩子,他们又买不起奶粉,导致三胎儿子在哭闹了七天后被生生的饿死了。

小儿子的死让刘霓君伤心欲绝,朱湘作为父亲也十分惭愧。他觉得自己空有一身傲骨,却连自己的孩子都养不活,朱湘一度处在自我否定当中。

之后他与安徽大学校长大吵一架,愤然辞职离去。

朱湘没了工作,家中还有两个小孩要抚养,面对穷困潦倒的生活,妻子刘霓君选择到工厂加班赚钱。

现实的残酷,让刘霓君心态产生了变化,朱湘已经不再是那个温润如玉、才华横溢的有为青年,她觉得朱湘做事十分任性。

甚至有时觉得他不可理喻,太自我,一言不合就愤然转身什么也不管,完全不顾自己和孩子的生活。

夫妻感情逐渐破裂,两人开始吵架,原本恩爱和睦的感情不复存在,朱湘的性格又变得更加冷漠起来。

不幸福的生活带给人的往往是消极负面的影响。

在朱湘后期的诗文作品当中,已没了之前的神韵灵感。

离开安徽大学的朱湘一直找不到工作,他曾在长沙、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地辗转漂泊,卖文为生,却还是难以维持生计。

他在冬日里身穿单衣夹袍,妻子霓君寄来的棉衣一到手就送到当铺换成生活费。有时因没钱付不起食宿费,被旅馆店家押着去找朋友借钱解救。

朱湘性格高傲自大,文人的清高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想出来讨生活赚钱却无法放下身段和高傲的心,他拒绝去工厂里打工赚钱。

由于长期失业,他失去了继续生活的勇气。

1933年12 月1 日,朱湘向他的嫂子薛琪英借款20 元作旅费,买了从上海去南京的船票。船至江心,朱湘跳船自杀。

子沅随水而逝,去天堂寻回他和霓君最美的爱情。一代诗人就这样离开了人世间……

后来,作家鲁迅称朱湘为“中国的济慈”。

朱湘的自杀让他的妻子刘霓君心灵再次受到打击。

之后的刘霓君靠缝纫和刺绣来维持生活,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直到女儿生病没钱看病而病死,刘霓君才意识到靠她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养活孩子。

担心唯一的儿子朱海士重蹈覆辙,刘霓君改嫁,但朱海士却不认继父。儿子朱海士一度沦落到孤儿院生活,面对生活的无力感让刘霓君精神崩溃。

最终,刘霓君出家为尼,遁入空门。

1945年,刘霓君来到云南昆明讲经,偶然间她知道了闻一多在西南联大,她向闻一多求助,希望他能帮助儿子朱海士。

闻一多让朱海士来昆明找他,并为其提供差旅费。1945年,朱海士出发去云南昆明,又赶上飞机延误,他到达昆明时已经是两年后。

但此时的闻一多已被暗杀。之后朱海士凭借自己的努力,发奋学习,最终考入云南大学。

朱湘短暂的一生里,才华与风骨并存,然而生不逢时,年华正好时来不及绽放,就骤然凋落。

其实,朱湘只适合做一个耿直的文人,并不适合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

他少年时代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影响其一生,要说有错,不能说他对文学的执着出了错,只能说他妄图拖儿带女,同时又想周全理想,最终苦了妻儿,也苦了自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为,生活,上海,四大,性格,儿子,新诗,朱湘,妻子,才子,知识科普,朱海士,刘霓君,刘宜君,闻一多,朱湘

今日新鲜事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生活,上海,四大,性格,儿子,新诗,朱湘,妻子,才子,知识科普,朱海士,刘霓君,刘宜君,闻一多,朱湘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生活,上海,四大,性格,儿子,新诗,朱湘,妻子,才子,知识科普,朱海士,刘霓君,刘宜君,闻一多,朱湘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