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曾号称有百万雄师,然而在大清灭亡后,庞大的100万兵马竟然在一夕之间没有了声息。
更加奇怪的是,直到80年代,忽然又出现了清军的踪迹,难道从大清亡国到现代社会,清军还一直存在着吗?他们又在哪呢?
最开始的清军其实在明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不过严格来说,那时候还不叫清军。
先前努尔哈赤带着兵马打天下,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建立了后金,这个时候就有了八旗制度。
要知道,那时候的八旗军队可是很勇猛的,毕竟是游牧民族,骨子里就带着好战的基因,努尔哈赤带领军队进攻明朝,仅仅以8万的兵马就打败了明军的14万大军。
要知道,明朝时期就已经出现热兵器了,明朝的“王恭厂”就是制造火药的地方,所以这个实力差距不可小觑。
后来这些兵马屡次打了胜仗,努尔哈赤建立了蒙古八旗与汉人八旗,这时候所谓的蒙旗与汉旗其实差距并不大。
等到清军入关以后,一方面蒙旗人数有限,无力继续征服新领土,二来为了大力扩充军队,所以清军开始大量收编汉人作为主力军。
这时候的努尔哈赤已经病死了,皇太极即位以后,就带着这些八旗军四处征战,军中的制度也逐渐完善。
所以为了区分八旗与汉军,就用绿旗作区分,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八旗绿营”的由来。
八旗军队就是努尔哈赤“创业”的初始军队,也是帮助清军入关,平定中原的主要战力,这时候的八旗军还十分凶悍,至少天下已经无人是敌手。
这些明军的战斗力虽说不如最开始的八旗凶悍,但是战斗力尚可,顺治沿袭了很多明军的制度,将他们作为朝廷的常备兵。
八旗军队是贯穿清朝入关,至清朝灭亡的主要力量,换句话说,八旗军就是清朝的中央军权。
我们知道,这些八旗军的身份都是世袭,所以他们的家人实际上也是旗人,朝廷为了让八旗军的家人有地方居住,还特意设立了“满城”。
旗人与汉人的身份地位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有了明显的差距,两方的区别对待,就能看出满人对汉人的态度。
乾隆年间,实际上的八旗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这时候的主力军都是绿营,在这期间,经历了三藩之乱,又加上民间的白莲教作乱,实际上都是靠着绿营来平定的。
尤其是在镇压白莲教的时候,由于清兵不熟悉民间的很多地形,再加上他们原本就战斗力有限,所以还不得不依靠民间雇佣兵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成为了清朝军事改革的一个分水岭。
洪秀全发起起义之后,堂堂60万清军竟然没有能力镇压,这时候的朝廷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于是在这场叛乱结束以后,朝廷开始重视地方民团,他们大力招揽一些民兵加入绿营,从此清军的军事体系中又多了一股民兵力量。
直到1852年,曾国藩就任湖南的“团练大师”,他开始整合当地的各类武装队伍,逐渐将各地的力量收为己用。
大名鼎鼎的湘军就是在这时候横空出世。
不久之后,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在安徽一带开始组装当地的队伍,淮军也开始正式投入战斗中。
太平天国能被镇压,靠的就是湘军与淮军的力量。
那时候的清朝已经开始混乱了,太平天国结束以后,洋务运动又兴起了,这时候李鸿章意识到地方军队也已经开始乏力,于是有了建立海军的想法。
1866年,李鸿章在江南建立炮舰,假如船队成功建造,那么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就会诞生。
朝廷为了海军的组建,没少费时费力,清政府先是请来英国皇家海军来做指挥,随后因为中国建造的船只造价昂贵,更是直接从国外进口。
清政府一边大力招收海军,一边建造船只,仅仅20年时间,清政府就已经拥有了50余艘西式战舰,并且逐渐将各地的海军力量统一起来。
这么看下来,从清军入关开始到大清灭亡,一共300年的时间,清军不看战斗力只看人数的话,的确有足足100万大军了
不过皇帝下放军权虽说能让军权得到巩固了,但是弊端也随之出现。
原本正规的绿营军成了后勤,刚刚组建的新军成为了军队的主要力量,由于地方势力太过杂乱,所以比起相比来说,其忠心程度就差了许多。
这样一来导致的后果就比较致命了,大清能够灭亡得这么快,这些新军“功不可没”。
那么这些军队是如何发展到这一步的呢?既然有足足100万人口的军队,那么大清灭亡后他们又去了哪里呢?
八旗作为帮助努尔哈赤定天下的主要力量,在清军入关以后,就成为了最大功臣,我们都知道,清政府为了安置这些旗人,甚至还专门为他们安置了住所。
很多八旗子弟都有世袭的官职,他们的待遇是十分丰厚的,清政府为了区分满人与汉人,还专门制定了不同的法律。
比如说一位满人与一位汉人犯了同样的事,满人只需要关几个月,甚至上三旗的人物都不会处罚,但是汉人却至少要坐一年牢。
在这样的偏颇之下,旗人就逐渐开始往纨绔子弟方面发展了,他们吃喝不愁,不害怕犯法,后代子孙也有爵位庇佑,那还努什么力呢?
咸丰年间,这些八旗子弟就让咸丰头疼不已,原本朝廷国库就严重空虚,每年还要花费巨大的金钱豢养一群废物。
所以八旗逐渐被裁撤,或者编入巡防营,总之他们几乎不再上战场了。
后来的湘军、豫军出世以后,虽然有段时间作为朝廷的主力军队,但是毕竟人数稀少,并且在对抗地方叛乱的时候,明显后劲不足。
随着各国列强的入侵,地方武装打打叛乱还可以,真要对上洋枪洋炮,立马就不堪一击了。
后来有了北洋水师,但是由于此时清政府严重腐朽,百姓原本就苦不堪言,北洋水师的力量杂乱不堪。
要么是不学无术的八旗纨绔子弟,他们没有去处,就被扔到军中混日子;要么是实在活不下去的穷苦百姓,他们去当兵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
这两者地位不同,但是思想是一致的,那就是做梦都没想过有一天真的要去打仗,这些人没见过血,一听说外国的军队已经攻到门口了,军中的士气就消了一大半。
即使最后被迫无奈真的上战场了,也只是走走形式,最终不战而降。
清朝灭亡以后,民间各地军阀兴起,这100万大军中,一大半八旗倒戈,一大半民兵四散逃走,还有一大半被各地军阀收编。
不过,即使此时天下已经大乱,但是难免还有一小部分清军被遗忘了。
九龙寨是在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条约的时候,九龙寨被认定为是中国的领土,于是朝廷就派了一支军队驻守在这里。
不过这支军队一直在这里等到大清灭亡都没有返回,直到天下混乱以后,就更没有人想起这个地方了。
于是这支军队就彻底安心在九龙寨驻扎了下来,他们与当地的居民通婚,渐渐融入了这里。
1984年,中英开始着手处理香港的问题,政府正打算拆除九龙寨的时候,意外发现这里竟还隐藏着一支遗留的清军。
这些清军的后代已经在这里驻扎多年,由于从清末时期这里一直被遗忘,并且无人管束,所以直到1992年,这里竟然还沿袭着大清的律法。
当地的居民还有纳妾的制度,并且有严格的等级划分,这让人们异常震惊,直到这里被拆除,他们才终于过上现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