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但革命党人并不是共和国的唯一缔造者,另一重要力量就是当时的立宪派,这个一直支持清政府推行预备立宪的团体,最终因为清政府组建“皇族内阁”以及迟迟不肯召开国会等,走向清政府的对立面。可以说革命党与立宪派的合作,才是压倒清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但作为民国的促成者,工商业者在民国时期的发展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畅,反而对民国的失望情绪还要高于当年对大清的失望。
立宪派
一、民国肇建时期的工商业者
与革命党人动辄以“革命、暴动、起兵”等以武力暴力推翻清政府的路径不同,工商业者所参加的立宪派更多地是希望拥有一个安定平和的社会环境,通过和平渐进的改革方式,实现国家向民主制度的过渡。可以说没有和平的环境,也就没有工商业者的未来,而这也导致革命党人与工商业者在长时间内,一直处于对立的状态,直到辛亥革命时期,双方才走到一起,一块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民国。
但民国的建立完全不在工商业者们的预期之内,但事已至此,也只能顺水推舟,起码革命党人所追求的共和政体,也是优于专制皇权的民主制度。而实际上,民国初年确实是民国时期为数不多的相对安定平稳的时期,除武昌起义之后各地因战争而引发的金融动荡事件之外,大部分工商业者还是对新政权充满期待。
侯勇饰演的工商界代表张謇
众所周知,民国初年涌现出一大批政党,却很少有人知道,工商业者也在这一时期创办了大量的商会、工会、商业团体与民间企业工厂,即使是在各个政党中,也有大量的工商业者参加。而民国政府也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举措,例如召开全国工商业会议、颁布晚清时期尚未完成的商业法律法规等。
而这一时期又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国政府趁机鼓励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尽管这一时期也爆发过直皖战争等国内派系斗争,但战争规模与波及范围均十分有限,并没有涉及国内主要的工商业城市,所以对工商业者的影响十分有限。
一战爆发为中国工商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二、民国反不如大清
1917年,上海总商会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民国建立以来,在各种危机条件的影响之下,各行各业当属“我商界最受影响”,事实也的确如此。
随着一战的结束与日本对中国的步步紧逼,中国的国际形势再度变得十分复杂,而就国内来说,孙中山所率领的国民党在广东建立政权,开始谋求对北京政府的讨伐,列强的返回与国内局面的分裂,使得工商业者的发展环境愈发糟糕起来。
孙中山正在广东谋求北伐
袁世凯去世之后的北京政府可谓是群龙无首,各方势力无不在招兵买马,以期一统天下,整个社会呈现出“全民军事化”的状态。1921年,上海总商会负责人之一——汤之节,在江苏商会联合会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废除督军、裁撤军队与地方自治的建议,顿时引发巨大的反响。
很快,全国商会联合会即在上海召开大会,号召全国工商业者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战争,反对地方势力盲目扩军,要求政府建立一个稳定和平的工商业环境。工商业界的号召很快便传播到各行各业,一时间包括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党人、胡适等文化名流,纷纷要求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并裁撤军队。
《建党伟业》中的胡适
1925年5月,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第五次大会召开,工商业代表对近些年来全国战乱频发、南北分裂、经济环境恶劣等种种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可以说是“举国商人受此痛苦,敢怒而不敢言”。尽管工商业者对政府的要求近乎哀求,但此时的北京政府正与南方对峙,同时忙着与国外进行修改条约的谈判,工商业者的呼吁也只能石沉大海了。
北京的北洋政府
三、南京政府时期的商人与政府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对北京政府的“讨伐”战争,开启了其20多年的统治时期,也结束了长时间的分裂与战争局面,工商业者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南京国民政府先后成立了工商部、实业部、财政部、交通部,以及国家建设委员会、四行两局等种种财政金融机构,相较于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算是有了一个完整的财政金融体系。
1930年,全国工商会议在南京召开,共200多名工商界代表参加会议,商讨新时期国家经济应如何推动等诸多事宜。可以说南京国民政府在建立初期营造出一种良好有序的经济氛围,也给工商业者带来了许多希望。
南京国民政府
但事情显然并没有那么简单,尽管在全面抗战爆发前的10年,并未有太大规模的战争,但东三省沦陷、国际性金融危机、华北事变、国共战争等一桩桩事件,还是在不断地冲击着工商业发展的稳定环境。
而且国民政府在1931年召开的国民会议当中,与北京政府一样,对工商业者的参会选举条件作出严格的限制,这极大地阻碍了工商业者参政议政的热情。
1937年全面战争爆发之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进入最为惨淡的时刻,上海等地的工厂大多迁到了大后方。但在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工商业者不但没有迎来下一个发展的春天,反而在国共战争当中再度崩溃。1948年,全国商会联合会发通告称:“社会经济亦几陷于万劫不复之险境,商业经济已经破产。”次年,国民党在战争中败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工商业者随之再度迎来新的发展时期。
文史君说
近代以来的中国工商业者可谓是多灾多难的群体,自晚清至民国,大部分时间处于战争或列强掠夺的时刻,并没有太多和平安稳的发展环境。作为民国的缔造者之一,工商业者并未得到应该享受到的待遇,反而经商环境越来越差,他们也随之对民国政府产生极大的失望情绪。
参考文献
朱英:《民国时期工商界人士的“民国”印象》,《史学月刊》2017年第10期。
鲁卫东:《军阀与内阁——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内阁阁员群体构成与分析 (1916-1928 )》,《史学集刊》2009年第2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