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鹿鼎记》让康熙擒鳌拜的情节深入人心,小康熙继承皇位后,四大辅臣勾心斗角,鳌拜虽处在四辅臣之末位,但由于资历老,军功高,嚣张跋扈,加上手握重兵,逐渐不把小康熙放在眼里。
皇帝身边有一侍卫,只是在御前对鳌拜表现出一点不礼貌之意,鳌拜就找机会,以倭赫等人擅骑御马、取御用弓矢射鹿之罪将其处死,甚至倭赫一家也因鳌拜而家破人亡。皇帝身边的近侍,就这样被一个臣子直接处死,很明显没有给康熙一点点面子。再后来,鳌拜又要求两黄旗和两白旗置换土地,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极力反对,鳌拜居然无视康熙的旨意,将三人处死,可以说在朝中,鳌拜已经没有忌惮之人。然而,鳌拜不知收敛,不计后果的性格,已对康熙的皇权造成了威胁,也让康熙心生铲除鳌拜之心。
康熙八年,康熙将鳌拜亲信支离京城,在宫中设下埋伏后传鳌拜进攻,最终生擒鳌拜,并将鳌拜囚禁至死,满清政权历史上最大的权臣就这样死在了牢中。这时,我们难免心生疑惑,皇帝年弱,鳌拜又手握重兵,为何没有趁机谋反呢?
一、鳌拜并无谋反心
鳌拜满洲镶黄旗人出身,在清朝建立之初,属于高贵血统,早年跟随皇太极东征西讨,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清朝的建立,鳌拜功不可没。皇太极去世后,鳌拜并没有屈从多尔衮,而是拥立年幼的福临,并对福临忠心耿耿,这也是为何鳌拜能成为四大辅臣之一的原因。权利和欲望使人膨胀,加上康熙年幼,军人出身的鳌拜并没有谋反之意,但做事却不知收敛,康熙皇帝亲政立威必须拿他开刀,以至于看到康熙命人擒拿自己的时候,鳌拜并没有多加反抗,而是将自己身上的伤疤裸露出来,责问康熙为何擅杀有功之臣。
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公开表示:“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着,应给世职。”可见,就连康熙也明白鳌拜并没有谋反之意,只是莽夫不懂得收敛而已。
二、鳌拜能调动军队,但是掌控不了军队
康熙时期,国家的主力部队还是八旗,八旗各有旗主,虽说鳌拜手握重兵,但是八旗军队效忠的还是大清,要让八旗军队跟着鳌拜造反,可能性太小,而鳌拜的嫡系就算跟着鳌拜造反成功了,还要防止八旗的镇压,最终成为赢家的几率太小了。
当然,还有诸多的原因存在,例如宫中还有一个神秘的孝庄太后,且康熙也是一个聪慧且拥有雷霆手段的君主,所以鳌拜不谋反还好,一谋反还得连累子子孙孙。